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23 17:16:00
霍去病(前-前年),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封狼居胥出处:《汉书·霍去病传》释义:以“封狼居胥”指建立下了赫赫战功。赏析:元狩四年(前)春,霍去病率领东路军,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击匈奴,北度大漠,奔袭达两千余里,与匈奴左方(即东方)兵接战,大获全胜,最后歼灭了匈奴左方兵十之二三。霍去病乘胜追击匈奴,直到狼居胥山,在山上筑坛祭天,纪念胜利后才返回。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将军辞第出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释义:用来比喻为国忘家。赏析:汉朝时期,北方匈奴经常侵犯骚扰汉朝边境。有一次汉武帝要修建大将霍去病的府第,霍去病辞谢说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唐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诗:“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亦作“辞甲第”、“去病无家”。唐王维《燕支行》:“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寨中。”霍冠军出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释义:以“霍冠军”指守边立下大功的将领。赏析:汉武帝时,霍去病跟从卫青征伐匈奴,立下的战功最多,后被武帝加封为“冠军侯”。唐皎然《从军行》诗之一:“侯骑出纷纷,元戎霍冠军。”霍去病倒看北斗传说,霍去病追击匈奴,过了燕支山、祁连山仍不肯罢休,继续率军西进,将士们问霍去病何时班师回长安,霍去病气势昂然地说:“倒看北斗星。”何时才能倒看北斗星呢?将士们私下窃窃议论。一天傍晚,霍去病的军队住在一座荒凉的山上(传说在苏联莫斯科附近)。山、地无三尺平处,连安营下寨的地方都没有。霍去病就下令全军露天宿营。半夜,两个值勤的卫兵,望着蓝天上灿烂的星斗说:“北斗星呀北斗星!何时才能倒转?”两个卫兵一边说一边拿着长矛来回巡逻。两人转到霍去病的床边不约而同地看看熟睡的霍去病,又看看天空明亮的北斗星,走到一起低语一阵,就又蹑手蹑脚向霍去病床前走去。两人立在霍去病床的两头,屏住呼吸把霍去病睡的床轻轻地抬起转了个方向,然后大声喊道:“快看!快看呀!北斗星倒转了!北斗星倒转了!”他俩这一呐喊,许多士兵都被吵醒,醒来的士兵不辨真伪也跟着喊了起来。霍去病正在梦中,突然听士兵纷纷乱喊:“北斗星倒转了,”慌忙坐起,他睡意朦胧中一看,北斗星的方向确实和睡前的相反,就下令班师回长安。生为奴子,长于绮罗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的外祖母是平阳公主的侍婢,和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他的舅舅,未来的汉朝大将军卫青。而且这个侍婢卫媪还有几个孩子:长子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子夫的弟弟步广,史书上说他们都是冒姓卫氏,我们其实应该感谢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并为平阳公主家的宽容感到庆幸。因为两位伟大的将军和一位大汉的皇后都是这个侍婢的后代。要是在程朱理学占上风的明清,别说出人头地,就是这几个人能不能活下来还都是一个问题。霍去病的母亲是私生子,他本人也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生父霍仲孺,河东郡平阳县人,当过平阳县小吏,因事常到平阳侯家,与其家侍婢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好象当时封地的小吏经常和当地的侯爷的侍女私通,卫青的父亲也是平阳的县吏,都是因为办事经常出入侯府才和侍女私通的。后来霍仲孺还家娶妻,生子霍光,遂与少儿断绝往来。这位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汉朝历史上的一位名人。后来霍仲孺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女奴的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了然而奇迹在后来却降临在这个家庭。霍去病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年),这一年正是汉武帝刚登基的年份,这时的朝廷正在实行建元新政,但是这一切却好像离霍去病和他的家族很遥远。他们一家子都生活在平阳公主的府中,姨妈卫子夫是府中歌女,舅舅是骑奴。霍去病的命运基本上也会和舅舅一样,是平阳侯的家奴。但是在他一岁时候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们家族的命运,也改变了霍去病的命运,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少年将军出现了。建元二年(公元前年),就是霍去病一岁的时候,朝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窦太皇太后把赵绾、王臧罢免,废明堂,废除了汉武帝的建元新政,让许昌等人为三公,掌握朝政。汉武帝朝堂不能如意,家里的情况也不好,汉武帝的皇后是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按现在的标准来说应该是一个典型的野蛮女友,估计不少男孩子会喜欢。但是她偏偏嫁给了汉武帝,一个控制欲很强的男人,而且还是皇上,她的这种性格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更致命的一个问题就是她有不孕症,在那个时代女子不孕尤其是皇后不孕是天大的问题。因为皇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下足够健康的皇位继承人,但是这位陈皇后花了大笔的金钱也没有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汉武帝心中的失望是必然的。在事业和家庭都不顺利的时候,他的心情必然要有一个宣泄。当他去霸上祭祀到平阳公主家歇脚的时候,看到了表演歌舞的卫子夫,心理的宣泄口找到了。在换衣服的时候就临幸了卫子夫,然后赏赐平阳公主千金,把卫子夫带回宫中。但是此时卫氏家族的命运还没有改变多少,汉武帝把卫子夫带回宫中后好象就忘了她,再没有见她。直到一年后,汉武帝要淘汰宫人,卫子夫哭着要求出宫,汉武帝才想起她,再次临幸,卫子夫在这之后有了身孕,才尊贵起来。从此之后卫家的命运彻底改变了。少儿改嫁詹事陈掌;少儿姊君孺也改嫁太仆公孙贺;卫青做了太中大夫。这时的霍去病应该只有三四岁,一下子从奴仆的后代成了官宦子弟,应该说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说到匈奴就不能不说当时的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功略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却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来换取暂时的安宁。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这时卫家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先是在元光六年(公元前年),卫青官拜车骑将军。他兵出上谷,直捣龙城,成为四路出塞军队中惟一获胜的军队,以功封为关内侯。然后就是对于卫氏家族来说另一个重要的年份,元朔元年(公元前年)。在这一年,先是霍去病的姨妈卫子夫生下皇子刘据,被封为皇后,走上当时女性的顶峰;然后是秋天舅舅卫青奉命率骑兵3万人从雁门出击,击败匈奴;之后在第二年卫青率领所部从云中出击,又经云中郡至朔方郡(今内蒙河套以南伊克昭盟等地)向西扫荡追击,直至陇西郡(今甘肃西南部)。这次漠南之役,卫青所部汉军纵横数千里,击败匈奴,赶跑白羊、楼烦两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夺取了匈奴入侵中原的前哨鄂尔多斯草原。战后,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户。此时的卫家已经是身份尊贵,今非昔比了。霍去病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幸福的,是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的,这时的霍去病正是处在一个拥有梦想的十二三岁的年龄。舅舅的巨大成功无疑对他是一种榜样,也许正是这个时候,少年立下远大的志向。驰马北疆,这对于少年而言是一个并不远的目标。又过了四年到了元朔五年(公元前年),霍去病到十六七岁时,他已经长成了一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汉武帝很赏识他,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而他的舅舅车骑将军卫青率所部三万余骑从高阙出击;同时,以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各率所部从朔方出击,皆受卫青指挥。这次战役大败匈奴部众,右贤王率领残部数百骑远遁。此战之后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后迁大司马,成了大汉军队的实际总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侯,也正是在这一年,霍去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时的霍去病已经18岁了,作为皇后和大将军的侄子,应该是除了皇族子弟以外最受宠信的外戚子弟了。他作为汉武帝的侍中,出入宫禁,侍从武帝,深受信任。他虽年少位尊,但精于骑射,为人少言寡语、胆气内藏、敢作敢为。汉武帝想教他兵法,他却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但是少年的梦想一直还在他的心头缭绕,因此他主动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出于对这个外甥的喜爱或者说是希望少年成材,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元朔六年出击匈奴的时候,让霍去病上了战场,一代少年英雄从此鹰击长空,一段传奇就此展开。鹰击长空,初露锋芒元朔六年(公元前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击匈奴,接受武帝诏令,未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以所部壮士为其部属。作为大将军的外甥和汉武帝的爱将,霍去病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本身就是羽林出身,羽林本身就是汉朝的精锐部队,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的意思,属光禄勋,为皇帝护卫,长官有羽林中郎将及羽林郎。上面说的六郡都是在边地,民风彪悍,善于骑射。同时又都是良家子弟,就是说的又红又专的好青年,霍去病的骠骑应该就是这些精锐。这一年出征匈奴一共有两次,一次是在春天,以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斩首超过千人。第二次是在秋天,卫青又率六将军从定襄出击,斩首万余人。但苏建、赵信率所部余骑逢匈奴单于所部大军,接战一日,汉军寡不敌众,死伤殆尽,赵信降匈奴。但是正是这一次的失败,使一颗年轻的将星冉冉上升。在这次战役中,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带领他的八百骠骑勇士径直抛开大军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少年的心中没有害怕,没有惶恐,有的只是建功立业的雄心,以及不顾危险的豪迈。你可以说他是年轻,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但是正是这种豪迈使少年成功了。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他在匈奴的腹地袭击了营地,杀死了匈奴相国和当户,杀死单于祖父一辈的籍若侯产,活捉单于叔父罗姑比,斩首人。这样的功劳在大军失利的衬托下更加耀眼,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霍去病年青、骁勇,没有经验,能一战封侯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八百骁骑虽然悍勇,但大漠中敌我不明,极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歼之、血本无归(汉匈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苏建等都有这样的经历,赵信也是在寡不敌众部下将尽的情况下复归匈奴的)。霍去病出发时并没有明确目标,基本是寻敌决斗,长途奔袭。打的是遭遇战、突袭战,勇则勇矣,实在是险到了极点。也许是天赐名将,战争要催生这样的一代名将,便不会让他湮灭在自己的处女作里,而是送了他一个大胜利。但是此战对霍去病和整个汉军来说都是意义重大,那就是长途奔袭战术小试锋芒便显示其巨大的威力。霍去病误打误撞,无意中走对了路、摸对了门,对于他这样的军事天才来说一次胜利可以总结的地方太多了。从此以后,轻装简从、长途奔袭的战略思想成为霍去病的主要对敌战术并在以后的战役中屡试不爽,成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此一战霍去病横空出世,如猛虎出柙,一位年方十八的少年从此成为称雄大漠的匈奴的克星。在这次战役中投降匈奴的赵信,献计让单于远走漠北,等汉军远征疲惫而击破之。单于听从他的计策,远走漠北。所以两年内在汉朝的东北方没有什么战役。但是在汉朝的西北,年轻的将军霍去病又将掀起一次次的进攻浪潮。两战河西,大局初定河西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又称河西走廊。河南、漠南战役后,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剩左贤王及河西匈奴军队。公元前年3月,汉廷令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人进击匈奴。汉匈河西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完胜而告终,汉王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从此,汉王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以后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之后,汉朝根据当地习俗分设五属国,后来又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真正成长为优秀的军事统帅并形成自己军中班底的定山之战。首战令霍去病脱颖而出,也使他在以后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成为汉武帝用将的首选人物。在这里与其说霍去病喜欢冒险,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据现在推测,汉武帝的这次河西之征任用刚满20岁的霍去病为主帅单独统兵一万进击河西多少有些试探的成分,让霍去病去放手一搏,碰碰运气。汉武帝的另一个目的应该是检验一下霍去病的大兵团作战能力,因为他急于打破双方各占胜场的胶着状态,渴望均势的突破。放眼朝中诸将,最能贯彻他战略意图的恐怕就是这个天赋极高而尚缺火候的冠军侯了。元狩二年(公元前年)春,就是霍去病上次初露锋芒的两年后,汉武帝又一次开始对匈奴的进攻。这次出塞前,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品级与大将军相等。他率领精骑1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发,攻打匈奴。霍去病果然不负众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这也正是汉武帝希望看到的正规大兵团作战的实例。希望霍去病在这里能锻炼出自己的军事才能。结果霍去病大获全胜,一扫过去与匈奴战争的颓势,取得空前的成功。霍去病终于有机会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在他之前恐怕没有哪一次战役,哪一个将领以这样的大兵团打过这样的大穿插、大迂回战。霍去病六天中转战五国,长驱直入,高歌猛进。他集中优势兵力在连连攻破河西的五个部落后,避开浑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御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东急驰一千多里至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合短兵与卢侯、折兰二王鏖战于皋兰山下。而皋兰山一役则是双方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杀。霍去病挥师东进,在皋兰山与以逸待劳的卢侯、折兰二王主力接战,是一场真正的正面战、攻坚战。此战霍去病部毫无取巧之机,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打得异常残酷。虽然最后力斩卢侯、折兰二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己方也损失惨重,1万人的队伍,最后回师时不足3千。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但霍去病顶住了对手反扑的凶猛气焰,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带领全军前赴后继、奋勇拼杀,真正当得起其冠军侯的称号。霍去病用兵灵活、随机应变、避实就虚、军无定式,不按常理出牌。在运动中屡出重拳,闪击制胜,打得匈奴人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对于其神出鬼没的运动战,匈奴人很不适应,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经此一役,汉军内部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实力,而匈奴也算是真正领教了汉军的悍勇。汉军打出了信心,打出了威风,此后不再惧怕以少打多。虽然损失惨重,但经过这次血的洗礼的幸存者会成为抗匈的中坚力量。对于那些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又回来的勇士来说,应该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他们害怕的了。霍去病的军队从此树立起顽强、勇猛、奋不顾身的军风军威;并形成了进攻、进攻、再进攻,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半步的强悍风格。而霍去病经过此次战役也奠定了其当朝第一勇将的地位,并且在军中以无可争议的事实树立起威信。至此,属下诚服,众人钦佩,对于其统兵的能力已无可置疑。除了霍去病感到高兴外,另一个感到高兴的就应该当属汉武帝了,因为这是一场他久盼的胜利。他要用铁的事实告诉那些保守的大臣们,主动出击,深入敌后,彻底击溃匈奴,将他们赶出大漠才能永久解决汉匈边关之争。他感到完成其鸿图大业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了。至此朝中保守的、反战的、主和的、冷眼旁观的诸口皆闭,无人再敢说三道四,长途奔袭战略获得普遍认同。霍去病也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在这次战役后不久,就是在这年的夏天,骠骑将军又一次领军出征。这次进攻中没有卫青的身影,又是四将军出塞,仿佛是元光六年的翻版。估计汉武帝是希望霍去病在这次出征中和他的舅舅卫青一样,能建立功勋,在军中树立起权威。这次出塞的四位将军是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都从北地出兵,分道进军;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都从右北平出兵,分道进军;在东北汉武帝出动了00人,由李广和张骞率领。从汉武帝的意图来看,这次东北的作战是一次战略牵制,是为了西北的出击,目的是全力打击匈奴在西北的右贤王集团,以达到通西域的战略目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5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63人。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19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指挥能力大增,并逐成长为优秀的军事统帅。这时的霍去病对统兵已变得驾轻就熟,判断、分析、决断,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出击时机的拿捏等已臻成熟。更重要的是霍去病的部下有赵破奴、高不识、仆多三人封侯;随霍去病到达小月氏的校尉们也都被封为左庶长的爵位。这样,霍去病在军中的班底开始形成。在这次战役后,还有一个关于霍去病的传说流传了下来,霍去病河西立下大功,汉武帝特派使臣载了美酒到前线去慰问他。霍去病对使臣说:“谢谢皇上的奖赏。但重创匈奴不是我一人的功劳,功劳归于全体将士。”于是,命令将御赐美酒抬出犒劳部下。但酒少人多,怎么办?霍去病吩咐手下,将两坛美酒倒入营帐所在的山泉中,整个山谷顿时酒香弥漫,全体将士纷纷畅饮掺酒的山泉,欢声雷动,这就是“酒泉”的来历。不管这是传说还是史实,千年之后我们读到这个故事,还是会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一位英勇却浪漫的少年将军的形象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单骑千里,大破匈奴元狩二年(公元前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事情。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的单于由于西方的浑邪王屡次被骠骑将军率领的汉军打败,损失几万人而大怒,想召来浑邪王,把他杀死。估计是消息不机密,所以被浑邪王知道了,于是浑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对于派霍去病前去招降一事,始终都没有搞明白,汉武帝为什么派的是霍去病,而非相对怀柔的卫青。对于浑邪、休屠二王来说,要面对这样一个对他们来说如同恶梦般人物的接降汉使实在有些尴尬和恐怖。霍去病领兵一万,渡过黄河与浑邪众相望。这时浑邪王部队中的副将们看到汉朝军队,又听说是霍去病领兵的部队,军威凛凛的霍军大概是让这批新遭重创的匈奴人又一次想起了霍去病军刀的滋味,再加上本来对投降汉朝没什么想法,于是很多人就开始逃跑。这时霍去病的气势表现了出来。一般的情况下,当时匈奴人一片混乱、情况不明,霍去病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内乱,不必自己冒险到一堆炸了窝的匈奴人中去犯险。因为被匈奴乱兵杀死或俘虏的机率很大,而霍去病竟然大胆地冲入匈奴军中,不伤己方一人却杀死哗变的八千匈奴人,再降伏了余下4万人。一场一触即发的兵乱终于消于无形。也许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当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汉朝失了此人,匈奴也许永无祸患。但为什么浑邪王始终都没有冒险一击?也许他忌惮营帐外1万强大的汉军,还是战神天威的眼神偶露的峥嵘?难道是他稳健到足以打消任何冒险作乱的念头。历史最终是无法改变的,浑邪王放弃了。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少年英雄的胆识可见一斑,他当时应该是像战神一样威武,这个形象刻在了匈奴人的心中,也刻在了中国历史的画卷上。在杀死哗变的匈奴人之后,霍去病命浑邪王一个人乘着传车,先到皇帝的行在所,然后由他领着浑邪王的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投降者有几万人,号称十万。他们到达长安后,天子用来赏赐的钱就有几十万。划定一万户封浑邪王为漯阴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令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霍去病一生征战,处处行险,但险中之最险的恐怕要算这一次,心理战尤胜于真正的交战,霍去病控制大局的能力和临危不惧的胆色千载之后仍令人叹服。从此,河西走廊成为汉朝的领土,不久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从此畅通无阻。不仅如此,在这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在西北方向的压力大减。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从此汉朝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形势,可以专一对付东北的匈奴左贤王部和单于本部。直插漠北,封狼居胥河西战役结束后,霍去病又被汉武帝封赏,划定户增封骠骑将军。这位少年将军只休息了一年多,又一场战役在等待着他,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漠北战役”。公元前年,转移漠北的匈奴又派骑兵数万人攻入右北平、定襄,杀掠吏民数千,并企图引诱汉军北进,予以歼灭。元狩四年(公元前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霍去病从代郡出兵,卫青从定襄出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为了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4万多私人马匹,步兵10余万负责运输粮草辎重。汉武帝的意图是用霍去病和匈奴单于的主力交战,因为霍去病出兵的代郡是正面面对匈奴王廷的,但是这次由于一系列的阴错阳差,卫青面对的是单于主力,而霍去病面对的是左贤王集团。霍去病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穿越大漠,北进转战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斩敌7万余人,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左贤王战败逃走。此战,彻底打垮了左贤王战略集团,是继消灭右贤王战略集团和同期卫青打垮单于战略集团的又一决定性的胜利。汉军乘胜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霍去病率大军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并且登上高山以望大沙漠。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经此一役,匈奴的三大战略集团都被打垮,没有能力再和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大汉兵威之盛,一时无敌,至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廷”。这次战役过后,汉武帝又划定5户增封骠骑将军。和霍去病一起出兵的将领都得到了封赏,右北平太守路博德隶属于骠骑将军,与骠骑将军在与城会师,没有错过日期,跟随骠骑将军到达梼余山,俘虏和斩杀匈奴人,划定户封路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随骠骑将军捕获匈奴小王,划定0户封邢山为义阳侯。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赵安稽都跟随骠骑将军打匈奴有功,各增封户。校尉李敢夺取了敌军的军旗战鼓,封为关内侯,赐食邑户。校尉徐自为被授予大庶长的爵位。另外骠骑将军霍去病属下的小吏士卒当官和受赏的人很多。此时,霍去病在军中的势力大长,已经和他的舅舅并驾齐驱了,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都当了大司马。而且定下法令,骠骑将军的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等。此战,霍去病可谓战功彪炳,登峰造极,惟一的遗憾是由于情报有误,错失单于而抱憾终生。曾经看过不少关于两强相遇的假设,也有人提出若真的遇上单于大军,霍军是否一定取胜。这种怀疑是多余的,以当时霍军装备之精良、战斗力之强大,霍去病对战争那种与生俱来的敏锐和得心应手,以及其在军中无与伦比的权威和掌控能力,霍军取胜当不成问题。当然了,霍去病没碰上单于,用现在的词语来形容心里也郁闷得很,一路追杀左贤王到天边也是一种发泄和驱策吧。这次漠北战役虽然是霍去病生命中的顶峰,但也是少年将军的最后绝唱,一代战神的传奇在这里画上一个句号。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22岁。射杀李敢,英年早逝在完成了“漠北大战”的功勋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将军大司马。然而这却是他生命的最后两年。这最后的两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使这个少年将军的一生出现了一块阴影,那就是射杀李敢。李敢是李广的三儿子,在漠北战役中是霍去病的大校,实际上就是副将,这说明霍去病还是很信任李敢的,因为这样的人事安排表明在霍去病战死后就由李敢指挥部队,两人都是富家子弟,又都是将门之后,关系应该不错,但是由于李敢的父亲李广在漠北战役中由于迷路耽误军机,最后自杀了。当时李广是在卫青麾下,所以李敢对卫青很不满。同时漠北战役后霍去病军团的人多有封赏,卫青军团的赏赐就不是很多,汉武帝也越来越欣赏这个外甥,当时卫青的老友和门客多半离开了他,而去奉事骠骑将军,这些人常常因此而得到官爵,所以李敢认为卫青失宠了,而且还认为霍去病和卫青有了矛盾,于是就打伤了卫青,卫青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但是李敢错误估计了霍去病,霍去病所处的时代是个十分看重家族血缘关系和家族荣誉的时代,这是形成汉王朝统治集团内部门阀之争的重要因素之一。霍去病毕竟和卫青是甥舅之亲,李敢这样做,是对霍去病家族的挑战,同时卫青应该也是霍去病少年时的偶像,霍去病之所以要上阵杀敌,而不是在长安城中做一个纨绔子弟,卫青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素,当李敢打伤了卫青,家族的荣誉和少年的偶像情节,于是霍去病在陪汉武帝到甘泉宫打猎,李敢、霍去病同为扈从,霍去病射杀了李敢。从现在人的角度来说霍去病这样的做法不妥,但是在当时的时代,家族的血缘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几百年后的魏晋南北朝,血缘也是很重要的政治因素,李敢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挑战卫家的政治地位,同时这时的霍去病只有23岁,还是一个年轻人,此时的他让人想到他整个人就像一只黑豹,造物将这大猫的全副骨骼和肌肉打造得极为精致而强悍,就如一个随时可以紧缩或强力张开的弹簧,它的四肢修长华美,锐利的爪子可以缩在肉垫之中,使它行走起来悄无声息;而那炯炯的目光甚至有一种勾魂摄魄的磁性魔力。它可以长久地不动声色地跟踪、守候一个猎物,极为耐心地等待可乘之机,时机一到,这黑色的精灵就会如闪电般暴起一举将仇敌击毙。对匈奴是这样,对于李敢也是这样,因为都是敌人。霍去病从童年时代就是生活在富贵之家,当时他的家族在当时的长安也是属于大家族的,所以霍去病天生是个大少性格(很酷很冷很倔),于是在当时他出兵打仗时,天子派遣太官赠送他几十车食物,待他回来时,辎重车上丢弃了许多剩余的米和肉,而他的士卒还有忍饥挨饿的。他在塞外打仗时,士卒缺粮,有的人饿得站不起来,而骠骑将军还在画定球场,踢球游戏。这是一种天生的毛病,是家族给他的烙印,考虑到霍去病的身份、年龄和心理成熟度(军事才能上的成熟不等同于其他方面的同步成熟),不要强求一个天生富贵的小孩成为一个圣人,让霍去病有机会多活上几十年、也许他也会向李广看齐,何况,尽管霍去病不体恤士卒,好像并不妨碍这些士卒替他卖命。其实从汉朝士兵的角度来说,也许更愿意在霍去病的麾下,因为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渴望一战成名,功成封侯。元狩六年(公元前年),24岁的大将军霍去病英年早逝。而死于什么原因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位伟大的少年将军就如流星一样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并封霍去病景桓侯。他的舅舅卫青在十年后去世,卫青和霍去病的墓都在汉武帝的茂陵旁边,霍去病的墓很像祁连山,而卫青的墓很像匈奴境内的卢山。两山之中,是牢固的汉室江山。霍去病好像就是为了打败匈奴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他短暂一生中,从18岁第一次出塞,19岁歇了一年,20岁三出河西,春天的时候在河西走廊纵横了近里,带着一万人冲杀于匈奴各部,回来的路上更是在今兰州城西北郊的皋兰山跟匈奴两个部落王鏖战一场,一万人最后只剩下人,可以想见其战斗的激烈。稍事修整过后,又在夏天再次出塞,这一次在军事史上堪称经典的大迂回作战,让霍去病在沙漠戈壁中一路砍杀驱驰了近里路。在带着他的胜利之师浩浩荡荡地回到长安后不久,被他杀败的两个匈奴王就要求降汉,霍去病再次出河西迎降然后,21岁又休息了一年,22岁时做了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功勋最卓著的一次出征,带着5万骑兵,北向追杀匈奴左贤王部数千里直至今贝加尔湖。这位少年将军是和匈奴联系在一起的,从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再没有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略作战,少年将军好象把汉武帝一代对匈奴的仗都打完了,就完成了他在历史舞台的表演,从此不在出现。但是他永远以冷峻傲岸强悍的少年姿态留存于千古的记忆之中,他没有机会享受丰富的人生,却避开了他的大多数亲戚和同僚们最后悲惨的下场:族灭、宫刑、失侯、弃市。汉武帝族灭卫氏外戚、汉宣帝族灭霍氏外戚时,都不再顾念这个少年曾经为帝国立下的功勋。霍去病因自己的早逝而画上了一个遗憾却又完美的句号。班固在《汉书叙传》里是这样称赞卫霍的: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横吹曲辞·出塞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杜甫极乐三军士,谁知百战场。无私齐绮馔,久坐密金章。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皇。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绣段装檐额,金花帖鼓腰。一夫先舞剑,百戏后歌樵。江树城孤远,云台使寂寥。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霍去病墓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市东北约15公里处。墓冢底部南北长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墓前石刻现存16件,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象生实物资料。可辨识的石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其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组石刻都是将一块整石运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选择和雕刻手法与形体配合,有的注重形态,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备。猛兽则表现凶猛,马则表现跃起注视前方,牛、象则表现温顺,神态各异。从铭文刻石推断,这批石刻当是少府左司空监造的。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忠孝两全,绝世风采“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骠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李白一首《胡无人》,让人于千载之后犹能想象出霍骠姚的虎虎生气。连他墓前那石雕的骏马,也以其内蕴神韵的博大气魄而彪炳青史于不朽。“霍骠姚”已成了英勇果敢一往无前的代名词。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超越。人生如此,夫复何求?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特意为霍去病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但却被霍去病断然予以谢绝。他对武帝言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短短九个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满了为国舍家的耿耿忠心和豪迈慷慨的英雄气概。不仅武帝当时听了,大受感动,这震撼人心的九个字,也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仍能让人热血沸腾。而霍去病也成了爱国将领的表征,受到历代人们的推崇。对于其生父霍仲孺的态度,这位英才的表现也让我们大为赞叹。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霍去病的一生,是昂扬激进的一生,也是最让中国人血液喷张的一生。他的一生虽只有短短的24载,但就像他那句熠熠生辉的名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一样,这个早逝的英雄,将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前行的历史中。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军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读杜甫这首《后出塞》,不禁让我们想起这样一个景象:广袤的朔漠静寂如磐,残月如钩,干冷干冷,奔袭千里的骑士和骏马已汗湿全身,直透重铠。人和马呼出的热气转眼凝成霜花飘落在马头,人面泛出片片银白,旌旗半卷犹散发着烽烟气息,将士们警觉的眼睛和矛戈在曙色熹微中光点闪闪。跨坐在西域汗血宝马上的霍去病面容沉毅……现在,只要大将军扬眉剑出鞘,这渊停岳峙严阵以待的数万铁骑就会如怒海惊涛,长驱千里势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