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他是第一个跟张仲景叫板的人,发明的这个配
TUhjnbcbe - 2024/4/28 17:49:00

古往今来,对中医临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的问世,自此之后,伤寒学说独领风骚一千多年。直到明清时期,瘟疫盛行,很多医学家发现这些疾病的病因病机似乎与张仲景伤寒学说大相径庭,有着极其独特的部分,基于这种特殊情况,从明代开始,就有医学家吴又可开始认识到,用张仲景的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了,他大声疾呼,“守古法,不合今病”。

在当时,吴又可可谓是第一个跟医圣张仲景叫板的人,他认为当时的瘟疫盛行,病因并不能按照传统的“外感六淫”(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来概定,于是他另辟蹊径,首创“疠气”学说,并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解说,无疑脱离了以前的病因学说,虽然在当时是一种“离经叛道”的学说,但却是中医学术界寒冬里的一记响亮的春雷,振聋发聩!

这种疠气当然也是属于《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虚邪贼风”,这种病邪侵犯人体主要是通过口鼻而入,伏匿于膜原,等待时机就会变生疾病。在吴又可所在的明朝时期,就已经认识到这种病邪侵袭人体会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他还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病邪有极其强烈的传染性,并指出,“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吴又可认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就需要采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的治疗原则,正是在这种学术思想的萌芽中,他创立了一个十分奇特的配方,这个配方的几味药联合在一起,能够起到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阴津得复,于是可令邪气溃散、速离膜原,也因此,这个方剂被称之为“达原饮”。

那么,达原饮究竟是何许方也?全方由“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等七味药组成的。具体服用方法是将这些中药用两盅水,煎至八分的样子后,午后温服。

那么,达原饮的适应证究竟是怎样的呢?它主要用于温疫或疟疾的邪伏膜原证,临床上常以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等主要症状,舌脉上,多以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为辨脉要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是第一个跟张仲景叫板的人,发明的这个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