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想必大家应该都看过由孙皓晖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历史连续剧《大秦帝国之裂变》吧!
开剧第一集就是魏国和秦国在进行少梁之战,其目的就是秦国为了收复失地。而面对魏国的魏武卒方阵以及精良的装备,秦国所依靠的就只有老秦人的血性以及死战到底的决心。
其它因素根本无法依靠,就如装备战阵等方面,更为致命的却是秦国的后勤粮草补给完全跟不上呀!已经到了民无粮可纳的地步。其中有一段就是栎阳令押送*粮到前线只到了四千石,而秦献公要的却是八千石粮食才勉强够二十万大*食用。
而且在押运途中还遭到魏*拦截,栎阳令拼死才保住*粮,最后秦献公要处死栎阳令,还未到行刑栎阳令就死掉了,是连伤带饿而亡!由此可见秦国当时的情况是多么危急。
大秦帝国少梁之战剧照当时魏国和秦国的大老板分别是魏惠王和秦献公。而当时少梁之战两*主帅分别是公叔痤和秦献公。
秦国历来就有但凡战事国君皆会御驾亲征的传统。纵观秦国崛起的历史,国君亲征并不是秦献公独一份,早在秦国立国之初就有好几位国君亲征,而且都是战死了的。
秦国本就尚武,就和楚国一样立国立在戎狄蛮夷之地,想要生存下去不战不行呀!这是他们的传统,这个可以忽略不计。
而魏惠王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有一个很好的爷爷和父亲,早秦献公两代就给魏惠王打下了称霸天下的基础。
学习了解历史还是应该深入正史,这样才能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小说毕竟是小说有些地方一定是经过改编的。但这部小说却也是根据正史来写的,有些地方也是相吻合的,但不足之处就是只写了魏惠王和秦献公往下的数代国君,在这之前的就没有加以书写。
大秦帝国魏惠王剧照从历史的角度先来给魏国和秦国的情况做一下对比。
从魏惠王的爷爷魏文侯开始就已经显露出魏国将会成为战国时代第一大霸主强国。所以说魏惠王是他的祖辈父辈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在他这一代力压住秦国这个长期与戎狄部落作战的国家。
而秦献公即位之前秦国已经是四代乱*了,大致就是秦献公的父亲秦灵公去世之后,献公被立为太子那时候他才五岁,秦灵公就托孤给他的叔父赵悼子,也就是后来的秦简公,让他好好辅佐秦献公。
没有过多久,赵悼子就以嫡子年幼为由,将秦献公罢黜了,最终将他流放陇西大山,秦献公三十多岁的时候才重返秦国继承大位。
可惜的是,秦献公即位过后还没有喘息之机,国内就连翻和魏国大战从没有停息过,再加上四代乱*秦国早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人口凋零国家府库更加是日益亏空,自然而然秦国就不是魏国的对手。
要想知道魏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就要从魏国的源头开始说起。
根据《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记载,魏人的祖先是毕公高之后。这个毕公高和周朝宗室同姓,武王伐纣之后,封高于毕。以毕为姓,所以称其为毕公高。
毕公高画像经过数代繁衍生息,他的后人失去了封地,都成为了庶人。
直到一个叫毕万的人出现,他在晋献公手底下做事,从这里开始就是魏人发家致富的开始。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意思就是,晋献公十六年,以赵夙为主将毕万为副将,讨伐霍、耿、魏三国,最后灭掉三国。把耿地封给赵夙,把魏地封给毕万,为大夫。
毕万以国名为姓,从此以后为魏氏。
毕万生有一子,叫魏武子。在晋献公驾崩之后,献公四子争位,晋国公室大乱。而这个魏武子就在晋公子重耳手下做事。
晋献公二十一年,魏武子跟随重耳逃亡,历时十九年返回晋国,重耳立为晋文公。这时候的魏武子,在晋国的地位比他父亲毕公高还要巩固。
自魏武子之后,一直传到魏献子,这个时候魏国将迎来第二波的发展机遇。魏献子在晋昭公手下做事,晋昭公驾崩过后,晋国就产生了六大卿,而晋国公室相互攻讦人丁凋零,就逐渐削弱了。
晋顷公十二年,魏献子接替韩宣子总领国*。
其实在后面很多年里有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超过了魏国的,那就是赵国。
三家分晋在晋顷公十二年之后的二十一年里,也就是晋定公二十一年,赵国的发展超过了魏国。
晋定公二十一年,简子拔邯郸,中行文子奔柏人。简子又围柏人。中行文子、范昭子遂奔齐。赵竟有邯郸、柏人。范、中行余邑入晋。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大概意思就是,晋定公二十一年,赵简子讨伐中行氏和范氏,中行和范不敌,一直逃往最后到达齐国。而赵就占领了邯郸和柏人两个大城,范和中行其余县邑就归入晋国。而赵名为晋卿,实为独专晋权,赵手下的封邑可以和诸侯相提并论。
不过可惜,赵独专晋权的局面被智氏给打破了。晋出公十七年赵简子驾崩,赵襄子即位。
赵襄子即位四年之后,智伯与赵、韩、魏瓜分了范、中行的故地。晋出公大怒,要联合齐国和鲁国讨伐四卿,四卿听到消息过后惊恐万分,于是先下手为强,打败了晋出公。晋出公在逃往齐国的时候死在了半路上。
智伯于是就拥立了晋昭公的曾孙骄,是为晋懿公。而智伯就日益骄傲自满,不将其他三家放在眼里。
过了一段时间智伯向韩、魏两家要求他们割让城池和土地,韩魏两家就将城池和土地割让给智伯。
但是,轮到赵割让的时候,赵襄子就不同意,智伯想到围郑之辱,于是就率领韩魏两家攻赵,赵襄子感到非常惧怕,就逃往晋阳组织*队进行反抗。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是这样记载的:
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惟高共不敢失礼。
赵襄子意识到情况越来越糟糕了,要是不采取措施就真的会有亡国之危了。于是,他就派使者偷偷出城,暗中联络韩魏两家的君主,共同商定合谋三国反智氏,然后分其地。
魏文侯而智伯本人就越发的骄傲自满,他的谋臣就发现了韩魏两家的异动,而且还劝说智伯一定要提防韩魏两家。
可智伯不以为然,而且还说:
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资治通鉴·周纪一》
果然,韩魏赵三家里应外合将智伯打败并灭其族,共分其地。其实,这三家早就对智伯非常不满了,智伯这人不仅狂妄自大,而且还肆意侮辱他们的家相,所以才给智氏招来这场灭族的灾祸。
从此以后在晋国就只有韩赵魏三家独大了,一直到赵桓子的时候,魏文侯就正式继位成魏国的君主了。
魏文侯元年,也是秦灵公元年,与这二位同一时期的君主还有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
就是这一时期魏国就开始了战国初期三代称霸天下的局面,一直到魏惠王后期为止。
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博之。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从魏文侯继位第六年开始,魏国就慢慢走向了称霸之路,一直到魏文侯二十二年魏赵韩三家得到周天子的同意,被列为诸侯。
期间又过了两年,到二十四年又和秦国开战。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魏惠王的时候,几十年期间与秦国开战的次数最为频繁。
魏文侯在称霸天下的途中也任用了贤能之人,最为著名的就是西门豹、翟璜、李克、吴起、乐羊等人。
李悝画像特别要说一下李克和吴起这两个人。就是因为这两个人使魏国在对秦方面,让秦国从灵公一直到孝公变法之前一直被魏国打得抬不起头来。
魏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变法,魏国也是战国时代一个个变法的国家。
魏文侯任用翟璜和李克为相,让李克主持变法。任用吴起和乐羊为将,而吴起又创立了魏武卒方阵,这样一来在*治和*事方面魏国就抢占先机,让秦国这个原本就积贫积弱的老邻居就更加无法和魏国比拟。
吴起画像魏文侯能够让魏国称霸天下不仅靠的是内*治理与强兵劲旅,更加靠的是得誉于诸侯。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由此可见,不管在什么时候想要强大内在和外在,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信誉。
参考文献《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与《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资治通鉴·周纪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