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秦国以战功封爵,为何白起仅封君,未封侯
TUhjnbcbe - 2024/4/3 17:27:00
儿童白癜风饮食 http://m.39.net/pf/a_4541960.html
战国四君子

喜欢看春秋战国历史的,都会多少了解一些当时的历史人物。比如其中比较出名的“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这几个人要么是国君的兄弟,要么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能得到“君”的封号。再把视角放在秦国这边,秦国也有同样的封爵,比如商鞅被封为商君,因为其主导秦国变法;比如武安君白起,战功赫赫;武信君张仪,主导连横,辅佐秦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但是从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眼尖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称呼,比如嫪毐为长信侯,吕不韦为文信侯,他们怎么不是某某君,而是用了某某侯,在秦国,侯爵和封君有区别吗?

一、秦国

西周社会等级

周朝留给后人们两套东西,其中一项就是分封制。周朝的统治者精心设计的这套制度,将宗族、功臣分封到各地,他们成为封地的所有者,被称为“国君”。当然这些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的,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高低顺序,然后这些国君在自己的领地内按照这种方式再进行分封。

秦非子

秦国的国君的祖先秦非子是养马出身,因为养马技术一流,受到了周孝王喜爱,被封为“附属国”。虽然相比于诸侯国来说,附庸国的权力及地位还有很大的差距。后来,秦国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功劳很大,才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赐给了秦国岐山以西的地盘。

但是秦国至建立之日起,一直被东方诸国轻视,都将其和不识礼仪、绒毛饮血的蛮夷并列。主要是因为秦国所处的位置在西方边陲地带,与戎狄杂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也很接近,国力不强的缘故。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秦国的制度没有参照中原国家,没有严格实行分封制。

二、秦国的爵位

商鞅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将爵位和军功挂钩。《史记》记载: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秦国军功等级制

商鞅设计的这套制度,把爵位分为20个级别。其中19级为关内侯,20级为彻侯。那白起的武安君属于哪一级?按照称呼来说找不到对照。但是根据白起的战无不胜的军功来论,应该是20级的彻侯。但是为什么不是武安侯,而是武安君?还是从史籍中寻找答案吧。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通过《史记》中的这段记载,商鞅的爵位是彻(列)侯,号商君。难道封君和封侯是同时存在的?一个是爵位等级,一个是称号?一头雾水,只能继续在史书中去寻找证据。

其明年,烛免,复相厓,乃封魏厓於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影视剧中的魏冉

这段的记载是分封魏冉为穰侯,但这次的记载和商鞅不同,这次直接是称号为穰侯,如果按照这个来说的话,封君和封侯又是不同的。再找找看其他的记载。

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这段记载是关于秦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同时给他封爵为文信侯。这次的记载和上面两个不同,没有提及“号”这个字,是什么缘故,只是因为用字不同吗?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王翦请田的事为人熟知,却很少有人注意当时王翦的说辞。他和嬴政袒露心声时提及:作为秦王的将领,有功却难以封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秦国封侯比较难,像王翦这种伐楚之前已经积累了赫赫军功的人都感觉到封侯无望。

王翦

有关学者通过《史记》中提及到的秦国封侯的人,不超过10人。而相对来说封君的人数却多得多。上文中引用的《史记》中,商鞅是唯一一个既封侯,又称君的。但不能将封君与封侯并列,当成是一回事。作为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都是经过严格考证的,里面的措辞和称呼当然都是真实的。所以后期再介绍魏冉、吕不韦时,都是称呼穰侯、文信侯,而不是某某君。由此可见,如果封君和封侯是一回事的话,司马迁绝对不会分得这么清楚。因此秦国的封君和封侯是两种不同的通道。

三、封侯和封君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让爵位和军功挂钩,规定只有军功才能获得爵位,打破了秦国之前一直奉行的世卿世禄制。但是那些王族子弟依然有爵位,比如成蟜的长安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说明商鞅设计的制度并没有完全废除封君制,给最高统治者秦王留下了分封的权力。秦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分封自己的亲属、亲信为某某君。

影视剧中嫪毐

只是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不同在于,秦国的封君权力很小,不像其他国家的封君在封地上形成独立王国,秦国的封君只能享有封地的赋税或者是食邑。

综上所述,秦国的封君大多数都是由秦王分封给核心的宗室亲属,而像商鞅、白起等人能够获得这样的称号,更多是代表一种荣誉。但按照秦国商鞅变法的规定来说,原则上封君的权益要小于封侯的权益,毕竟封侯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完成20级的军功。但只是原则上,毕竟秦国还不是法制社会,君王的权力不会受制度约束,指不定哪天君王开心就大肆分封。同时封君的通道比较狭窄,被分封的人始终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而军功封爵却是针对所有秦人的。

影视剧中的吕不韦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秦国封侯的共有7人,依次为:商鞅、魏冉、范睢、吕不韦、嫪毐、王翦、王贲。按照这个阵容来看,属于根正苗红的武将只有王翦、王贲父子,说明在秦国,武将想要依靠军功封侯难度很大,估计是秦王出于对武将的防范。

四、白起

回归到主角白起身上。

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

公元前年,秦昭王十三年,白起的爵位按照军功等级来算属于第10级。通过一系列的战功,爵位也不断上升,12级的左更、16级的大良造,连升六级,这个时间范围很短,仅仅用了3年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后面几年内,白起也攻无不胜,战功赫赫,但爵位却停滞不前。直至在攻打楚国时,大胜而归,才获得了嘉奖,被封为武安君。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以武功安邦胜敌,这个名称很符合白起的功劳,其他诸侯国也有相同的封号来分封战功赫赫的将领。但是,上面也说了,按照秦国的分封制度来说,这个武安君却不是按照军功爵位制来分封的,而是按照秦王的特权来分封的制度。

白起

白起有功,却不能够分封,同时白起在长达九年的时间内有功无赏,爵位丝毫没有提升,直到伐楚大功才得以封君。说明秦昭王和他之间存在矛盾,秦王对其不满。白起也知道自己不讨领导秦昭王的喜欢,但认为自己能力在这,只要功劳够大,能够改变秦昭王对自己的观感。长平大败赵军之后,白起乘胜追击,想要一举攻下邯郸,建立灭国之功。

但是赵国的苏代贿赂范睢,而且给出的理由很恰当。如果白起攻下了赵国,这等灭国之功将会对其封无可封,到时白起若是占地为王,对秦国的威胁更大。范睢将这些道理通过自己的加工向秦昭王进言。进言很有效,秦昭王当场同意让白起退兵。虽然秦昭王不一定是被范睢的道理说服,但范睢却提醒了他:不能让白起尾大不掉,威胁到自己。

白起

虽然是说士兵们在外征战多时,已经过度劳累了,韩、赵两国同意割地求和,才退兵的。但是过了几个月,秦国继续攻打邯郸,此次的带兵将领却是五大夫王陵,碰巧这时候白起生病了,我更认为是白起“被生病”,这是秦昭王平衡军中势力的手段,通过扶持其他人来制衡白起罢了。

只是后面的形势发展超出秦昭王的预料,元气大伤的赵国竟然还有一战之力,王陵丝毫没在攻赵中占便宜,还吃了大亏。秦昭王需要再换合适的将军来完成灭赵之事,几番权衡之下,灭赵的利益大于限制白起,于是再请白起挂帅出征。

秦昭王

白起有心出山,但是却是个大嘴巴,公开嘲讽道:“大王不听微臣的建议,现在怎么说?”这话很快传到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大怒,当场强行起用白起,但白起以病重推辞。范睢再登门请他带兵出征,白起依然是拒绝。“寡人的大秦没有你就不能转了?”秦昭王直接将白起一撸到底,夺取武安君的爵位,降为士兵,到阴密的军中去,但因为白起生病,没能成行。

秦昭王也在等,等白起给他一个台阶,等他来向自己认错,但是白起不愿意,两人就如此僵持着。过了三个月,此时的天下形势又变了。山东六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秦国没有占到便宜,告急的文书一天数封。秦王又想起了白起,而白起也没来认错。秦昭王彻底失去耐心,命人通知白起不能再留在咸阳。

范睢

白起接到通知,便整理好行装,再最后望了眼都城的城墙,缓缓地朝着阴密行去,走到杜邮。而秦昭王这边也在和群臣商议怎么处理白起。

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

“白起被寡人惩罚后,他怏怏不乐,对寡人颇有怨言。”群臣没人反对秦昭王的决定,于是白起被赐死在杜邮。

白起功劳虽大,却得罪了两个人。既不能和领导秦昭王处理好关系,讨其欢心;又得罪领导的重臣丞相范睢,即使功劳再大,也不能够封侯。同时作为武将而言,不知明哲保身、功高盖主这些道理,又怎么能够封侯呢?

文献参考:《史记》

图片来源: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国以战功封爵,为何白起仅封君,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