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首登资治通鉴的大国国君
TUhjnbcbe - 2024/8/18 18:13:00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12/p3rhy5a.html
#优质作者榜#

说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等君王,大家耳熟能详;但说起战国时期的魏文侯,却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魏文侯。

魏文侯魏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奠基者,他开创了魏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其赞赏有加,把他列为第一位出场且正能量满满的大国国君。

公元前40年,周威烈王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国君,自此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名存实亡,韩、赵、魏三国开始登上战国舞台。而三国之中首霸中原的是魏国,究其原因,当家人魏斯起了决定性作用,其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值得后世学习借鉴。

下面我们就通过《资治通鉴》中的五个故事来领略一下魏文侯的别样风采。

一、尊重人才:拜“河东三贤”为师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显然,魏文侯很明白这一点。怎样才能招揽人才呢,魏文侯采用的是“名人广告效应”。

魏文侯即位后,非常重视人才。为此,他拜卜子夏和田子方为国师。这两位都是儒家学者,卜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儒家学派之一西河学派的创始人,是孔门弟子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田子方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的弟子,以道德学问闻名于诸侯。这两位当世大儒都愿意担任魏文侯的老师,说明魏文侯的人格魅力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

段干木是卜子夏的高徒,富有德义,他的很多好友都出将入相,唯独他清高隐居,不愿做官。魏文侯曾月夜去拜访他,他却越墙逃跑避而不见。魏文侯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敬重他,以后每次坐车经过段干木的家门,文候都在车上扶着横木向段干木的住宅行礼,以示对他的敬重,他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段干木,最终得以相见。在段干木家中,魏文侯始终站着向他请教问题,即使很累了也不敢休息。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因其三人皆出于儒门,且品行高尚,又先后为魏文侯的老师,故被后人称为“河东三贤”。“河东三贤”是当时的大明星,魏文侯尊重他们,一方面确实是他非常崇拜这三人,故而拜他们为师,学习治国理政的本领;另一方面,魏文侯也明白,这三人乃当世大儒,只要他们能为魏国效力,以他们的影响力,定会有其他贤人受此影响而加入魏文侯团队,这也叫“名人效应”。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魏文侯对他们的尊崇被天下人广泛传颂,由是四方贤士如翟璜、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等人纷纷前来归附他,一时魏国人才济济。

二、信守诺言:不弃虞人之期

“祸莫大于无信”,意思是再没有比不讲诚信更大的灾祸了,可见诚信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取信于民呢?魏文侯的做法堪称经典。

有一次,魏文侯与群臣饮酒,正奏乐间,天忽然下起了大雨,文候一看,马上下令备车要前往山野。左右侍臣疑惑不解地问他:“现在我们喝酒正在兴头上,天又下着大雨,您这是要干什么呢?”文候说:“我前不久与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员)约定好了今天要到山里去打猎,现在却下起了大雨,没法打猎了,我得去和他说说,虽然这里很快乐,但我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文候亲自到虞人那里当面取消了狩猎约定。

以魏文侯的身份,完全可以派人去告诉虞人取消狩猎,但魏文侯没有那样做,因为那是他和虞人两个人定下的约定,并且,文候知道,当天不管刮风下雨,虞人一定会按时到达狩猎地点。如果自己不去说明情况,从小处说,那就是失信于虞人,从大处说,则是失信于天下,一旦传到社会上,就会造成魏文侯不守信用的舆论热点,进而影响到他的声誉,这是魏文侯不愿看到的。

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取信于民,这与后来商鞅徙木立信如出一辙。通过这件事,整个魏国人都知道魏文侯是个守信的人,因此日后李悝的变法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得以很好的贯彻执行。

司马光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三、讲究道义:兄弟之邦不交兵

《后汉书》载曰: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进退周旋,唯道是务。说的是君子行动要想着合乎道义,不能因私利而改变初衷,不做因不合乎道义而使自己内疚的事,无论进退怎么发展,遵守道义是根本。魏文侯就是这样一位很重道义的国君!

韩、赵、魏三国都是从晋国分离出去的,正因为如此,这三国也被称为“三晋”,他们是有很深历史渊源的。

韩国曾经邀请魏国联合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以与赵国是兄弟之邦而拒绝;赵国也曾经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此举惹得两国都不满意。后来这两国都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都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实属浅薄,都前来朝拜魏国,共同拥魏斯做老大。

魏文侯为团结“三晋”,以大局为重,避免了三家之间的内斗,此举让魏国一跃成为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其他各诸侯国由此都不敢和它争雄。

试想如果魏文侯答应其中一国要求而去攻打另一国家,就如同兄弟三人中的两人联合攻打另外一人一样,虽然可能暂时得到一些利益,但却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孰轻孰重,魏文侯看得还是很明白的。并且一旦这样做,魏文侯就会背上不仁不义的帽子,国际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魏文侯以自己的仁义之举奠定了自己在诸侯国之间的崇高威望,为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霸天下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用人不疑:谤书盈箧信乐羊

大家都听说过成语“谤书盈箧”,意思就是诽谤的书信装满了一箱子,形容遭到别人的攻击、诽谤,说的就是魏文侯和乐羊的故事。

当年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大将进攻中山国,三年才攻下。回来论功行赏,乐羊洋洋得意。魏文侯察觉到了乐羊的骄傲情绪,于是命人抬出了一筐文书给乐羊看,乐羊一看羞愧满面。原来,箱子里装的是这几年间魏国群臣宾客写的奏书,都在诽谤乐羊,责难他攻打中山国不利。乐羊终于明白了自己能取得这样大的战功,全靠君王对他的信任。于是叩头谢罪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实在要归功于您的信任啊!”

其实,乐羊攻打中山国是非常不顺利的,期间甚至发生了乐羊食子的悲剧,否则的话也不可能打了三年。面对群臣不断的诽谤和责难,魏文侯顶住了压力,始终不为所动,对乐羊的信任从没有动摇,从而使乐羊讨伐中山国的战争取得重大成功。

可以说,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历史上有很多案例,都与信任有关,如宜阳之战,秦武王给与了名将甘茂充分的信任,不惜在息壤盟誓,最终取得了宜阳之战的伟大胜利,书写了君臣相互信任的传奇佳话。刘邦为清除项羽身边的谋臣干将,给予曾经犯过受贿罪的陈平黄金四万斤去实施反间计,这些钱让他随便花,不问缘由,在刘邦的充分信任之下,陈平的反间计取得成功。反观长平之战,赵王不信任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直接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后,秦军主帅白起打算乘胜攻灭赵国,然而秦昭襄王却对白起起了疑心,顾忌他功高震主,于是听信范睢的谗言,命令白起班师回朝,攻灭赵国的机会就此丧失。

欧阳修说的好:“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可见,用人之道,重在选人,只要选人选准了,那么在用人时就要给与充分的信任,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魏文侯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五、善于用人: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与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并称“孙吴”,其所著《吴子》一书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此优秀人才,其伯乐正是魏文侯。

吴起是卫国人,早年在鲁国为官,曾经杀妻求将,率领鲁国军队大败齐军,后因不受鲁国国君待见,便到魏国投靠魏文侯。魏文侯于是就找大臣李悝了解吴起的情况,李悝说吴起人品不好,为人贪婪好色,不仁不义,然而他很有军事才能,即使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司马穰苴也不如他。

魏文侯一听说吴起有如此军事才能,毫不犹豫的任用他为大将。从此以后,吴起开始了他在魏国近三十年的辉煌岁月。可以说,魏国的强盛,与吴起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后来他又到楚国推行变法,使楚国迅速发展,一度出现强盛局面,各诸侯国为之震惊。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如此评价,说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

魏文侯的识人眼光是很独到的。吴起是有很多缺点,甚至按照司马光“才胜德谓之小人”的观点,吴起算是“小人”,但魏文侯却不这样认为,所谓瑕不掩瑜,他认可的是吴起的军事才能,而他所需要的也是吴起的军事才能,在魏文侯的眼中,他所谓的品行上的缺点在他的军事优点面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正是魏文侯所看重的。身处乱世,一切都是以军事实力说话,满口仁义道德换不来国家的强盛富足,否则的话,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思想治国理念也就成功了!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在谈到如何用人时曾说:“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意思是说用人要用其长处,而不强求其短处;要用人所擅长的能力,而不强求他不擅长的方面。魏文侯用活吴起的长处,宽容他的短处,因此成就了吴起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传奇人物。

《资治通鉴》这五个故事,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魏文侯高超的政治智慧,大气的胸怀格局,迷人的人格魅力,深刻体现了魏文侯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即尊重人才、会用人才、笼络人心。魏国虽四周群狼环伺,但魏文侯礼贤下士、选贤任能、开疆拓土,最终使魏国脱颖而出、领袖三晋,直至称霸诸侯。

魏文侯做人做事堪称后世典范,其不愧是战国初期最伟大的君王!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登资治通鉴的大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