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元年又称公历纪年,或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孝平帝元始元年。汉平帝是西汉第十四位皇帝,继位时年仅九岁,太皇太后王*君临朝听*,*事完全托付大司马王莽。正因为王莽的出现,为强大的汉帝国敲响了丧钟。
王莽,字巨君,西汉元皇后王*君的侄子。在元帝、成帝时期,王氏外戚共有九位列侯、五位大司马,只有王莽的父亲王曼因死的早没有封侯。作为权贵一族,王氏成员大多生活奢靡,只有王莽孤独贫穷,因此谦逊简朴、恭敬待人。他拜沛郡人陈参当老师,接受《仪礼》、《周礼》的传授,勤奋博学;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抚养失去父亲的侄子,行为十分检点。正是这份美德,让王莽受到长辈的推荐,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后被提拔成骑都尉兼光禄大夫侍中。
虽说是平步青云,但王莽还是保持着自己朴素的生活,甚至经常把自己的工资拿去接济穷苦的人,他接纳供养知名人士,广交将*、丞相、卿大夫。因此在位的人争相推荐,社会上的人也替他鼓吹,他的虚名传遍朝野。
王莽辅佐皇帝一年多,成帝去世,哀帝即位。王莽听从太后的旨意,把权利让给哀帝的外戚,辞官回家。很快哀帝又把他叫回来任职。哀帝在位七年,不幸去世,没有儿子。太皇太后拜王莽为大司马,和他商议皇位继承人,迎接中山王以成帝后代的身份继承王位,这就是孝平帝刘衎。
从此,依附顺从王莽的都得到提拔,触怒怨恨王莽都都遭到杀戮。王莽表情严肃而言辞方正,想做什么事总是略微示意,他的*羽便秉承旨意而明显地启奏,王莽则叩头哭泣,坚决推辞,对上迷惑太后,对下取信民众。群臣上书王莽有安定国家、安定汉室的大功,应赐号“安汉公”,太后应允。
王莽认为中国已经太平,只有四周少数民族尚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派使者携带*金、财帛,送给四周各族,让其表示顺从圣朝的制度。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他又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平帝做皇后。尽管位高权重,他还是保持了自己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天灾的时候他甚至带头让官吏们捐献出土地来救济灾民,在有计划的舆论制造下,王莽成了当代圣人。这样的“人气”,让王莽产生了当皇帝的野心。
平帝在位五年,王莽用*酒*死平帝,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继承皇位。然后制造自己是真命天子的“祥瑞”。
武功县长掏井得到一白石,上圆下方,上面写有朱红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梓潼人哀章制作了一个铜柜,写了两道题签,一道写“天帝行玺金匮图”,一道写“赤帝行玺某传予*帝金策书”;……经过一番造势,王莽终于带着“天命所归”的架势称帝了,国号“新”。
王莽称帝,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治理想和抱负。在他看来,汉末一切的苦难全都是因为没了“规矩”,把制度定下来,天下就一定会太平。于是他开始对国家推行新*,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更改官制与官名;屡次改变币制,光币种就有28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将耕地重新分配;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也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王莽的改制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加上天灾人祸,百姓先受其害,苦不堪言,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在这样的惨状之下,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最终起义*攻破长安,杀死王莽,仅存十四年的“新”朝灭亡。
#冥想#
权利永远是强者的武器,当帝国统治者无能的时候,就会出现臣强弱君的情况。王莽从白身到权倾朝野,最后以和平的方式代汉,建立了自己的*权,这种朝代的更换是历史常态。
他的称帝及改制,也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最初的宗旨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其统治。他的思想十分超前,但普通民众根本追不上他跳跃的思维,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的储备不足,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最终灭国身死。
本文版权归本作者个人所有,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作者联系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