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人开始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后事开始操心了,毕竟她已经95岁高龄了,在位也已经61年,即使是查尔斯王子不急,查尔斯王子的子孙们也要着急了。而英国王室,自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登基建立诺曼王朝开始,已经延续了年之久。中国历史上有延续这么久的国家吗?你别说,还真有一个延续了多年的国家,比年的大周时间还要长。
这个国家就是卫国。或许你开始疑惑了,从来没听说过这么一个国家啊?小编又开始捏造历史了?还真不是,卫国从公元前年开始建国,到公元前年卫国国君被贬为庶人,延续了长达年的国祚,堪称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
殷商故地,兵家必争
卫国在今天的河南濮阳、鹤壁周边,在商朝盘庚迁殷之后,卫国周边一直都是王都殷地的王畿之地,地处*河两岸,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商王朝首都地区最大的粮仓。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的颛顼帝也在卫国周边发家。北通燕赵,西接洛陕,东抵山东,南往淮河,卫国周边是一片非常富庶的大平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商朝末年,由于东夷叛乱,不服商王朝的共主地位,但东夷坐拥鱼盐之利,还垄断着当时商朝的主要货币——贝币的出产,所以东夷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商王朝的经济就会出现大问题。于是商纣王先后先后两次出兵攻打东夷,由于东夷实力强大,第一战未能伤及筋骨,第二战虽然获胜,占领了大量城池,但也是惨胜,商王朝也是伤到了根基。
当商王朝经过了几年的休整,终于攒够第三战的实力了,于是商纣王再次挥师东伐,没想到被背后已经强大的周人势力捅了一刀。周人联合西羌、南蛮等方国势力,趁着商王朝主力外出,内部空虚,直取商王朝腹地而来,和事先安插好的内奸胶鬲、微子启里应外合,一战便攻破朝歌城,终结了商王朝的气数。
商纣王登鹿台浴火归天,只留下王子武庚和一众的商朝遗民。当周人攻破朝歌城之后,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将商王朝财富劫掠一空,分给几个参战的方国之后就开始了第一次分封。给四川的巴人势力加封了巴国的名号,分封姜子牙于齐国……
卫国首封,三监之乱
由于当时有“灭国不绝祀”的传统,再加上周武王也没有余力去清扫商朝余孽,为了收买人心,姬发就慷而慨之,非常仁义地没有杀死商朝王子武庚,反而让他继续留在朝歌城,把周边当作自己的封地,继续供奉殷商宗庙。当时的殷商遗民听到这个消息可以说是欢欣鼓舞,举城欢庆。
但毕竟商朝遗民的势力还是很大,所以周武王也不得不不防。于是姬发就把三弟管叔鲜分封到了朝歌城的东边的卫国,五弟蔡叔度分封到了南边的鄘国、八弟霍叔封在了北边的邶国,三个国家对朝歌周边形成合围之势,借以钳制武庚,防止商朝遗民叛变,号称三监。
所以,姬发的三弟管叔姬鲜就是卫国的第一代管理者(管叔鲜是管国的国君,在今天的郑州管城区)。但是姬发在灭商第六年,为如何铲除商王朝残余势力的问题忧虑而死,死前嘱托四弟周公旦和周文王庶子召康公姬奭辅*于年幼的周成王。
这时候在卫国监督武庚的老三不愿意了,认为老四周公旦随时可能篡位夺权。即使是兄终弟及,论资排辈也应该是这个老三来当这个周王。于是管叔鲜就联合三监的另外两个兄弟,再挟持商王子武庚,打着“反周复商”的旗号笼络商朝遗民,以清君侧为名大*直奔周公旦而来,史称三监之乱(又叫武庚之乱,但武庚更多是被胁迫造反)。
这时候,未来的第一任卫国国君康叔就出场了,康叔素来和周公旦的关系比较好(“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左传》)。四哥的利益受损,他这个好弟弟怎么能不出一份力呢?所以在三监之乱爆发之际,康叔封身先士卒,直接带领自己的随从们亲自跟随周公旦上阵杀敌。历时三年的时间,周公旦才平定了这场叛乱,诛杀了管叔鲜和武庚。
封国为卫,地并三监
把商朝故都朝歌地区划归卫国,并划分了原来三监的一些领土给卫国,重新分封给了这次平乱有功的老九康叔封,封伯爵,世人称卫康叔。周公旦担心老九这个弟弟经验不足,治理不好殷商遗民占据大半的卫国,于是专门为他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著作,作为治国法则,帮助他治理国家。
周公旦还告诫康叔,务必爱护这些商朝遗老遗少,对这些百姓明德宽刑。当在治国方面遇到了难题或者不懂的地方,就向殷商的老臣们以及长者乡绅们询问治国之道。“启以商*,疆以周索”,利用商朝人的*治来贯彻实施周法。
于是,在周公旦以及商王朝的遗老遗少帮助下,卫国的第一代国君康叔封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成功归化了当年的商朝遗民,解决了当年周武王姬发都没能解决的大难题。虽然这时候的卫国赶不上当年商都朝歌的繁华,但也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了。
并且由于卫国当年商王朝的京畿之地,文化基础比较好,所以卫国的制度、礼法都远比其他诸侯国强很多。和周公旦封地的鲁国(周礼)、纣王大哥二哥微子启和微子衍封地宋国(殷礼,周礼是殷礼的简化版)并驾齐驱,成为三大礼仪之国。
“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呵集其民,民大说”——《史记》
康叔治理卫国、归化商朝遗民有功,这等功绩也传到了镐京,被周成王听到康叔封解决了自己父亲姬发临死前还在忧虑的心腹大患,非常开心。在大臣的建议下,周成王把这个非常有能力的小九叔提拔到自己的身边,担任王室的司寇,帮助自己治理国事。所以卫国国君一职就落在了卫康伯身上。
卫武威武,代*共和
在整个西周时期,由于卫国恪守周礼,甚至比周礼还要严格的殷礼(巫蛊占卜之事为多),只是在兢兢业业地拱卫周王室,并没有太大的战争和领土扩张。所以卫国虽然比较繁荣,国力强盛,但并无大事发生,在整个西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周朝在土地*策方面实行的是井田制,一个“井”字把一块田地划分为九块,旁边八块的田地归种地的人所有,中间的一块地产出的粮食归周天子国库所有(相当于税收)。这样的制度在最开始大家执行得还比较好,但是到了西周末期,井田制就开始不灵了。大锅饭不好吃,谁都知道把自己的地种好,至于公家的地,又不是自己的,种上就行,管他长成什么样?
于是到了周厉王时期,收上来的粮食本来就一年比一年少了,又不知道是对外征战耗空了国库,还是周厉王胡吃海喝花费太多,国家财*收入赤字严重(后人都把责任归咎在周厉王身上,但实际上周厉王即位时,国库就已经接近亏空了)。再加上诸侯忙于开疆扩土,各自强大,也不来进贡了。于是周厉王就想了各种办法来增加税收,充盈国库。
其中,周厉王采纳了荣夷公的意见,将山林湖泽收归国有,不管是谁要进来砍柴采药或是打猎,都必须向朝廷交钱。这样一来,国家的财*收入是增加了,但是百姓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尤其是住在城里的国人,本来就是城市居民,收入来源就有限,周厉王这样一来让很多人无法谋生,就纷纷指责周厉王。但是周厉王又派人来监视国人,谁说坏话就直接砍头,搞得人人敢怒而不敢言,最后忍无可忍,直接发动了“国人暴动”,杀入王宫,周厉王狼狈而逃。
当时卫国国君是卫武公,听到了周王室发生了起义,就连忙带兵前来平定战乱,但赶来的时候,战乱已经自行平息了。于是在召公后人召穆公等的大臣们要求下,卫武公代理周天子的职位,周公后人周定公和召穆公一起辅*,史称“共和行*”。
在卫武公的治理下,周朝*治清明,海清河晏,国力也渐渐恢复了过来。在一切都好转之后卫武公和一众辅*大臣迎接周厉王的儿子姬静即位,是为周宣王。而卫武公也功成身退,回到自己的卫国。
西周灭亡,辅建东周
但是周宣王这个周王也很不安生,常常对西戎作战,连年的征战,再加上后期作战失利,就不只是耗空国库这么简单了,周王朝根基都被动摇了。到了周宣王死后,周幽王又接了一个烂摊子,再加上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事,很快就被西方的犬戎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
又是卫武公带兵赶来救场,保护新任周天子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因为这次的功劳,卫武公被加封为公爵。
在卫武公其后的几百年里,中原大地一直都是征战不断,而卫国这片大平原,一无山川之险,二没有鱼盐之利,除了农业和殷礼留存,一点优势都没有,反而是一块四战之地。于是卫国就在各个大国之间游走依附,反而因为四战之地,谁都不想让别的人吃掉卫国这块肥肉,每次卫国有灭国危险的时候都有其他国家站出来相助,卫国就这么神奇的存活了下来。
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因为卫国早就是秦国的附属国,也没有灭掉卫国,让卫国成为秦始皇临死还没有灭掉的一个国家。
结语: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胡亥拿起来地图一看,地图上怎么还有一块地方不是我大秦的领土呢?于是大手一挥,把卫国最后一个国君卫君角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公元前年建国,公元前年灭亡,卫国享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