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僖公二十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参加完薄地会盟,鲁僖公立刻率*讨伐率*邾国,帮助须句国国君复国成功。
而宋襄公回国后,郁闷至极。他是多么骄傲、多么自信的人,却在楚成王那里吃了个大亏,差点被杀。心里那个恨啊,可想而知。不过,宋襄公除了太自信,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太守信用了。他与楚成王签订了盟约。所以,他不能攻打楚国。
当然,宋国对比楚国,实力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过,自信过头的宋襄公,若没有盟约的约束,极有可能率兵攻打楚国,报复楚成王。
但是,在公元前年3月,宋襄公听到一个消息:郑文公带着大量礼物,前往楚国郢都朝见楚成王。宋襄公突然怒了,他想起郑文公倡议楚成王称霸的画面,认为他是被这两人给骗了。郑文公是楚成王的狗腿子,可恶,可恨!
于是,宋襄公决定攻打郑国,教训郑文公。不过,为了防备楚成王援救郑国,宋襄公联络了与郑国有仇的卫、许两国,一同对付郑国。
许、郑之间的仇怨,可以追溯到郑庄公时期,可谓世仇。
卫、郑之间的仇怨,起因是郑国攻打滑国,滑国向卫国求救。卫国不想与郑国树敌,又不能不帮滑国。于是,卫文公就派人向周襄王打报告,希望周襄王出面,约束郑文公的行为。周襄王呢,还真派了大夫游孙伯去郑国,调解郑、滑两国纷争。郑文公呢,他认为郑、卫实力相当,又同是姬姓诸侯,周襄公听了卫文公的话,来搅和他郑文公的事情,就是对他的不尊重。他很生气,不仅抓了游孙伯,还倾国而出,灭了滑国。于是,郑文公与周襄王、卫文公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至于滕国,它是宋国的附庸国,自然要跟宋国保持一致。
于是,四月,宋襄公率领四国联*,攻打郑国。
郑国自上次被楚国差点灭国,实力就受损严重。所以,面对宋襄公的大*来袭,郑文公一面下令严防死守,一面派人向楚成王求救。
楚成王收到消息,雷霆震怒。我刚当上霸主,你宋襄公就敢打我小弟,这是打我脸呢!好你个宋襄公,当初我就不该放了你!打,必须痛扁他一顿,好让他知道我楚成王的厉害!
就在楚成王要出兵救郑之时,成得臣站了出来,提议道:“主公,我有一计,既可解郑国之危,又可击败宋君兹甫。”
楚成王一听很高兴,问是什么计策。
成得臣说:“宋国大*正在围攻郑国都城。此时,宋国国内必然空虚。主公可率大*攻打宋国都城,若一战而破,是最好不过。但我以为,宋君兹甫必会回援宋国。到时侯,主公可在泓水以东,以逸待劳,等宋*半渡而击,则宋*必败无疑。”
楚成王听后,认为此计甚好,便改变出兵方向,改道攻打宋国。
楚*进入宋国,并没有遇到大的阻碍,一路顺利。但是,他们还是晚了一步,让宋*提前渡过了泓水。
原来,宋襄公也在时刻盯着楚国的动向。他在第一时间得知楚*要攻打宋国,便立即下令撤*,率领*队急行*回国,总算比楚*快了一步。
既然晚了一步,这场战争就失去了先机,也就没必要打下去了。可是,楚成王不甘心,来都来了,不打一仗,岂不是浪费粮食?
于是,楚成王书写了一封信,派人渡河送给宋襄公。你宋襄公敢不敢放我过河,堂堂正正打一场,谁要是赢了,谁就是天下霸主!
宋襄公看后,热血沸腾。好,你楚成王既然要跟我决战,我难道就会怕了你不成?我要击败你,一雪前耻,教天下诸侯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宋襄公的过分自信的毛病犯了,而他的手下将领们可就头痛了。他们纷纷劝谏,我们辛辛苦苦跑回来,就是为了阻止楚*入侵的,怎么能放他们过河呢?
宋襄公不听,依就我行我素。他认为本土作战,优势在我,此战宋*必胜,楚*必败。霸主之位,唾手可得。
而泓水西岸的楚成王,收到宋襄公的回复后,很是兴奋。不过同样的,他的手下将领也纷纷劝谏,劝楚成王不要过河,这很有可能是宋襄公的阴谋诡计。他要引诱我们过河,然后半渡而击。那样的话,我们必然会失败的。
这时,就显示出楚成王的魄力,以及识人之明了。楚成王认为宋襄公为人自信过头,且重诚信,其一旦承诺的事情,就轻易不会更改。所以,楚成王判断宋襄公不会对他进行半渡而击。
当然,楚成王的判断很准确。宋襄公果然信守承诺,没有趁楚*渡河的混乱之机,下令攻打楚*。
当时,宋襄公的手下将领公孙固,就强烈建议,对楚*半渡而击,可获全胜,一样可以让宋襄公称霸。
可宋襄公以“仁义”之名,给拒绝了。我既然答应了要和楚成王,堂堂正正的决战,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随后,在楚*全部渡河上岸,还没有布好阵列之时,公孙固强烈建议宋襄公出击,打楚*一个措手不及,可得胜利。
宋襄公仍旧不理,他都让楚*渡河了,还差这一时半会儿吗?诚信,只有诚信才是王道。
宋襄公很诚信,可宋*将士们却很苦恼、很失望。战胜楚*的良机,就这么让宋襄公给丢弃了,他们都想骂娘了。这士气也就在埋怨中,下降了至少一半。
相比之下,楚*渡河成功,列阵完毕,从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心情舒畅,这士气是直线飙升。他们此时对楚成王无比相信,认为是楚成王带给他们奇迹的。
所以,泓水之战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楚*大胜,宋*大败。就连宋襄公,也是中箭受伤,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之下,在目夷的出城接应之下,才侥幸得以逃回都城商丘。
此战之后,宋国一蹶不振,彻底退出争霸序列,沦落为二流诸侯。而楚国俨然成为新一届的霸主,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
不过,宋襄公虽然输了战争,却赢得了人品。《春秋左传》给予了宋襄公高度评价:“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司马迁也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称赞说:“(宋)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著有《中国大历史》的*仁宇教授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离不开‘礼’的约束。”
按照当时打仗的规矩和礼仪来说,宋襄公等楚成王渡完河、排好阵,再决战,也没错。只是可惜,宋襄公打输了,若是他打赢了,那他绝对是名传千古的霸主。
这边,宋襄公惨败,又受了重伤,身心重创,待在宫中休养。另一边,楚成王见好就收,在宋地掠夺一番,便回了楚国。然而,楚成王虽然战胜了宋襄公,实现了称霸的目的,但他最终没能笑到最后。因为,他即将迎来真正强大的挑战者,此人便是姬重耳。
前面说过,姬重耳在齐国过了五年安逸的生活,不仅娶了齐国宗室贵女,还有齐桓公赠送的田宅,这日子过得是美滋滋。不过,齐国在齐桓公死后,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为了安全,更为了重拾斗志,姬重耳在妻子和亲信们的劝说之下,离开齐国,来到曹国。
但在曹国,姬重耳根本就得不到曹共公的礼遇。还好,有曹国大夫僖负羁的资助,姬重耳等人才能在曹国居住下来。他在曹国差不多五年时间,才离开曹国,来到宋国。
宋襄公倒是对姬重耳礼遇有加,不仅亲自出面,还用国礼接待了他。可惜,宋国刚经历泓水惨败,实力受损严重。宋襄公就算想帮姬重耳,也是爱莫难助,最多只能提供一些生活物资,表示支持。
姬重耳很理解,对宋襄公也表达了感激之情。在宋国短暂休养几日后,他和亲信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介子推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去往楚国,找新一届霸主楚成王帮忙。
他们在路过郑国之时,想要请求郑文公资助一些生活物资。可是,郑文公不仅没有热情招待,反而出言讥讽,一个落魄的晋国公子也想享受公子待遇,真是没有自知之明。姬重耳等人气愤之下,便离开郑国,一路忍饥受冻,抵达楚国。
楚国的楚成王,倒是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了姬重耳。姬重耳受宠若惊,不敢接受。他流亡这么多年,受尽世态炎凉,心中虽还有梦想,但早已向生活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突然,被楚成王这么重视,姬重耳还有些不敢置信,难以适应。
姬重耳的亲信赵衰就劝说:“主公,楚君如此重视您,那是因为他敬重您的贤名,认为您更适合做晋国国君。若您坚辞不受,错过了此次机会,恐怕会后悔终身。”
姬重耳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他迅速调整好心态,接受了楚成王的诸侯之礼遇。
会上,楚成王见姬重耳宠辱不惊,自有一种上位者的风度,顿时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
而姬重耳察言观色,也感受到了楚成王的欣赏,他认为时机到了,便向楚成王提出了出兵帮他争夺君位的想法。
楚成王虽然欣赏姬重耳,但他是非常理性之人。对他来说,利益大过人情。所以,他问姬重耳,我帮你争夺君位,你能回报我什么呢。
姬重耳就说,宝马美女、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只要晋国有的,只要楚成王看中的,我都可以给你。
楚成王摇头笑说,这些东西我都不稀罕。
姬重耳又说,假如以后迫不得已,晋、楚两国产生纷争,不幸兵戎相见,届时我会为你退避三舍,作为报答。
姬重耳说这种话,是很不合时宜的。试想一下,你如果有求于人,会说日后有矛盾,我让你三招吗?傻子也明白,这么说,肯定会激怒对方的。然而,姬重耳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姬重耳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是后人杜撰的;另一种是,姬重耳明白楚成王想要晋国城池的意图,姬重耳说这样的话,来表明拒绝的决心。
无论是哪一种,都体现出了姬重耳为人的气节和骨气。他不会为了要当晋国国君,就出卖国家城池和土地。这也是姬重耳受后世敬仰的一个原因。
楚成王与齐桓公不同,他不会去做亏本生意。所以,他最终没有帮姬重耳,只是好吃好喝招待了事。
就在姬重耳绝望之际,秦穆公却派人来接他去秦国,共商大事。这让姬重耳十分意外。须知,晋惠公姬夷吾的嫡长子姬圉,就在秦国做人质呢。秦穆公要帮,也是帮姬圉才是。
不过,恰恰是这个姬圉,才让秦穆公选择帮姬重耳的。因为这年晋惠公病重,派人去秦国秘密接回了姬圉,准备继位。姬圉呢,一听说能回晋国继位,高兴地连老婆怀嬴(秦穆公女儿)都不要,就跑了。
姬圉这一跑,可就不得了了,彻底断送了与老婆怀嬴、老丈人秦穆公之间的恩情。
秦穆公是出离愤怒,他决心要给姬圉一个悔恨终生的教训。要给一个人终生难忘的教训,就要毁了他最重要的东西。而姬圉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晋君之位。所以,秦穆公这才派人去楚国,将姬重耳接到秦国,要扶持他当上晋君之位。
姬重耳呢,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自然是欣然前往秦国,等待秦穆公帮他争夺国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