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宗发生在后周显德七年(年)的军事政变,亦是五代十国最后一次朝代更替。后周禁军效仿后汉乾和八年(年)军士拥立郭威登基称帝的澶州兵变,于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拥戴赵匡胤为帝。此次兵变导致后周的灭亡与宋朝的建立,亦标志着五代十国时代即将结束。
过程公元年,周世宗柴荣死,即位的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赵匡胤此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最高长官)、更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其后,显德七年正月(公元年)之初,镇州(今河北正定)与定州(今河北定州)急报称北汉与契丹联军南侵,攻势猛烈,请求后周派遣援军。时任宰相范质、王溥等执政大臣联名奏明符太后,将边报呈上。符太后年仅二十余,政治经验尚浅,仅命范质等人协商应对。大臣们商议片刻,未辨虚实,急切间任命赵匡胤为统帅,赵匡胤遂命澶州节度使、殿前军副点检慕容延钊为先遣,率军北上抗敌。
赵匡胤携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等将领,向郭宗训辞行后,于正月初三日(2月2日),统率大军自汴梁爱景门出发,向北进发。宣徽南院使昝居润设宴款待,朝廷众大臣于郊外送行。实则此时京城中已蔓延有关点检将称帝的谣言,但此类谣言难以传至皇帝及太后等耳中,故未引起周廷重视。
军队于傍晚抵达陈桥驿(现位于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夜间,将士们密谋:“当今主上年幼,我等奋勇作战,无人知晓,不如拥立点检为天子。”都押衙李处耘将将士们的谋划告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以及掌书记赵普等人。赵匡义等人尚未商议完毕,将士们已至室内,呼声高涨,要求立赵匡胤为天子。赵匡义对众人道:“异姓称王,虽系天命,实乃人心。若你们能约束士兵勿抢掠,我保证你们富贵!”众将士齐声答应。赵匡义派遣心腹郭延赟连夜返回京师,与殿前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军都虞侯王审琦取得联系,让他们在城内接应。
天亮时分,赵匡义率众将士来到赵匡胤寓所,赵匡胤尚在熟睡。闻听室外士卒喧嚣,连忙起身。未及反应,军士们已涌入室内,将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赵匡胤深知事已至此,便对众将士说:“你们图谋富贵,立我为天子,可知我的号令,你们听从与否?”众将士表示愿遵命。赵匡胤接着说:“陛下与太后面北事奉,朝廷大臣不得欺凌,京城府库不得擅抢,听从命令者重赏,违抗命令者斩!”众将士高呼遵命。于是,在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以及幕府赵普、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策划和鼓动下,士兵发动兵变反叛后周,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
赵匡胤随后率军返回汴梁(今河南开封),严格约束将士军纪,未发生烧杀抢掠之事,“入城之日,市不改肆”。
赵匡胤返还京城,先行派遣客省使潘美通知范质等人,同时安排家中事务。石守信与王审琦已敞开城门,等待赵匡胤入城。早朝时,范质、王溥得悉潘美带来的消息,惊慌失措。唯有京城巡检使韩通急忙退朝,筹备集结侍卫军抵抗,然而措手不及,在路上遭遇赵匡胤提前派遣的裨将王彦升,王彦升见状果断击杀韩通,并继续至韩通家中,将其全家灭门。
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被罗彦瓌逼迫至赵匡胤城外公署,赵匡胤悲痛哭诉:“我深受世宗厚恩,如今遭六军所逼,愧疚不已,该如何是好?”话音未落,罗彦瓌拔剑怒喝:“三军无主,众将商议推举点检为天子。如有异议,斩!”王溥面如土色,当即跪拜,范质亦随之跪拜。赵匡胤亲自扶起二人,以礼相待。
不久后,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登基,却发现未见禅位制书。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遂取出先前拟定之诏书,使赵匡胤顺利继位。赵匡胤身着衮龙袍,在崇元殿正式即位,接受百官朝拜。封郭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
赵匡胤即位后,于初五日宣布更改国号为宋,并将显德七年更名为建隆元年。定都于汴梁,此次政权更迭被称为“陈桥兵变”。后周自此正式灭亡,历经三代,国家存在共计九年。赵匡胤追赠韩通为中书令,并计划处决王彦升,然而在众人劝谏之下,最终宽恕了王彦升。
赵匡胤部下将领石守信被封为宋州节度使、侍卫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任义成军节度使、殿前军副都点检;张令铎担任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就任泰宁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张光翰被封为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赵彦徽任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其余将领亦依次获得升迁。
兵变性质宋朝的官方史书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并无预谋。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不久前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及赵匡胤母亲之言:“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即位之后,赵匡胤斩杀封邱的守门官,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等史料来看,陈桥兵变应该是一起早有预谋的军事政变。
哈佛大学东亚所研究员黄仁宇评价:“陈桥兵变基本上是一次和平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