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平乐》热播,引起了
历史沧澜对宋朝历史的极大兴趣,今天,就来说说赵祯先祖赵匡胤如何取得北宋天下的故事吧。可能大家都知道,不就是“陈桥兵变”吗。赵匡胤喝醉了,被他部下披上了*袍,骑虎难下,不得不篡位。如果是这样理解,那可就太简单了。当然,也会有小伙伴说,这一切都是赵匡胤计划好的,什么骑虎难下,心中不知道怎么乐呢。那么,理解到这地,恭喜您,有一定深度了,但还不全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分析分析这件“陈桥兵变”公元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突发疾病英年早逝,中断了统一中原的大业。要说这柴荣,也算是五代十国中最有作为的君主了,也是有望结束五代混乱,统一天下的霸主。谁料想就突然去世了。时也运也。
周世宗去世了,继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治不稳。公元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质。
范质也没辨析这北汉和契丹联*进攻的消息是真是假。其实也难怪朝中没人怀疑这是假消息。因为柴荣活着的时候,正在进行全国统一的南征北战。去世之前,正在攻打北汉,北汉一直以来都是靠契丹支撑,柴荣这人比较猛,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正准备攻打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可以推测,要是柴荣不突然病倒,可能一鼓作气就能把北汉灭了,并有可能收回契丹占领的幽云十六州。
从这可以看出后周和北汉、契丹的恩怨了。而有人正是利用了这点大家的共同心理。
范质思来想去,能抵挡契丹和北汉联*的,就只有当时的殿前都点检、归德*节度使赵匡胤了,不料赵匡胤却推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正月初三,大*夜宿在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
当时,大*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赵匡胤将做天子,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谁也不敢相信,却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而且这正是他的杰作。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这次故伎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
初三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我们为国效力破敌,可朝中奸佞却说主帅谋反,等破敌回来,说不定我们这支*队都得死。不如就干脆拥立主帅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全部将领在帐外三呼万岁,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大白话就是,你们贪图富贵拥立我为皇帝,那就得听我的话,不然,皇帝爱谁当谁当,我不去担这个谋朝篡位的罪名。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都听您的)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遵命)
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拜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将领中,只有侍卫亲*马步*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队,就被*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后周恭帝无奈禅位,赵匡胤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
按说赵匡胤所处的五代时期,其实谋朝篡位很正常,皇帝轮流做,谁有兵权谁就有资格做皇帝,五代的君主都是下一个篡位上一个,昨天是臣子,明天是皇帝。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不算啥丢人的事。那为什么到赵匡胤这,就非得给自己弄个很为难,好像被人赶鸭子上架似的呢。
这就得从赵匡胤这个人的性格说起了,赵匡胤这个人,有勇有谋,能征善战,心思细腻,又特别注重自己的名声,有野心,有手段,但不残忍,在五代那个武将大多弑杀成性的年代,赵匡胤算是心肠比较软的,能体会黎民疾苦,也能理解别人难处。其实这是个个性很鲜活的“人”。人性中的好与坏,他都有。
从上面“陈桥兵变”中够可以看出他的谋略,野心,对权势的渴望,但同时,他也是个聪明人,心中还有礼义廉耻的道德感,所以不敢把谋朝篡位演绎得那么理所当然。
柴荣对他特别信任,不仅给他*权,还临终托孤,这让赵匡胤很有愧疚感,辜负了大哥的信任,把他儿子的江山给夺过来了。
在后续的对柴家的处理上,也能看出他良知和智谋,当时在宫中发现了柴荣的两个儿子,赵匡胤就问大家该怎么处置,赵普就两字‘除之“,其他人也都赞同,只有大将潘美没吱声,赵匡胤说,已经夺了人家江山了,难道还要让人家断子绝孙吗。
后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封付太后为周太后,不断柴家的宗庙祭祀。并在太庙给后世子孙留下三条誓言,其中第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可以看出,对柴家是相当优待了,对比前朝被篡位的家族,几乎都被赶尽杀绝了,还会给你丹书铁券。
这样做一方面不至于让自己良心太愧疚,另一方面,也能收买人心。但他肯定不是光想要收买人心在做戏,从后世柴家子孙受到的礼遇优待,和赵匡胤留给子孙的遗训就能看出真情假意了。
陈桥兵变,相对用最少的牺牲完成了改朝换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赵匡胤把一个有谋略,有野心,有良知,有底线的“人”演绎的很鲜活,帝王将相也可以有血有肉,不一定心如铁石才能成功,也不一定“功成”就一定要“万骨枯”。
赵匡胤的某些地方,倒是和热播的《清平乐》中赵祯性格不谋而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亲祖孙呢。其实赵匡胤只能算赵祯的伯叔祖(赵光义才是赵祯爷爷),这中间的故事,
历史沧澜以后再给小伙伴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