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也被简称为观音,其梵文音译为“阿缚卢枳低湿伐罗”或“阿婆卢吉低舍婆罗”等,意译为“观世音”“观自在”等,在民间也被称为观音妈、观音娘娘等。
观世音菩萨,名字里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观世音”这一名称,意为“观察世间音声”,代表着菩萨能够倾听众生的苦难之声,并及时予以救度。
从自利功德方面,观是能观智,世音是所观之境,菩萨以一心三观之智,观于一境三谛之理,圆观圆证,自在无碍,因名观世音自在。
从利他功德而言,观是教,世音是机,教指菩萨寻声救苦的大悲心,机指九法界众生,称念菩萨圣号或悲哀求救之音声。因为菩萨能兴慈运悲,拔苦与乐,普门示现,自在无碍,故名观世音自在。
早在佛教诞生之前,观音菩萨就已存在,最初其形象既非男儿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孪生的小马驹。古印度的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七世纪,在婆罗门教中以孪生马驹形象出现的观音菩萨被视为善神,他拥有无限神力,可以使盲人重建光明,使残疾者肢体重生,是不孕的女性产子,以及公牛泌乳、朽木开花等等。
公元三世纪时佛教诞生,为了吸收更多的信众,佛教便把那对因无限神力而在婆罗门教中颇受欢迎的小马驹吸纳过来,成为了佛教中的一位菩萨,此时的观音菩萨形象从一对孪生马驹变成了一匹骏马。
后来在公元元年前后,当时的佛教徒也许是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只有观音菩萨的形象是一匹马,于是便将观音菩萨改为马头人身的形象。之后再经过慢慢地演化,观音菩萨才彻底变成了男子形象。
根据这之后的《悲华经》记载,观音在“过去”世界是转轮王无诤念的长子无询,因随父亲出家而成为观世音菩萨。在莫高窟的第号窟中就有“马头观音”的画像,当时的观音菩萨已经完全演变为男子形象,不过在其头顶仍保留有马头头盔样式的宝冠。
因为印度存在男尊女卑,在传入中国之前,佛教中的高级存在(罗汉、菩萨、佛)都是男性形象,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指的是乾达婆和紧那罗,她们的身份就相当于服侍佛与菩萨的侍女。
因此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土的汉朝和两晋时期,观音菩萨还是以男子的形象出现。但随着佛教与中华文化的逐渐融合,有越来越多信徒期望并相信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温婉善良的女性,“妙善公主”的传说也流行开来。
在传说中,妙庄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和二公主都招了心爱的人做驸马,只有三公主妙善专心修佛,最终修成正果成为观世音菩萨。与妙善公主相关的传说虽然流传甚广,但也仅限于传奇小说,在当时并不被佛教所承认,而从唐代开始让观音菩萨的形象由男子转变为女子的关键人物其实是武则天。
古代的中国与古印度一样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武则天登基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以“天授王权”的方法拉拢人心。她命人按照自己的相貌为观音菩萨塑像,以此来让民众相信她观音菩萨转世,是上天派下来解救黎民的活菩萨。
也许是女性的观音形象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或者说是心理预期,总之女性的观音菩萨向开始流传开来,并且演变出更多的如送子观音、提篮观音等女性形象的观音菩萨像。
观世音菩萨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例如观音救母的故事,观音菩萨听到一个母亲在地狱中受苦,决定去拯救,发现其已转世为牛,于是化身为牧童,以美妙音乐使其安静并最终将其救出。
还有观音救济世人的传说,据说她每天巡视世界,寻找需帮助之人,曾发现一座大山堵住村庄道路,便化身为僧人帮助村庄。慈航普渡的故事中,观世音菩萨曾在古代中国以女子身份降生,名为妙音,在遭遇海难时化身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拯救无数船员和旅客,被尊为慈航普渡的救世主。
此外,还有祈福故事,相传有一虔诚女孩儿,每天到寺庙祈求菩萨庇佑,遇一老婆婆告知其拾起豆子放入碗中,一个月后心愿实现。以及火灾故事,相传一村庄发生火灾,居民惊慌失措,观世音菩萨化身为和尚,教导居民念诵观音经咒并用神力熄灭大火。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备受尊崇的菩萨之一,被广泛认为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掌管着广泛的事务和领域。观世音菩萨掌管着慈悲与爱心,代表着无私的慈悲和智慧,愿意帮助那些在痛苦和困境中的众生。观音菩萨以其慈悲心,救度众生,减轻痛苦和疾苦,被视为众生的救世主和救星。
观音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了西行取经的策划人和保护者,宅心仁厚,知人善任,是小说众神形象中的圣洁代表,也是小说中佛教人物形象特点的集大成者。
在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集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如“金沙滩头马郎妇”的传说。
元朝时,浙江吴兴有个名叫觉岸的僧人,写了一部名叫《释氏稽古略》的书,其中记载了马郎妇的传说。在唐朝的宪宗元和十二年,陕西某地突然出现了一个十分美貌的提篮卖鱼少女。当地的少年见了,都争着想娶为妻子。于是少女就向所有的求婚者提出要求:如果有人能在一夜之间背诵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我就嫁给他。
到了第二天清晨,能背诵普门品经的人竟有二十人之多。少女说我一个女子怎么能许配二十个人哪。于是少女又给这二十个少年每人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说谁能在一夜之间背诵出,就嫁给谁。到了第三天清晨,又有十位少年能通顺地背诵金刚经。
于是少女又给这十位少年每人一部七卷本的《法华经》(又名《妙法莲华经》),说如果有人能在三日内熟诵出七卷《法华经》,我就嫁给他。到了三日期限,只有一位姓马的少年能熟背《法华经》,于是提篮卖鱼的这位少女就答应嫁给这位马郎。
按照当时的风俗,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当把这对新婚夫妇送进洞房时,提篮卖鱼的这位少女说自己身体感到有些不舒服,请马郎暂时出洞房,让她休息片刻。可是,未等参加婚礼的客人散去,这位卖鱼的少女竟死去了,而且眼看着少女的尸体就腐烂了。于是只好立即将少女埋葬了。
把少女埋葬后的不几天,就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老和尚,要求见马郎新娶的媳妇。马郎告诉老和尚说媳妇病故已葬埋。老和尚要求去看马郎媳妇的坟。等到把老和尚带到马郎媳妇的坟前时,老和尚用手中的锡杖很快就把坟拨开了,等到把棺材打开,根本没有少女的尸体,棺内只有一块用黄金制成的锁子骨。
老和尚用锡杖把黄金锁子骨挑起来给围观的群众看,并当场向群众传播佛法说:你们陕西这个地方的习俗一直是喜欢骑马、射箭,这是好斗的表现,这说明你们还不知道世上还有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佛、佛法和僧侣,这是真理的化身。你们如果不明真理,就会犯下罪障,产生种种恶报。
#图文夏日征集令#这位嫁给马郎的卖鱼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菩萨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化、启迪众生明白真理,普济众生。这正体现了菩萨的慈悲威德。老和尚说完这番话之后,就腾空飞去了。从此以后,陕西这个地方信仰佛教的人就一天比一天的多起来了。观世音菩萨在佛教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仙过程融合了多种传说与宗教理念,丰富的传说故事展现了其慈悲救苦的形象,广泛的职责体现了其在佛教中的重要作用,而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则使其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心中慈悲与智慧的象征。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