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疆域如此小,到底凭什么能够扬名内外?
单论国土大小,魏国的疆域实在算不上多大,比不上其他所有战国七雄,甚至连一些“小国家”都不如。
1.魏国的艰难前进之路
其实早在战国初期,魏国曾经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只是它有点短暂。
之后的魏国由于各种原因,国土面积收缩严重,特别是周围的秦国、赵国崛起之后。
战国中后期,纵横学说逐渐盛行,那些“纵横家”们在游历四方的时候对各个国家都做出了犀利的点评。
其中魏国由于国力领土最为稀少,所以排在最后边。
《战国策》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楚国面积最大“地方五千里”,齐、燕、赵次之“地方两千里”。
与这些风光无限的诸侯国相比,魏国和韩国就有点“小尴尬”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积狭小的魏国名列战国七雄之中,确实有点名不副实。
位于鱼米之乡的越国,是战国初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国土范围大概横跨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区。
但是,坐拥如此庞大国土的越国不仅不是“天下第二强国”,反而连一些一般强国都打不过。
综上所述,国土面积绝对不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指标。
2.魏国的*事力量不容小觑。春秋时期,衡量一个国家*事力量的强弱主要看他们拥有多少战车。
到了战国时期,“千乘之国”、“百万雄师”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准。
战国时期,曾经发生了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齐国因为看不起中山国所以没有参加。
齐国最重要的借口就是中山国乃“千乘之国”,不配和自己这种“万乘之国”相提并论。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国家、人民的眼中,一个国家*事力量强大与否才是衡量它们的根本。
虽然由于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个国家*事力量的评判标准也有不同。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曾经对魏国有过这样的评价: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余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
如果从“武力值”来看,那么魏国绝对是仅次于楚、秦、齐的*事强国。
而且魏国魏武卒还在天下打出了赫赫威名,让齐国都不得不示弱。
“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战国策·魏策》
哪怕到了秦赵长平之战后,信陵君仍然能够率领十万大*“窃符救赵”,给予秦国致命的打击。
.魏国虽小,但国土精良。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虽然的到的土地并不多,但却都是中原的重要地区,可以说是晋国领土最精良的部分。
也因此,魏王一直都以“晋国的继承者”自居,魏惠王曾经感叹:晋国强悍于天下,怎么到了自己这个时候竟然混的如此下场。
而且魏国早期,真的可以称得上“风光无限”四个字。
战国初期,秦国最富庶的河西和关中东部地区都是在魏国的控制之下。
而秦国和晋国,在春秋时期都是可以让中原颤抖的强国,魏国一个国家就占据了这两个国家最富庶、肥沃的地区,强悍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摇摆不定的“河西地区”之外,魏国的核心国土有三部分:河南地区(河南*河以南)、河内地区(河南*河以北)、河东地区(山西西部)。
按照《史记》的记载,这些地区都是“王者所居之地也”。
经济富庶、兵强马壮、文化昌盛这就是魏国称霸一方的资本。
4.魏国最早改革,确立了它的“社会地位”。魏国的改革,真的很早,而且比其他所有的国家都要早很多。
公元前年,李悝变法就在魏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五十三年之后,商鞅才进入了秦国;八十七年之后,赵武灵王才开始了“胡服骑射”。
虽然就变法的成果来看,李悝变法较商鞅变法上,效果差了很多,但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李悝变法都是榜样。
魏国充分发挥自己“尽地力之教”的优点,让自己在诸侯的争霸战争之中屡占先机,最后称霸一方。
可惜的是魏国位置实在是有些尴尬,四面八方都是它的敌人,而且自身获得土地的难度也很大。
之后的魏国没能够找对策略,丧失了西行灭秦的最好时机,最终让秦国强大起来,实在是有些可惜。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文:小昭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