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庄公二十五年》:春,陈侯使女叔来聘。夏五月癸丑,卫侯朔卒。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伯姬归于杞。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冬,公子友如陈。
公元前年,鲁国发生四件大事,分别是:陈国使臣来访,天灾日食,天灾大水,公子友出使陈国。
在春秋历史当中,陈国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诸侯国。有记载的,只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叔叔篡了侄子的位置,后被三个侄子联手给搞掉了;另一件是三兄弟轮流当国君,传到陈宣公,因为多疑,杀了亲儿子御寇。
不过,陈国虽然默默无闻,但其爵位较高,是侯爵。当然,这不是陈国对周朝王室有多大的贡献,主要是陈国有为上古先贤,舜帝。周朝建立之初,周武王为了展现他的仁德,安抚人心,便分封了不少上古先贤的后代,其中就有陈国。
而且,陈国还出产美女,比如周惠王的妻子陈后,楚成王的母亲息妫,都曾是陈国公主。
还有,陈国地处中原要地,交通便捷,商业发达,是富庶之国。
所以,陈国虽小,但地位高,经济好,是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陈国派使臣来访鲁国,和鲁国建交,是认可鲁国的国际地位。而鲁庄公也派弟弟公子友回访陈国,也充分表明了对陈国的重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从鲁庄公主动去齐国送聘礼定亲开始,鲁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周王室、楚国、萧国、陈国,先后来访。说明,齐、鲁联姻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既稳固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也提升了鲁国的国际地位。
日食和大水,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好讲的。不过,古人的祭祀活动,倒是值得一说。
“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te)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
周礼规定,凡是碰到天灾,祭祀时用玉帛就不用牺牲(牛、羊、猪等祭品)。不是日月食,不用击鼓。
《孝经纬》中说:“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帝王诸侯的土地太广了,没有时间一处一处地祭祀,于是就象征性地“封土为社”。古代帝王祭“社”,就是祭祀天下的土地神,献上祭品和祷告,祈祷土地丰收,国家安宁。
《春秋左传》记载:“共工之子曰勾龙,佐颛顼,能平九土,为后土,故封为上公,祀以为社神也。”商社的社神是句龙,周武王未毁商社,而且在商社举行祭社大典,可见所祀社神仍是句龙。人们称勾龙为社神,每年特别的时候举办仪式,他们称之为祭社,这也是后世“社火”的由来。所以,祭祀社神之礼,是由商朝开始,周朝继承,一直延续下来的祭祀活动。
说完祭社活动,再来说一下卫惠公。这一年,卫惠公去世,谢幕了,告别春秋这个舞台了。
历史上对卫惠公的评价,是很差的。司马迁说他,“及朔之生,卫顷不宁。”意思是说,卫朔(卫惠公)的出生,造成卫国不宁。司马迁将卫国的没落的源头,归咎于卫惠公。
其实,卫惠公小聪明还是有的,只是他的才能配不上他的远大志向。他一生当中,就做了两件大事,都没有成功。一件是帮郑厉公夺位不成,反被公子泄、公子职造反,赶出卫国;另一件是帮王子颓夺位成功,但铁杆小弟燕仲父被郑厉公劫持,为了救燕仲父,只能放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
说明,卫惠公是努力想有一番作为的。但一方面是他的才能不够,另一方面是齐桓公、郑厉公等人更优秀。从而,显得卫惠公平凡,甚至无能。
不过,卫惠公在位时期的卫国,还是中原强国,并没有没落。只是他的继任者,卫懿公卫赤才是真正的败家子。
时间进入下一年,公元前年。
《春秋·庄公二十六年》:春,公伐戎。夏,公至自伐戎。曹杀其大夫。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鲁庄公伐戎,结果不详。可能是没有多大战果,《春秋》也就不好意思提。
戎国为已氏之戎,鲁西之戎,太皞伏羲氏之后,非戎狄之戎。夏代为有娀(仍)氏部落,都城在今山东济宁。《史记·殷本纪》云:“桀败于有娀之墟。”商周之际,有娀氏部落西迁至山东曹县北部建立戎国。说明,戎国的历史悠久,在山东建国,比齐国、鲁国还早,属于地头蛇。可惜,地头蛇干不过齐、鲁两条过江龙,被齐、鲁两国打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戎国和鲁国的关系,时好时不好,经常发生摩擦。鲁隐公在位期间,与戎国保持友好关系。庄公十八年(前年):“夏,公追戎于济西。”前因是戎人入侵鲁国,鲁庄公带兵追击戎人,一直追到济西(曹地济西田)。
伐戎结束,鲁庄公应齐桓公之邀,一同出兵讨伐徐国。
公元前年秋,齐、鲁、宋三国联*讨伐徐国。
徐国是夏朝所封的诸侯国。周初,在江苏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徐国是东夷各诸侯国之中实力最强。
其实,东夷是一个独立文化圈,主要活动范围是今山东、江苏一带。东夷最强大的时候,跟商朝国力是不相上下的。不过最后,东夷被商纣王帝辛所灭。但商朝国力也是元气大伤,才被周国趁机消灭。周朝取代商朝之后,多次派*队镇压东夷的叛乱。齐国、鲁国的建立,主要也是为了防范和削弱东夷反叛势力。
可以说,东夷人是极具有反抗精神的,他们一直为了自有、独立而抗争。当然,他们最终肯定被同化了,成为周朝文化家庭中的一份子。
不过,作为东夷人最强的诸侯徐国,这时候又站出来反抗了。这次,他们反抗的是齐桓公,他们不愿意加入什么“尊王攘夷”联盟,他们只想过自己的太平日子。
可是,霸道的齐桓公不允许。我是霸主,我叫你加入,是看得起你,你不想加入,那我就打到你加入。
于是,齐、鲁、宋三国联*,讨伐徐国,理由是“不尊王命”。这是齐桓公的一张王牌,“挟王命以令诸侯”。
《春秋》没有说此战结果。我想,徐国应该是臣服了。一是齐、鲁、宋三国联*,对付徐国,是稳赢的;二是如果输了,依照齐桓公的个性,不仅会卷土重来,恐怕还会灭了徐国。
最后来说晋国。
这年春,晋献公任命剿灭公族的大功臣士蒍为大司空,负责绛都(晋国国都)的修建工程。《周礼》司空为六官之冬官,掌土木建设、水利建设之职。夏,士蒍主管加高并加大绛都城垣工程,同时加高宫墙。秋,虢国攻打晋国,无果。冬,虢国再次攻打晋国,同样无果。
虢国为什么要攻打晋国?
原来,是晋献公剿灭的桓庄二族中有漏网之鱼,逃到虢国,请求虢公帮他们主持公道,讨伐晋国。
还别说,虢公竟然答应出兵,帮他们向晋献公讨个说法。
还别说,虢国敢出兵晋国,教训晋献公,确实是有他的底气的。而且,虢国以前就插手过晋国内*,多次出兵讨伐晋国,是有历史渊源的。
虢国自始封到灭亡,在周王朝中的地位一直都十分显赫。虢国是一个崇尚武勇的诸侯国,因此*事活动是虢国史册上引人注目的一页。有时奉王之命率虢师出征,有时统领周王室的*队西六师。周成王时,虢城公参与东征,战绩显赫。周夷王时“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公元前年,“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公元前年,“王命虢仲伐曲沃,立晋哀侯弟缗于翼,为晋侯”。公元前年,“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公元前年,“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公元前年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
虢国屡次干预晋国内*,引起晋虢矛盾激化,却也没能阻挡曲沃小宗势力的发展。说到底,虢国的实力还是不够,无法左右晋国内*。
那么,晋献公为什么不对虢国进行反击呢?
其实,他第二年(公元前年)就要发兵攻打虢国了,却被第一谋臣士蒍劝止。
士蒍说:“不行。虢公骄横,如果一下子与我国交战而得胜,必然会抛弃他的人民。他没有人民扶持然后我们去攻打他,有谁会跟从他抵御我们?礼乐慈爱,是战争所应当具备的条件。人民谦让、和协、对亲属爱护、对死者哀悼,然后可以使用。这些虢国都不具备,屡次对外作战,人民将会缺乏士气。”
士蒍说了一堆废话,意思就是虢国会不攻自破,且等着吧。其实,我认为,士蒍之所以劝阻晋献公,主要是因为晋国内部不稳,不宜出兵。他是委婉地劝说晋献公,灭了公族之后,应该实行仁*,来稳定人心。
士蒍不愧是晋献公手下第一谋臣,阴谋阳谋都会。
当然,晋献公也明白士蒍的用心。他没有一意孤行,而是悉心听取意见,没有出兵反击虢国。
这里得表扬一下晋献公,他很理智,能沉得住气,不被情绪所左右。所以,他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