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与人打好交道,沟通必不可少;想要沟通顺利,了解不可或缺。想要与中国人完美沟通,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人的思考模式。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聊中国人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思想,帮助大家更好的与中国人沟通。
首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有据可靠的。据北宋邵雍(邵康节)的《皇极经世》推演,有据可考的中国干支纪年法,是唐尧即位时,五星联珠之日,为甲辰年(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公元前年)。因为相传天干记年法为皇帝命大挠所做,既60年为一个甲子,3个甲子年为一周,分别为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根据某些记载与有数的时间推算(如在位时间),皇帝即位的那天既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是干支历法的开始,为公元前年。与现在的公元后年相加,将近五千年。
上面解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时间来源有何作用呢?我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在不断地传承的,既从伏羲时开始的“八卦”、《易经》思想,这种传承本身也彰显了《易经》中蕴含的“不易”的道理。现今被尊为经典的著作无不是从《易经》演化而来,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易传十翼”、庄子的《庄子》、*石老人的《素书》等等。
既然《易经》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的根本,那么我们要想跟中国人完美沟通,就要了解《易经》思想本质,时刻运用《易经》的道理,以求与中国人顺利沟通。
因为《易经》是“曲线美”,所以中国人不是直来直往的。我们需要含蓄,需要兜圈子。我们中国人通常说“有人好办事”,这就说明了我们遇事如果自己一马当先的去直截了当地解决,通常会碰得灰头土脸,而如果我们“绕”一下,找个能说的上话的“中间人”,中间一撮合,准成。
《系辞》告诉我们“圣人设卦观象”,这就说明了中国人的话不仅是听得,也是看得。我们中国人经常会说“看他怎么说”,也就是我们会听见、看见话语中隐藏起来的“语言”。所以和中国人沟通要注意“言外之意”。
《易经》有“变易”与“不易”的意思,所以中国人的话通常也包含正反两种意思。比如一个中国人刚跟你签了一份合同,他也可能回头托个朋友给你打个“合同作废”的招呼。
中国人是“好面子”的民族,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在沟通中千万不要替别人做决定,要顺势引导对方做出我们想要的决定。
中华民族是含蓄的民族,我们遇事不会太过张扬,通常我们会像“乾”卦中的“初爻:潜龙勿用”一样“潜”下去,看清形势后再“见龙在田”。所以通常中国人沟通时不愿意第一个发言,不愿意第一个表态。我们要清晰了解这个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其实,想要和中国人顺利沟通,归根结底就是要弄懂中国《易经》文化,不要“对面硬钢、直面问题”,要学会给人留面子、“绕圈子”,遇事一定要有第三种选择,第三种答案,不要做“选择对错题”,事情并不只有“对”和“错”,还有“和”,只要合理、合适,双方满意就行。
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学会借势、学会“曲线”,是作为一名合格中国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