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秦公元前211年的伟业
TUhjnbcbe - 2023/7/11 22:15:00

公元前年。

大秦将领王贲,带着大*,从燕国南方进发,

直奔齐国都城临淄而去。

而齐国却是措手不及,没有一支*队能与他们抗衡。

在齐国丞相后胜的建议下,齐王建投降了。

齐王建被抓后活活饿死。

这就是秦朝统一六国的标志!

从公元前年开始,秦始皇嬴*平定了韩,赵,魏,楚,燕,齐,

完成了自己的一统天下。

秦始皇竟然可以一统六国,那秦国究竟是何等强大?

秦国怎么会变得这么强?

秦国的祖先是伯益,最初帮助大禹治理洪水。

大禹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后,夏朝建立,开启了父子兄弟相传的王位继承模式。

伯益的子孙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地位,但仍保留着世袭的爵位。

到了大商末期,伯益的后人有飞廉和他的儿子恶来,

甚至,他们还协助商王帝辛领兵征战西岐,与周*交战。

周武王攻灭商朝,所以飞廉和恶来都被抓了起来,

周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小小的职位。

直到周穆王在位时,秦国的祖先造父当上了穆王的‘司机’,又辅佐平乱,

故得封地,地名为赵。

因此,秦国始祖虽姓“嬴”,但实为“赵氏”,

最初被封于“赵地”,即赵国皇族的“祖地”。

到周孝王时,一位名为非子的赵氏,由于豢养战马的功劳,被分封到了秦地。

此人后名为秦非子!

此后,秦人一面在边境放牧,一面在西境布防。

最初的时候,秦国很弱,甚至连一个国家都没有。

在周宣王时代,秦人曾出兵帮助秦国抵抗入侵周王朝的西戎人。

然后,秦国却是在周王鼓动下,继续开疆扩土。

在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联姻中,秦国的勇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变得越来越强大。

周平王时期,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西安)迁往东边的洛邑(洛阳)。

彼时,秦国在西部列强中,已是一方霸主。

秦国答应帮助周室,把戎人从岐山、镐京等地驱逐出去。

而周平王则承诺,一旦犬戎被灭,

秦国就可以收下周朝旧地,当做自己的底盘。

在战国时代,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大,

他们占据了第二阶梯的制高点,可以居高临下的俯瞰整个东部的诸侯国。

随着齐国的没落,晋国兴起,

强盛的晋国曾多次打压齐国,使齐和吴两个诸侯国臣服于晋。

晋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

不但让楚国这个自称蛮族的国家,再也无法向北方进发,

更是将秦国完全压制,无法再往东发展。

在战国末期,三家分晋,天下大乱。

在战国初期,魏国是最牛逼的国家。

魏文候得到李悝和吴起的辅佐,终于成为一代霸主,睥睨天下。

魏国实行改革,利用职业*人制度,培养出了一支叫魏武卒的精英部队;

对外联合各大势力,结成三晋同盟,

向东威压齐国,向南制服楚国。

吴起在统领魏*的时候,还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之地。

魏霸河西,以一己之力,镇压秦国八十多年,

使秦人不能踏出函谷关一步!

秦国衰败,内部有旧贵族牵制,外部有蛮人和胡人戎狄肆虐。

受魏国压迫,山东诸王都看不起。

秦孝公看到改革后的魏国,气势恢宏,也起了效仿之心。

因此,他招募了大量的人才,

只可惜,魏国并不是秦国,

好在魏国国君魏惠王昏聩,不能任用贤才公孙鞅。

公孙鞅来到秦国,秦孝公给了他‘大良造’的职位。

后来,建立大功劳后,得到了‘商’这一块封地。

公孙鞅,就成了商鞅!

在秦孝公的大力扶持下,公孙鞅开始了改革和变法。

在商鞅变法中,取消了井田制,建立了土地的私有财产制。

取消了官僚世袭,建立户口登记制度。

在一套奖惩相结合的*策下,

秦国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农为本、兵农合一的*事举国制度。

商鞅建立了一套以战争为目的的兵农合一制度。

和西边爱琴海上的斯巴达城邦很像。

根本性的变革使原有的既得利益阶层受到了影响,

秦国的权贵们,在秦孝公去世后,与商鞅的*敌,也就是秦惠文王联手。

杀了商鞅。

但商鞅一死,秦惠文王立刻改变了态度,

尊商鞅为圣贤,并且坚持他的改革方略。

很明显,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扩张是有利的。

于是,在秦惠文王的大力扶持下,改革持续下去。

秦国快速发展,并从魏国手里重新收复了河西之地。

秦惠文王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是他继续了秦国的改革,

又以公孙衍、张仪等人为“大良造”,

他们在秦国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公孙衍是魏人,和商鞅一样,都没有得到魏王足够的重视。

所以才会被秦国所诱惑。

秦王不断吸纳人才,为秦国卖命。

正是公孙衍出谋划策,让秦国重新夺回了河西。

让魏韩两大帝国沦为二等帝国。

韩国的*队,出名只有弓弩利器,并没有太强的战斗力。

而魏国,这个吴起时期的世界霸主,在公孙衍的手中,也是吃了大亏。

此时的魏国,在魏惠王的摧残下,不但三晋同盟瓦解,

而且在对外上也被隔绝了。

而魏武卒,则是在马陵和桂陵两次大战中损失惨重。

竟然都是被齐国的孙膑给击败了。

如此,当魏国势渐弱时,秦、齐两个国家便有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从齐桓公时代开始,齐国就以“稷下学宫”作为“人才大本营”,

到了战国时代,到齐来的学者也大多是文人,

尤其推崇*老的道教与荀子的儒家思想。

虽说后世的法家学说大多来自于齐人的荀子,

但秦惠文王时期的改革派则偏爱秦,楚,赵三国,

这几个国度,都位于华夏大地的边角地区。

公孙衍掌管秦国权利的时间不长,

因为张仪来了。

张仪设计夺取了公孙衍的权利。

于是,公孙衍回到了魏国,但私底下仍为秦王效力,争取再立一功。

在吴起,庞涓,孙膑三大兵家隐去后,天下群雄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

纵横家的纪元,到了!

一言定乾坤!

公孙衍,张仪,都是如此。

按照张仪的计划,魏国成为了楚国的死敌。

楚国屡次击败魏国,而魏国在无奈之下求援于秦国。

秦国背刺楚国,大败之!

秦国便以此事为借口,要求魏国割地回报。

从那以后,张仪就经常往楚国跑,

用假装割地联盟的方式,让楚国靠近秦国,而中断齐楚联盟!

楚王在利益引诱下,和齐国翻脸成仇人。

最后,齐国成功地与秦国结为同盟,共同对抗楚国。

秦,齐,魏三大强国的崛起,引起了赵国的骚动。

当楚国与齐国关系紧张时,赵国又开始对魏国发动进攻。

赵国曾多次和白狄和娄烦这样的游牧民族交战,战斗非常英勇,

魏国只好向齐人求援。

这时魏国已变得犹豫不决,一边和齐交好,一边向楚国靠拢。

但齐、楚和秦国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

在魏国被入侵之时,他们不能给予有效的援助。

张仪看到这一幕,当机立断,下令秦*攻魏。

渐渐的,魏国被逼放弃了山西祖地,转而退缩到中原。

齐、楚都没有帮过他们的同盟者,

相反,他很乐意看到近在咫尺的魏国覆灭。

魏国狗急跳墙,在公孙衍的策划下,

在公元年,与燕,赵,韩和中山,五个国家一起称王。

此为“五国相王”,形成同盟,才能与秦楚齐三大强国相抗衡。

不过五国虽结成同盟,但各国的利益,仍是不同的。

齐国把实力最弱的中山国压了下去,迫使它屈服自己,用来牵制赵国。

楚国派出芈八子,成为秦惠文王的宠妃。

然后,楚国派遣大*前往魏国,想要灭掉这“五国相王”的始作俑者。

秦国看到这一幕,不由分说,再次向东推进。

魏惠王受张仪唆使,将国相惠施贬到了宋国,以此求饶。

魏国就这样被张仪拉入了秦国阵营。

到了这个时候,公孙衍竟然选择了退让,

不过他依然掌握着魏国的兵权,控制着民众的情绪。

张仪拉拢了魏国后,为了让魏、齐之间的裂痕更大一些,

于是组成了秦韩魏三*联盟,共同对抗齐王。

但魏国在公孙衍的秘密掌控之下,魏*秘密地向齐国报告了秦*的行踪。

秦国唯恐后顾之忧,在犹豫不决中,输给了齐国。

齐国以此为借口,请求魏国将张仪赶下台,迎接惠施、公孙衍等人。

公孙衍再次结成合纵同盟,发动了“五国伐秦”。

但秦国的韧性和力量,却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

几番争斗下来,秦国仍旧是稳如泰山。

而在这段时间里,秦国趁机南下,将巴蜀两个国家一网打尽。

以长江之利,碾压楚国。

秦武王登基之后,秦国的*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秦国的*力越来越强,已经不需要张仪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人了。

张仪被逐出朝廷之后,便去了魏国做了宰相,

在魏齐两国之间离间感情,暗中支持秦国。

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为秦国效力。

秦武王是个健身达人,也是个大力士,尤其爱好举重。

就像当初楚庄王称霸中原时,他也前往周国观九鼎。

只可惜,他在举鼎的时候,因为体力透支而陨落。

武王去世后,芈八子作为楚国的王族,

很快就将秦国的势力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

于是,她就把自己的孩子送上王位,也就是秦昭襄王了。

芈八子当摄*王时,西羌的义渠,林胡,娄烦等部族重新兴盛,

于是,他们就成为了胡人同盟,

特别是秦赵两国,首当其冲。

赵国当*的是赵武灵王,赵雍。

‘胡服骑射’的创始人!

赵武灵王在变法的时候,还专门拜访了附近的几个国家,

想要从秦国那里学到一些*事方面的东西。

赵*的铁骑,也是第一个拥有大型机动能力的兵种。

赵国刚刚扫平了林胡,娄烦,中山,以及其他几个胡人部落和诸侯国,

在秦惠文王时,义渠与魏国盟亲,

并以此为借口,向秦国发起了由东向西的进攻。

随着魏国的没落,在秦国的威压下,义渠独臂难支,

逐渐成为秦国手中的玩物。

在秦赵两国联手的压迫下,西羌人的各个部族开始向北迁徙。

逐渐融入到之前的犬戎和*方遗民之中。

匈奴人的部族同盟也逐步建立起来。

接下来,纵横家苏秦,兵家乐毅,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虽是成功合纵,但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对付齐国。

齐国曾经险些将一个落后而又行动缓慢的国家——燕国给灭了。

燕国好不容易有了雄起之心,自然要报仇雪恨。

最后,齐国的田单,以‘火牛阵’力挽狂澜,救下了齐国,

给齐人复国的希望。

只是,如此一来,各大诸侯的实力,就已经大打折扣。

唯一能称得上强盛的,就是秦赵二国。

在芈八子的摄*下,秦国重用白起。

楚国,被逐出了南阳和襄阳一带的祖地,转而向江东发展。

楚国在灭亡越后,将国都东迁,这也算是一种策略上的退让。

此后,秦昭襄王赏识范雎,

在秦王的支持下,范雎逐步掌握了朝堂上的权力。

打压了白起,而秦昭襄王也逐步从芈八子那里夺取权力。

在芈八子时代,秦国曾经与苏秦联手,与齐结盟。

秦齐两国的关系由张仪时代的“半同盟”转变成了“敌视”。

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采取“远交近攻”之策,以求与齐国和解,

以吞并邻国魏韩为第一要务。

虽然后来三晋和楚国之间有过几次合作,

但身为盟主的楚国,却是目光短浅。

到了战国末期,齐国只关心和秦国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以辽东代为中心,逐步向北发展。

这就是联盟最终破裂的原因。

秦国实力强大,所以才要给赵国一个下马威,看看赵国到底有多厉害。

在秦赵二国的会面中,秦国以和氏璧为筹码,试图威压赵国。

然后秦王就看到了赵国文官蔺相如的厉害,

还有武官廉颇,两人都很警惕。

不似楚怀王、魏惠王那样好对付。

秦国收复了失地,兵锋又转到了魏韩两个方向,向上*方向进发。

上*是自愿投靠赵国。

现在蔺相如已经不在了,但廉颇还活着。

范雎用了“挑拨离间”计策,

使得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以便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为的就是避免秦国因为长期的粮草供应而崩溃。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以寡不敌众,与白起缠斗。

赵国四十万将士战死,赵括身死道消。

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将很难与秦国抗衡。

富庶的秦国,在沉寂了数年后,再次出兵。

从那以后,华夏大陆的命运便已注定。

长平之战之后,所有的诸侯联合起来,都很难阻止秦国的前进。

而且,各大势力之间,也是明争暗斗,很难团结在一起。

秦昭襄王之后,是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

而实际执*的,是姜子牙后裔吕不韦。

吕不韦天资过人,秦国得以不断壮大。

嬴*登基后,吕不韦的幕僚李斯帮助嬴*压制了吕不韦,

并且运用了“法家”的理念来管理社会。

秦国在嬴*的统治下,推行了商鞅的*策。

在外交方面,继续采取了“远交近攻”方略。

到了最后,统一了六国后,

嬴*志得意满,自称始皇帝。

寓意自己为皇帝之开端,此后则是一世、二世,乃至万世!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秦公元前211年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