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
TUhjnbcbe - 2024/9/8 20:19:00
                            

原创念缓国家人文历史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13min

近日,一项考古发现冲上热搜。一座春秋时期西北戎人的王级大墓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被发现。这是徐阳墓地考古发掘的第二座王级大墓。考古学家们认为,这进一步印证了文献中记载的“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

这里提到的“戎”指向一个曾活跃于中原大地的古老部族——“陆浑戎”,几千年前,他们在战火狼烟下基本消失湮灭。但此次考古中出土的珍贵文物,证明着他们的存在和过往,一如神秘的“戎”,在浩瀚历史长卷中,曾留下的足迹。

01

什么是“戎”?

人们脑海中,“西戎”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新华字典中,“戎”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的西部民族”。

不过,按学界的传统观点,“戎”在早期所指并不明确,更多是一种对族群的泛称,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并不局限于西方。西周时期,关于“戎”存在一些零散的记载,但“戎”族在历史舞台上真正活跃的时期,要数春秋战国。

《春秋》中详细记录着当时“戎”族的存在与分布。北戎、山戎、无终之戎、扬拒之戎、阴戎、骊戎……除了数量繁多、分支丰富外,此时的“戎”族和中原诸国也逐渐“亲密”了起来。据现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此时的戎族分布于中国内地,东方有鲁西之戎、北方有北戎和山戎,西方有犬戎、骊戎等。离得近了,交往自然也多了,根据史料记载,此时诸戎并没有乖乖待在自己的地盘过小日子,反而和周王室、秦、晋、齐、楚、郑等国都打上了交道。

学者考证中春秋时期的“戎”分布

比方说,在燕山北麓出现的山戎,就曾侵伐燕国,不过也没捞到什么好处,齐桓公称霸后,就借口山戎的入侵行径,大举征伐山戎,结果是“山戎走”。打打杀杀之外,也有一些交融,比如活跃在大原(当今太原市附近)的无终戎,和晋国之间便是有和有战,甚至还曾派遣使者游说晋襄公,最终和晋国达成短暂的结盟。以今陕西省临潼区新丰镇为据点的骊戎则更近了一步,把骊姬献给晋献公做妾,骊姬不仅为夫君生下了奚齐,更是在晋国激起内乱。

“戎”族这样的影响力没能持续太久,到了战国时期,伴随着列国兼并战争,夹在诸侯国之间的戎族或是消亡于烽火狼烟下,或是融于中原族群之中。《后汉书》中清楚记录着戎族的湮灭:

“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韩、魏复共稍并伊、洛、阴戎,灭之。”

此后“中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

电视剧《芈月传》中,翟骊虽能带着一众人马,肆意穿梭于列国间,骚扰他国,搅动政局,但是义渠戎也没逃脱悲剧结尾。公元前年,义渠戎被彻底消灭,原有的领地也被秦昭襄王设成了北地郡,成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到了两汉时期,戎族基本消失。

电视剧《芈月传》截图,义渠王

《左传》中还记录着一个故事,周大夫辛在伊川看到有人披发而祭,痛心感叹这是戎人的行为,此地的礼仪已经消亡。这个故事被后世称为“伊川叹”,用于指华夏礼仪的衰微。这么来看,“戎”族相对于中原诸国来说,像是“野蛮人”般的存在。

但是,戎人真的如此“落后”吗?据考证,“戎”这个族称在起初并非恶称,只是用于区分族群来源的不同,不带什么情感色彩。再者,“戎”的文化水平并不落后,他们在和华夏杂居、通婚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交流,甚至戎族的上层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戎族的生产、礼仪、饮食、服饰等也都有独特之处。比如,相较于中原的农耕经济,戎族处于农、牧、狩猎混合的复合经济形态,但更侧重游牧。戎人饮食结构上也更喜欢肉类而非谷物,服饰上也出现了被发衣皮、戴覆面饰等不同于华夏民族的习惯。

不过,当下学界对“戎”族的出现、发展、变化等还没能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等待更多考古发现的佐证。

换句话说,戎族,依旧神秘。

02

戎人,为何来中原?

中国人素来眷恋故土,喜欢念叨一句“安土重迁”。但对戎族而言,迁徙不是什么稀罕事。历史上戎人曾大大小小迁徙多次,基本上都是朝着中原来。他们迁徙的原因,按现在的话说,一是“天灾”,二是“人祸”。

所谓天灾,也就是气候的变化。干旱等突变性气候条件被视为迫使戎人举族迁徙的首要因素。也有一种观点,西周初年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寒冷期,干冷的气候极大程度上干扰了戎人的生活生产,他们不得已向东南迁徙,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戎族对中原的入侵自然也就发生了。

“人祸”则指向中原诸国和戎族的“相爱相杀”了。一般认为,戎族和诸侯国的互动频繁而丰富,二者的关系也涉及敌对、朝觐、结盟、归附、婚姻等等。但其中,“战争”是绝对的主线。戎族时不时骚扰中原诸国,掠夺财物,列国也曾征伐、驱逐戎族。春秋之际,中原本就是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戎族这么一掺和进来,不免卷入各国争斗。

其中,陆浑戎的迁徙和登台很具有戏剧性。陆浑戎,最早栖居在瓜洲(今日的敦煌),由允姓戎和姜戎两支组成,公元前年,陆浑戎迁徙到了伊川。《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文载:“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伊川大致位于今天的洛阳市附近,山遥路远的,陆浑戎为何举族跋涉千里?

《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着陆浑戎首领的血泪控诉: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也就是说,当时秦国为了发展实力,扩展疆域,从而驱逐陆浑戎。

好在“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惠公便是晋惠公,也就是说,晋国不仅接纳了陆浑戎,还将他们安置在了伊川。

据考证,被晋国安置的是陆浑戎中的姜氏部族,而另一支允姓部族也迁移到了今天的嵩县伊河岸边的田湖镇东北。

纪录片截图,陆浑戎大致的位置和处境

至于晋国接纳陆浑戎的原因,学界有着不同揣测。有的说,这是晋国的战略布局,企图“西以塞秦人东下之路,南以御楚师北上”;也有说法是,陆浑戎东迁,秦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至于晋惠公,纯粹是因为曾经战败被俘,被释放后不得不答应秦国的要求,接下这块“烫手山芋”。

被迫也好,自愿也罢,晋国的确应该为这个决定感到庆幸,事实证明,陆浑戎归晋后,成为晋国有利的同盟伙伴,为晋国后期称霸提供了很大帮助。

“崤之战”就是一个例证。在这场秦晋争霸的战役中,曾受晋国恩情的姜氏陆浑戎和晋国联合作战,帮助晋国最终获胜。据考证,陆浑戎所占据的地区,是今河南陕县至嵩县,黄河以南秦岭山脉以北的一大块地盘,这正是秦国东出的要道,一方面有着庇佑恩情,另一方面晋国国君也不时赠给陆浑戎财物,这让早期的陆浑戎“死心塌地”地做着晋国的“小弟”。正是凭借和陆浑戎的友好关系,晋文公才能够全力追逐霸业,而不担心腹背受敌。

不过,夹在秦、晋、楚三个大国之间,陆浑戎的日子也不大好过,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夹缝中求生存。陆浑戎充分发挥了游牧民族的圆滑,周旋在列国和周王室间,曾被周天子封爵。但楚国非等闲之辈,楚庄王更是借征伐陆浑戎之际,“观兵于周疆”,顺势陈兵在周天子的国都之下,这才有了后世闻名的“楚王问鼎”一说。春秋末年,权衡局势后,陆浑戎开始亲近楚国,晋国一看,这哪儿成,顺势找了个借口,兵指陆浑戎。公元前年,陆浑戎被晋国攻灭。

据估算,陆浑戎在伊川差不多生活了一百一十余年。年以来,洛阳市伊川县附近的徐阳墓地现世,让“陆浑戎”的名字穿透历史的浓尘厚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专家们推测,伊川徐阳春秋墓地,有可能是姜姓陆浑戎聚族埋葬的场所。年8月初,又一座陆浑戎王级大墓在徐阳墓地被发现,一同出土的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不仅再次证明了几千年前陆浑戎的东迁,也悄然耳语世人,戎族于浩瀚的中华历史而言,绝非“来过而已”。

陆浑戎大墓出土的编钟

03

戎,去了哪里?

汉代之后,史书中很难再找到各个戎族的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曾出现将匈奴、西羌等部族一并算作“戎”的现象,但这被视为称呼的沿用,也就是秦国先兼并诸戎后讨伐匈奴,所以干脆把“戎”这个称呼顺便用在了其他部族之上。伴随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代表的四夷观念的出现和成熟,“西戎”基本上成了西方异国、异族的代称。

也就是说,正儿八经的戎族已然不在。那他们去了哪里?

多数学者认为,各戎族要么被诸国所灭,更多是融合在了中原族群之中。

其实,虽然国度覆亡,但不少戎族的族人还是存留了下来。比方被晋国消灭的陆浑戎,史料记载,其民众逃亡到了甘国(今洛阳市宜阳县东南)安身。此外,今天四川什邡市西北的蓥华山(古称章山)有“女几山”之名,从章山流经广汉到金堂县会合湔水而流入沱江的鸭子河,其实被称为“洛水”,而这很可能就是陆浑戎迁居四川广汉地区后所带去的名号。

蓥华山风貌

逃难避险、迁徙求存,戎族终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

还是拿陆浑戎来说,虽然湮灭在兵刃之下,但其后三家分晋,原本被晋国占据的陆浑领地归属到了韩国之下,而秦灭韩国后,这些领地又到了秦国手中。西汉之时,这些领地被设立成县,史书记载,正是因为“本陆浑戎所居”,得名“陆浑县”。《水经注》有文“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山者也。”

考古学家考证,当今伊川、宜阳县交界处的顺阳河就是古代所说的涓水,而今宜阳县的黑山就是陆浑西山,也就是古时的陆浑山。到了南北朝时期,陆浑县被分成了南、北陆浑县,虽然宋时的记载相对混乱,但根据明清时期的史志记述,北陆浑大致位于县东北40里的古城村(今田湖镇古城村),南陆浑则在陆浑村(今田湖镇陆浑村)。而在今天的地图上,仍然可见“陆浑镇”“陆浑村”“陆浑水库”等地名。

当今地图上的陆浑镇、陆浑水库

区位之融外,中原族群和戎族的文化也走向共融。一方面,在交往中,华夏诸国的封建制度逐渐影响戎族的社会发展,戎族也开始学习中原人的生产方式,甚至于学习中原文化,戎子驹支在迁入中原后还曾赋《清蝇》一诗。另一方面,戎族带来的牲畜、畜牧知识、骑射技术也化为奉与中原的物资和文化馈赠,而伊洛地区出现的洞室墓则反映了戎人丧葬习俗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有趣的是,学界曾围绕戎族和华夏的区别展开论争。有一种观点,从起源来看,殷商、周也是戎族,那戎族也可以算作华夏。甚至有学者直接论断,春秋时代的所有异族,都和黄帝同出一系。争论的一种结果是,戎族的起源确实和华夏有关,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帮助分析他们的归属。

兜兜转转,或许数千年之前,本就是一家人,谁又知道呢。

参考文献:

[1]赵晓军.陆浑戎墓地的发现及其相关问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39(11):57-59.

[2]严辉.陆浑之戎地名地望通考[J].洛阳考古,(03):60-66.

[3]严辉.陆浑之戎名义考[J].洛阳考古,(02):66-69.

[4]辛迪.春秋诸戎及其地域分布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04):71-81.

[5]姚磊.先秦戎族研究[D].兰州大学,.

[6]雷紫翰,姚磊.近百年戎族特征及称谓研究综论[J].史学月刊,(08):-.

[7]常磊,吴疆.略论“戎”族称内涵的演变[J].青藏高原论坛,,4(01):44-47.

[8]赵瑞民.晋国与陆浑戎[J].晋阳学刊,(03):45-49.

[9]丁大涛.陆浑之戎与伊洛地区的民族融合[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3(03):65-67.

[10]赵晓军.陆浑戎墓地的发现及其相关问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39(11):57-59.

[11]李春风.试论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的戎狄及其与华夏族的融合[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03):-.

[12]伊川徐阳墓地又发现陆浑戎王级大墓.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