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造型衬底
四周勾勒出方框状
红色的“天际”二字刻于框内
加之外框顶部挂状造型
俨然一幡旗
“幡旗”左侧则是题刻之人
留下的二十七个字
这一方摩崖石刻
已经刻于云顶岩寺旁
六百余年之久
位于云顶岩寺旁的“天际”摩崖石刻。
近日,有热心市民登山来此,既惊叹于此方摩崖石刻作为厦门岛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纪年石刻,所体现的重要历史价值,又非常好奇这方石刻有何文化内涵,遂将线索提供给厦门日报。
为此,厦门日报记者专门找到几位研究摩崖石刻的文史研究者,为广大读者解读这方石刻背后的故事。
云顶岩摩崖石刻群
云顶岩自古以来即为厦门岛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岩上保存大量明、清至民国时期名人丁一中、洪朝选、池显方等具有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的摩崖石刻。
其中明洪武十四年(公元年)的“天际”石刻是厦门岛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纪年的石刻。该摩崖石刻群于年6月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顶岩摩崖石刻群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两官员登云顶岩
记在摩崖石刻上
前日上午
记者来到云顶岩寺找到这方石刻
石刻上写道:
洪武十四年五月望日嘉禾巡检济宁赵後(俊)邑文学晋安赵宗道同登(注:俊为存疑字)
在年出版的《厦门摩崖石刻》一书中收录了该方摩崖石刻。记者发现,书中录入石刻文本中的人名为赵後。而在年出版的《凝固的岁月:厦门文物保护单位概览》一书中,却称石刻文本中的人名为赵俊。记者将拍摄的石刻原图发给本市知名书法家叶先生辨认,他表示,争议的字为“后”的繁体字。
至于是“後”还是“俊”,致力于摩崖石刻保护的本地文史研究者何杰说,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是“俊”字。他猜测,是因为后来在给字描红时多出来哪一笔不好说,“毕竟石刻已经有超年的历史了,可能在后来维护时出现偏差。”
本地摩崖石刻研究者胡捷告诉记者,嘉禾是当时厦门的称谓,巡检是官职,类似边防武警官员,济宁地属山东;而邑文学则是同安教谕,类似如今的教育局长,晋安古时属福州地界,二人在年农历五月十五同登云顶岩。
这段文字简单介绍了题刻之人的背景以及登高的事件。
石刻中的官职
折射厦门城市地位
在胡捷看来,这方石刻最重要的信息点在“嘉禾巡检”四字。胡捷说,明初,同安县在厦门岛北部设立“石湖巡检司”,又称“嘉禾巡检司”。直到明洪武二十年(年),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海防,就把石湖巡检司迁移到厦门岛南部的塔头,称“塔头巡检司”。因此在明洪武二十七年(年)二月建成中左所(嘉禾所)城之前,嘉禾巡检司是明代厦门岛出现的第一个地方政府派出机构,一度是厦门岛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卢志明说,这块石刻是年题刻的,而厦门建城于年,这块石刻比厦门建城还要早13年。“题刻中的‘嘉禾巡检’类似如今的边防部门,说明厦门在建城之前,就已经设置边防部门。”卢志明说,这也体现了厦门作为边防要地的重要性。
胡捷说,明初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明太祖朱元璋派遣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谋划在福建沿海设置“卫所”的军镇,因此厦门岛的重要性凸显。后来,明朝将厦门岛原有的“嘉禾巡检司”管理级别提升至所城规模,“厦门城”由此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
点击图片可查看此前报道
现存的厦门城遗址
莲花造型底座
或为明代特有风格
石刻造型
也引起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