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 https://m.39.net/disease/a_9141712.html近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安徽召开,武王墩主墓(一号墓)阶段性发掘成果首次公布在世人目前。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路国权带领的团队从年开始便加入到武王墩的发掘中来,且亲自挖出了最大楚鼎。武王墩自考古发掘以来,坊间对墓主身份的猜测也未曾断绝。这位楚国贵族究竟是谁呢?“武王墩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楚国墓葬,规格很高,内涵极为丰富。”路国权说,“我们倾向于认为它的墓主是一位楚王,具体说来,极有可能是楚考烈王。”(武王墩主墓)武王墩主墓或为“楚考烈王墓”,揭开了古代楚国和山东扯不断的联系。楚考烈王对古代山东影响深远。《史记·世家第十·楚》《史记·世家第三·鲁周公》载:周赧王五十四年(公元前年),楚国乘秦、齐、韩、魏、赵诸国兼并混战之机,发兵攻打鲁国,攻占徐州(今山东微山东北)。并于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年)灭鲁,迁鲁君于莒(今山东莒县),鲁亡。一般人想到古代楚国和山东的关系,就会想到那句“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左传》记载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年)的一个历史故事:蔡侯的妹妹蔡姬嫁给老年的齐桓公,二人乘舟于囿,年轻活泼的蔡姬晃来晃去,把齐桓公吓个半死,齐桓公生气之下将蔡姬遣返回蔡,但二人并未断婚姻关系,齐桓公可能是想让蔡姬回娘家反思反思,结果蔡侯又把妹妹嫁人了——没说嫁给别人,后人猜测是嫁给了楚王。于是齐桓公愤怒之下,伐蔡,蔡溃,又以楚不向纣王缴赋的理由伐楚。然后楚子使与齐,说了后人皆知的话:“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古代楚国和齐国相距较远,但“风马牛不相及”之说,其实是为了平息当时的干戈,从春秋战国的历史来看,古代楚国和古代山东地域,并非不交往,而是打交道甚多,《左传》记载的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年)这个故事,就是齐楚之间第一次发生战争。根据《史记》记载,此后很多年,楚国和齐鲁大地“战争和和平”交织,像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年)灭鲁,其实是属于战国末期,也是楚国末期发生的一次战役。据《史记·世家第十·楚》记载,古代楚国和齐国之间的分分合合来往很多,并且直接灭亡了鲁国和莒国。也就是说,今天山东的鲁南大部分,曾经在战国时期有一段属于楚国,这是古代楚国和山东的“深厚联系”:——第一次齐楚之间发生战争: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年),齐桓公以兵侵楚,至陉山。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与桓公盟。桓公数以周之赋不入于王室,楚许之,乃去。”楚成王“三十九年,鲁僖公来请兵以伐齐,楚使申侯将兵伐齐,取谷,置齐桓公子雍焉。齐桓公七子皆奔楚,楚尽以为上大夫。”——楚庄王时期,发生了和孔子有关的一段“花絮”:“二十七年春,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十月,昭王病于军中”“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而河非获罪也。”止不许。孔子在陈,闻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楚简王元年(公元前年),“北伐灭莒”。这是楚国和山东发生的又一次重大联系。莒国是周朝由周天子分封的一个在东部的诸侯国,初为嬴姓,后为己姓,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古国,传23世,立国余年。——楚威王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而令齐必逐田婴。”后楚威王听从张丑建议,怕驱逐田婴,齐用孟尝君得以强国,遂不逐田婴。——楚怀王元年,楚破魏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愿意说楚将昭阳,陈轸以“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诉昭阳如果攻打齐国成功,将功高震主,不利于自身,昭阳称“善”后退兵。楚怀王期间,楚国和秦、齐之间,多次上演“三国斗”,楚国吃亏并较多。楚怀王受骗赴秦国被扣留,最终死于秦国。——楚怀王去世,太子横继位,是为楚顷襄王。顷襄王十四年,又与秦合,秦楚共伐齐;十六年,又与秦合。十八年,又欲齐韩联合伐秦,还欲图周。十九年后,秦伐楚,楚败,连续割地。三十年,楚太子熊完质于秦,这个太子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顷襄王亡,考烈王立,这时楚国已经比较弱了。但是秦在楚西攻城略地,楚国被逼向东部和偏东北方向拓展,这就带来了鲁国的灭亡。鲁国灭亡这件事,不见于《史记·世家第十·楚》,而见于《史记·世家第三·鲁周公》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年),楚考烈王灭鲁。顷公亡,迁于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顷公卒于柯。柯,就是今天的聊城东阿。鲁国是周公之后,鲁国虽然不是强国,但是“周礼尽在鲁”,鲁国灭于楚国,是当时的历史大事件。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世家第三·鲁周公》的末端发了一段特别的感慨——太史公曰:余闻孔子称曰“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间齗齗如也。”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隐、桓之事,襄仲杀嫡立庶,三家北面为臣,亲攻昭公,昭公以奔。至其揖让之礼则从矣,而行事何其戾也!因此,从历史记载来看,楚国和齐国之间是战争和和平交织,楚国还把山东另外两个重要的诸侯国莒国和鲁国灭了,对古代山东的影响深远。但楚国自己的命运也不好,《史记》载:楚王负刍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楚)郡云。秦国灭楚国这一年是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秦国灭掉六国中最后一个国家齐国,秦国终于统一了六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综合观察战国末期这段历史,可以发现,虽然人们常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但核心国家其实就三个:秦、齐、楚,这三个国家的动向,决定着整个战国末期的局势。这三个国家中,秦国军事实力最强,最能打,而且东西两关卡、南北无强敌,地缘条件也最好。齐国经济上最强大,沃野千里,陆上物产丰富,海有渔盐之利,但地形上不如秦国有优势。楚国国土纵深好,回旋能力强,战国后期,楚国常常被秦国追着打,不到40年里,被逼迁都三次。从楚国自身的历史看,秦楚的关系比较复杂,记载有七次通婚,这次挖掘的武王墩主墓主人或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年轻时在秦国当人质,就娶了秦昭襄王的女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秦昭襄王也曾迎娶楚顷襄王的妹妹。战国末期,楚国作为实力能和秦、齐抗衡的第三国,其战略上摇摆不定,这在楚怀王时期表现最为典型,常常中秦国的奸计,最终楚怀王也死于自己的失误。《史记》记载了这段历史:楚怀王十一年,六国伐秦,楚为合纵之长。十六年,秦使张仪赴楚离间楚齐关系,骗说给楚国六百里商於之地,怀王不听陈轸忠言,还派人北辱齐王,楚齐国恩断情绝,齐国反而和秦国走在一起。此时,张仪嘴中的“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怀王大怒,伐秦,两战皆大败。后来,秦和楚缓和关系,张仪自愿出使楚国,怀王本想杀了张仪,但张仪贿赂怀王手下靳尚,联系到怀王宠姬郑秀,得以逃脱。屈原使从齐来,问为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杀不得。这时屈原还能出使齐国,说明当时两国关系还能够相互来往,毕竟六国合纵依在。但此时怀王还抱着和秦国和好的想法,怀王“二十年”,齐湣王欲想当纵长,大臣韶睢建议合齐,怀王许之;但“二十四年”,怀王又“背齐而合秦”,说明战略决策常常反复。这也带来祸端,“二十六年,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于秦,三国共伐楚。”秦救楚,三国罢兵。此后楚国和齐国关系依然错综复杂。秦楚因为楚太子私事杀秦大夫,秦和齐攻楚,后秦又独自攻楚,楚损失很大,楚将太子横为质于齐,和齐和好。秦昭王修书于怀王,约怀王至秦,怀王去即遭软禁。楚将太子横从齐返,是为顷襄王,秦割地图谋未成。怀王从秦国出逃,半路被截,怀王发病去世。从上述记述来看,楚怀王对虎狼之国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屡屡上秦国的当而不吸取教训,性格上过于优柔寡断。怀王死于秦国,楚人十分悲伤,“如悲亲戚”。战国“三强之一”的楚国,就在楚怀王手里,由胜转衰。战国末期,楚国东边虽然有考烈王灭鲁等事功,但是其实是西边受秦国侵迫影响下的行为,已经快要“强弩之末”了。楚考烈王公元前年灭鲁时,离楚国最后灭亡的公元前年,仅有32年的时间。彼时,秦国已经赢得了长平之战(公元前年)的胜利,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难以阻挡。楚国,起源于河南,鼎盛于湖北,灭亡于安徽,历时余年,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战国七雄中,楚国的国土面积最大,达到平方公里,人口多达万,期间都可以称之为强国,尤其是中期,军事实力首屈一指,号称“带甲百万,车千乘”。从春秋到战国,楚国前后消灭了四十多个国家,灭国之多为战国七雄之最。虽如是,在战国末期争霸战中,功亏一篑,饮恨于历史长河。(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