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北京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历经数年筹办,承载万众期待,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在这一刻点燃冰雪激情。近日,北京广播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推出《我和冬奥有个约会》专题节目,通过多件与奥运相关的藏品,带领我们探寻奥运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短视频,去回顾一下奥运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吧。
04:04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以“恢复古代奥运会”的名义举办的体育运动会,它只是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继承了每四年一个周期的传统,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不是古代的延续和翻版,而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那您知道奥林匹克这个概念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吗?
众所周知,“奥林匹克之父”是顾拜旦,年,他为了复兴奥林匹克精神,就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奥林匹克组织国际奥委会给清政府发来一封邀请函,希望中国能够参加第一届奥运会,但是,慈禧太后和幕僚们对邀请函的内容并不理解,所以就没有去参加。
为了复兴奥运会,顾拜旦等人研究编写了很多有关奥运会的著作,后来著作渐渐传入中国,现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希腊志略》就是年(光绪二十四年)由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印制的,译者是英国传教士艾约瑟,这是中国人认识希腊发展史的启蒙读物。
有意思的是,为了便于中国人了解西方纪年,书中会标注中国传统的皇帝年号纪年和西方公元纪年。比如书中写道:“前者自公元前年,周幽王六年,俄伦比亚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初起,终于公元前30年,汉成帝建始三年。”
《希腊志略》这本书一经问世,立刻受到重视,随后出现了多种版本。当时一大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阅读西方人编写的史著,西方的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很多大家现在常用的词汇也是那个时候才出现的,比如“体育”“体操”等。
正是这种碰撞与融合,中国才开始了解体育、认识世界,也第一次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年,毛泽东用笔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文中写道“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一百多年后,夏奥会和冬奥会先后在北京举行,中国也提交了作为后辈的一份完美答卷。
资料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
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