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13 18:26:00
1.秦河西之地被魏国占据:公元前-年,魏将吴起等经过一系列战争,全部占领河西诸地。2.践土之盟:公元前年的城濮之战,秦既是参战国,也是战胜国。然而一个半月后的践土之盟,却没有请秦国参加。公元前年,秦献公结束流亡,回国即位。为扭转多年被动挨打的局面,他发奋改革,使秦国呈现崛起之势。献公回国颇费了一番周折。他本是秦灵公的儿子,但灵公去世后,灵公叔叔(秦简公)夺了君位,献公当时才9岁,只好逃到魏国避难。魏武侯收留了献公,他的如意算盘是,将来送献公回国即位,这样就可以控制秦国了。后来秦出公2岁登基,母亲小主夫人执*。小主夫人没有*治根基,还任用外戚和宦官,臣下不服。就有人跟献公联系,请他回国。魏武侯一看时机成熟,就派*队送献公回国。临走前,献公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武侯在位,秦国就绝不会与魏国为敌。献公一行本想在秦魏交界处进入秦国,但关隘守将不放行,他们只好绕到秦国西北边界。小主夫人听说献公要回来,赶紧派*队阻止。然而,大家早就对小主夫人不满了,派出去的*队不但没阻止献公,还跟他一起,杀回国都。小主夫人抵挡不住,和儿子出公一起被杀死。献公如愿登基。但献公知道,他虽然被拥戴,但毕竟算半个“外来户”。为了坐稳君位,献公先来个给完美的*治表演。献公本想杀掉之前阻止他回国的人,封赏欢迎自己归来的人。但转念一想,这不是鼓励叛乱嘛!所以他改变了主意,大方赦免了阻止他的人,反而给欢迎他的人降了爵位,削了权力。这下全国都知道了,献公眼明心亮,赏罚分明,所以拍马屁没用,干好本职工作才是王道。秦献公的第二个举措,更是迎来一片赞誉。原来,他在魏国时,常听中原各国说秦是蛮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秦国用活人陪葬。比如,秦武公去世时,就有66个人陪葬,秦穆公去世时,竟有人陪葬。秦国自己人也很反感这个制度,试问,谁愿意去做陪葬品呢?结果献公一上台,就把人殉制度废除了。这不但让秦国在摘掉了蛮夷的帽子,他仁德之君的人设也立住了,国内的支持也更加稳固。接下来献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秦国强大起来。他在魏国长大,眼见着魏国在李悝和吴起的带领下,怎样发展成*事强国的。他也依样画葫芦。为了不让贵族们干扰向东方学习的步伐,他把国都向东迁到栎[lì]阳(今陕西临潼),这里贵族势力弱,他就在这建立了向东方学习的“试验田”。他没在栎阳建豪华宫殿,更没建亭、台、楼、榭,而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建一圈夯土防御工事。这就说明,这个都城更有*事进取的意义。他在栎阳周边设了几个**合一的县,这些县不是任何贵族的封地,而是归他直接管理。他在这里鼓励开荒,发展商业,按土地面积收税。还把人口编在*事组织中,这样就便于征兵,也便于相互监视。很快,秦国的税收和兵源都增加了,栎阳成了*事中心,积弱的秦国,变成奋发向上的秦国。奋进的秦国,开始考虑一雪前耻,于是把磨光的“牙齿”,对准了占据河西之地的魏国。此时,献公的恩人魏武侯已死,不必再守不与魏为敌的约定。而魏国多年来跟中原各国征战,国力也大不如从前。秦魏河西之争公元前年,魏国联合韩国在秦魏边境修建防御工事,没成想,献公直接派兵把要塞推平,然后又打败韩魏联*;公元前年,献公发虎狼之师,直扑河西郡,魏*大溃,6万人被斩首。中原震动,东方各国不得不对秦国刮目相看,周显王赶紧派人去祝贺,封秦献公为“伯”,这就跟春秋“五霸”的候选人之一秦穆公级别相同了。两年后,秦*又在魏国的河西大本营——少梁打败魏*,魏国重臣公叔痤被俘。好在秦献公在魏国的时候,公叔痤对他不错,献公为报恩,把公叔痤放了回去。但此战后不久,献公就去世了。魏国松了一口气,河西地区也暂时平静下来。后果:1.秦国俘虏公叔痤:公元前年,斩魏国首级6万,公元前年,俘虏魏国宰相公叔痤。2.秦献公被封为“伯”:公元前年,周显王派人到秦国祝贺战争的胜利,封秦献公为“伯”。秦献公的改革虽然只停留在局部,而且只是东方*策的初级模仿,但他扭转了秦国多年的颓势,为秦国后来的称霸和统一之路开了个头。而且,献公改革的一些举措,比如行县制,鼓励*功等,都为后面的商鞅变法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