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什么是女权主义
TUhjnbcbe - 2024/10/18 17:57:00

01

这是“安倍遇刺”系列第八弹,没看过前七弹的,烦请猛戳这里:

第一弹:《我X》(西方哲学简史)

第二弹:《苦命人》(东方哲学概述)

第三弹:《见证历史》(人类文明史概述)

第四弹:《我大清,威武!》(中国古代政治史概述)

第五弹:《世界第一》(大国兴衰更替简史)

第六弹:《影响人类历史的名人》

第七弹:《钱、暴力、性幻想》(当代人类社会剖析)

这个系列是个知识整体,连在一起读,收获更多!

在朋友圈转发第六弹《影响人类历史的名人》后,有个女同学给我留言,说“你这是影响人类历史的个男人”。

我之前从国家、领域、时代等不同角度分析过这个榜单,还真没从性别角度分析过。

这才发现,这个都是男性。

即使在多人的大名单中,女性也非常少见。

榜单中第一位女性是秦宣太后芈八子,已是公元前4世纪人。

后面还有卓文君、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王昭君、赵飞燕、圣母玛利亚、班昭、推古天皇、圣女法蒂玛、武则天、文成公主、元明天皇、上官婉儿、杨玉环、紫式部、李清照、圣女贞德。

全球化到来前的古代社会,上榜人,女性17人,占比3.67%。

真不是我有大男子主义倾向,而是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青史留名的历史名人,的确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

过去几年,我写过多篇男女关系的文章,不管从什么视角写,篇篇都有妹子喷。

今天简中互联网上,女权已超越俄乌、中医药,成为最容易吵架的火药桶,没有之一。

最近一次触及是6月的《唐山打人事件,我就问你怕不怕?》

我的观点是,吃瓜路人遇到这种突发状况,敌强我弱,又严重信息不对称,最理性的选择是先保护自己,然后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当事人面对敌强我弱,信息不对称局面,也要优先确保自身安全,寻求报警机会或向身边人求助,然后再试图挽回损失,制裁对方。

如果威胁就在眼前,无法避开,最理性选择还是尽可能避免刺激对方,因为你不知道对方可能因你的刺激,做出什么更过激的举动。

原来只想撩骚,可能会打人,原来只想性侵,可能会杀人。

当然我也说了,这是个体理性。

群体理性应该更多弘扬正能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能都先求自保,反而助长了歪风邪气。

就这观点,也被喷……

所以第八弹,我不想纠缠具体事件和应对策略,而是系统阐述下我的女权观。

02

什么是女权主义?

官方解释是,为消除基于性别差异的剥削、歧视和压迫而发起的社会政治运动。

划重点,女权主义的终极目标是“消除基于性别差异的剥削、歧视和压迫”,而不是消除性别差异本身。

基于性别的生理差异,比如男性天然个子比女性高,力气比女性大,男性有丁丁负责播种,女性有子宫负责生产,你不能把子宫装男人肚子里,把丁丁插女人阴道口,这种差异是所有两性繁殖动物天生自带的,难不成大家都去做变性人?

能消除的,只能是基于法律、道德、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或约定俗成的社会观念导致的性剥削、性歧视、性压迫。

我以前写过篇文章:《男女平等就是个笑话!》

核心观点就是,生理上消除男女差异,实现男女完全平等不可能,“女权”全称叫“女性平权”或“性别平权”,核心是社会生活层面的“权利”,用“男女平权”而非“男女平等”来描述,更准确。

比如说,家庭中,丈夫不能因为力气大就家暴妻子,不能因为女性负责生产,孩子的抚养教育工作也全扔给当妈的,所谓“丧偶式育儿”,也不能觉得老婆洗衣做饭天经地义,这种观念和行为,本质是性剥削。

学校中,老师不能总说男人最重要的是奋斗,女人最重要的是嫁个好老公,或者总暗示男生理工科思维强,女生学不好理工科很正常,这种观念和行为,本质是性歧视。

职场中,老板上司不能因为是女性就觉得能力不如男员工,各种穿小鞋,不给升职加薪,这也是性歧视。

如果以职场权力胁迫,对下属进行性骚扰或性侵,就属于性压迫。

社会生活中,为了减少性骚扰、性侵等性犯罪行为,也要严防严惩,比如设立深夜女性出行专车,女性专属地铁车厢,对性惯犯进行化学阉割等。

我对有些女权主义者比较感冒,有时会以“女拳”相讽刺,是因为她们没搞清追求“平权”和“特权”的区别,甚至觉得追求女性特权天经地义,不分青红皂白否定一切男性,以把男性踩在脚底视为最大成就和快感,那就过了。

今天太多人没搞明白女权主义来源,只看表面现象,就做出价值判断。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在人类漫长的原始社会中,绝大部分时间是母系氏族社会,权力掌握在女性手里,直到1万多年前,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才使男性重新掌权。

我在第三弹《我大清,威武!》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远古时代性关系混乱,很多女人分不清肚子里孩子到底谁的,但知道肯定自己生的,所以母亲、外祖母这条线的血缘关系最靠谱,这就是以老祖母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

先秦时代,女性还是以“姓”称呼,比如上面提到的芈八子,芈姓熊氏,但一般称姓不称氏。

男性力气大,出去打仗,占更多地盘,就能独立门户,等有了财富剩余,就想搞清谁是自己血脉,好传承私产,从而建立以父亲为中心的父系氏族社会,这才有了“氏”。

延续到先秦时代,男性就都改用“氏”称呼,比如芈八子父亲楚威王熊商,也是芈姓熊氏,但一般称氏不称姓。

华大基因CEO尹烨在科普视频里还逗趣地讨好女观众,说两性关系从来不是固定的,母系氏族社会就是女强男弱,现在女权再次崛起,是历史的轮回,很正常,男性要坦然接受~

恩格斯和尹烨说的对吗?

母系氏族,就是女性掌权?

我一直觉得不对,因为力量上压倒性的差距,女性从未真正长期掌过权。

从狩猎采集的原始社会进入农耕游牧的农业社会,女性地位进一步下降,彻底沦为男性附庸。

露骨点说,就是男性的特殊财产。

女性一出生就是家族私产,嫁人后成了丈夫私产。

出嫁相当于产权过户,一手交人,一手交钱。

这是万恶的彩礼制度的实质。

所以我一直非常反感今天很多农村依然盛行的彩礼,这是把女性当牛马卖!

什么上门接亲各种刁难,娘家人临时要求彩礼加价,狮子大开口,我看到这种新闻就火大……

如果好好读读中国古代婚姻史,还有古印度、古罗马、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帝国……

无论儒家、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印度教意识形态统治下的古代社会,不管名义上怎么修饰美化,都是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合理化,甚至神圣化,让男女都觉得这种性压迫不是压迫,女人天生不如男,天经地义没毛病。

还是草原游牧民族比较实诚,长期采用收继婚制度,也就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

别说今人看起来是大逆不道的乱伦,古代农耕民族也受不了。

我们历史课本上只说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生了个儿子,没说单于没几年就挂了,要昭君继续嫁给呼韩邪儿子。

昭君吓傻了,要求回汉,汉成帝说不行,要她“从胡俗”,又和新老公生俩女儿,过了十几年,新老公又挂了,又被迫嫁个新老公另一个弟弟,估计气得够呛,没几年自己也病死了。

说到底,游牧民族生存环境太恶劣,女人是稀缺生育资源,绝不能落入外人之手,但男人出去打仗,很容易挂,留下女人一辈子守寡太浪费,必须榨干这个生育工具的价值……

你说匈奴乱伦,汉人习俗又能好到哪里去?

老公死了,不管老婆20多还是60多,都要求一辈子守寡,还给你个贞节牌坊大肆宣扬,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也是明晃晃的性压迫吗?

03

近代女权主义崛起,是因为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很多工作男女干都一样,男人千万年来在力量上的绝对优势,被迅速化解。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把女性从家庭解放出来,成为劳动力和消费者。

这也促成了女性受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年,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期,女权运动鼻祖之一的英国哲学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

核心观点是反驳女性天然不如男性的主流社会观点,认为女性看起来不如男性,尤其是非常感性,缺乏理性逻辑,只是因为缺乏教育。

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更多女性走出家庭,走入工厂,获得经济独立,现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思潮真正成型,最迫切的要求是和男性一样的政治权利。

经过不懈斗争,直到一战后,英美等国终于开放女性选举权。

二战后,女权运动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想要解放的是全人类,当然包括女性。

年,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女权斗士西蒙·波伏娃,出版了有“女权哲学圣经”之称的《第二性》。

存在主义基本原则叫“存在先于本质”。

最初,古希腊哲学家都在研究世界本质是什么。

苏格拉底开始,退一步,研究人类如何才能认识本质。

康德开始,再退一步,研究人类到底能不能认识本质。

进入20世纪,萨特说,且慢,一切哲学研究背后,首先都得有人这个存在。

“我”只是恰好成了“我”,有了各种感官,世界在我眼前涌现,有了思考能力,然后给自己下了各种定义,最后围绕这些定义组织各种思想观念。

所以追根溯源,“我”本是一张白纸,一无所有,出生后不断做加法,才成为某种存在。

人类以为能找到现象界背后某种不变的本质,比如说“人性”或“神性”,错,这些观念不是固定的,先天就有的,而是自我设计、自我造就的过程。

人就是一系列自我造就过程的总和,过程实现了多少,他就有多少存在。

所以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比本质更重要。

这话有点烧脑,没事,今天不是哲学主题。

你只要知道,波伏娃套用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女权主义最核心的观点和最响亮的口号:

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被塑造成了女人!

女人成为女人的过程,就是本来拥有无限自由和可能性的一张白纸,不断自我设计、自我造就的过程。

说人话就是,生物性别是天生的,但后天全人类不自觉地基于生物性别,给两性划定了社会性别,从而形成刻板印象。

04

亚里士多德说,女性之所以为女性,是由于缺乏某些品质,我们应该把女人的特性,看做要忍受天生的不完善。

毕达哥拉斯说,一个好的本源创造秩序、光明和男人,一个坏的本源创造混乱、黑暗和女人。

蒙田说,女人资质平庸,达不到这样的默契与交流。

托马斯·阿奎那说,女人是“有缺失的人”、“意外的存在”。

毕竟《圣经》里,上帝是用男人的肋骨造的女人,还要女人听男人的,女人也真凡事让男人做主。

我第一次读到这段就纳闷:你要突然少根肋骨,还能像没事人一样?

做了麻醉开胸手术,取掉一根肋骨,还能活蹦乱跳,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根肋骨和智齿或阑尾一样,本就是多余的,无关紧要的呢?

难怪阿奎那会觉得女人像是男人不完美的复制品……

就连孔子也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女人就是感性,不靠谱,男人就是理性,靠得住。

女人方向感就是差,女司机都是马路杀手,男人方向感就是好,操纵机械杠杠滴。

女人逻辑思维就是差,男人逻辑思维就是好。

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要照顾好家庭,拼搏事业交给男人去就好。

男孩子要胆子大一点,勇敢一点,一点小伤小痛不要哭,女孩子才一碰就哭呢!

女孩子要文静一点,不能像男孩一样整天在外面野,疯疯癫癫,成何体统!?

……

这些,全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有没有用?

当然有。

我们大脑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必须简化,方便我们快速识别归类。

比如想起日本人就是对人毕恭毕敬点头哈腰,想起印度人就是天天吃咖喱,想起法国人就是超浪漫,想起英国人就是精致利己主义搅屎棍,想起德国人就是严谨刻板,想起俄国人就是整天喝伏特加,一语不合你瞅啥,小样儿我削你信不信?

刻板印象有没有道理?

有。

概率上说,印度爱吃咖喱的人的确比绝大多数国家多,德国人做事的确比绝大多数民族严谨。

但到底是印度人一生下来就爱吃咖喱,还是生活在咖喱王国,不自觉形成吃咖喱的习惯?

到底是德国人一生下来就严谨认真,还是生活在这个严谨认真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形成这种性格?

有没有天天喜欢吃中餐的印度人?

有没有超级浪漫的日本人?

有没有精致利己,心比针细的俄国人?

当然有。

可一旦全社会约定俗成刻板印象,就剥夺了男女两性成长为更真实自己的可能性。

全社会默认“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就把在众人面前嚎啕大哭的行为视为很没家教,自控力差,很不理性,超级丢脸的糟糕行为,迫使男人不得不长期压抑隐藏内心情感,咬碎牙往肚里咽。

久而久之,就形成多数男性更隐忍坚毅的性格特质。

但对女性没这种道德要求,社会包容女性情感流露,甚至鼓励女性情感流露,认为这是一种真诚、善良、有同情心,共情能力更强的表现,久而久之,也形成多数女人细腻敏感的性格特质。

所以男人天生比女人更理性吗?

真不一定。

一样的道理,是不是女人天生比男人更喜欢花花绿绿blingbling的衣服包包首饰?

以我观察,身边女人几乎都好这口……

但有没有可能,只因全社会约定俗成刻板印象,女人不修边幅,不爱化妆打扮,就像男人爱哭鼻子一样,会被视为严重缺点,不得不和其他女性一样,热衷打扮,才能更好融入社会呢?

我印象中,高中女生大多戴眼镜,不怎么打扮,统一校服马尾辫,因为你老把心思用在打扮上,会影响学习,被老师父母批评。

可一进大学,过上集体生活,老师家长管不着了,一个个迅速草鸡变凤凰。

有些妹子说,“女为悦己者容”是大男子主义者可笑的YY,我根本不是为你们这些臭男人打扮,我为自己容!把自己打扮得美美哒,我开心,我乐意!

但再深入思考下,有没有可能,你以为在“为自己容”,实际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刻板印象,给你带来不自知的虚荣动力/压力,通过让自己更美艳,获取更强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自信,既给自己看,也给身边女性看,以及给那些能入你法眼的男性看呢?

妙龄女郎穿一身性感抹胸装走在街上,男人没一个朝你看,心里可能会埋怨没眼光,有男人直勾勾盯着你看,又会说臭流氓……

说到底,如果真的只是为自己容,为啥要把美照加滤镜发朋友圈小红书呢?

力嫂

存在主义哲学看来,这就是人不自觉的自我设计、自我造就的过程。

但这个过程,往往不是基于自己内心的自由意志,而是社会的刻板印象。

女人不是天生爱撒娇,充满母性,而是婴儿一出生就被环境深度影响,耳濡目染,持续灌输,要完成女性天然的使命。

男人也一样。

05

女权主义的目标,是消除性剥削、性歧视、性压迫,但光靠争取政治权利远远不够,只要全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不变,即使有法律保障,依然事倍功半。

波伏娃认为,今天这种局面,需要自远古以来的全人类一起负责,不都是男人的责任,用萨特的话说,女性“既是受害者,也是同谋犯”。

摆脱这种困境,需要男女两性的觉醒者一起努力。

这条路,非常难走。

因为这种传承几千年的刻板印象,生命力极其顽强。

加上一部分女性对女权实质缺乏深刻理解,想把平权搞成全面平等,甚至要求特权,又会把真正的女权主义污名化,造成更多人误解和反感——不仅是男性,还有大量思想保守的女性。

正因此,我才要声明我对女权主义的理解,以及我作为男性的立场——

我,也是女权主义者。

在女性获得平权的具体路径上,波伏娃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

一是对生育的自我决定权。

生不生、和谁生、怎么生、生几个、何时生,全是我的自由。

父母、朋友、七大姨八大姑、社会舆论、国家政府……都无权说三道四。

我有个圈内好友,前段时间公开自己单身生育的决定,引发强烈围观和担忧。

讲真,最开始,我也有点担心,转而一想,这才是知行合一,为自己而活的女权主义者啊~

我的身体,我做主。

我把生育自主权完全给了力嫂,于是她决定,不生二胎。

作为女权主义者,我表示完全尊重~

二是工作的主动权。

没有工作,就没有经济独立,没有经济独立,就无法根本摆脱对男性的人身依附。

06

最后我想说,史上最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几乎都不只是关心女性平权问题,她们关心一切不公正现象,关爱一切受欺凌的弱势群体。

不像今天某些女拳师,不管什么社会议题,都想强扯女权,简直魔怔了。

性别平权的核心,不是性别,而是平权。

女性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歧视、剥削、压迫,需要奋起反抗,将心比心,其他有类似境遇的弱势人群,不都一样吗?

我们应该反对的,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语言、种族、阶级、行业、职业、宗教、身体残疾上的一切歧视、剥削、压迫!

19世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也会为解放黑奴奔走呼吁。

今天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也会为LGBT平权摇旗呐喊。

这个理想听上去无比伟光正,但也会产生新问题。

波伏娃和萨特保持着终身的开放式关系(不排他的两性亲密关系)。

意思是,我爱你,你也爱我,但我对你没有任何责任和承诺,你对我也一样,你可以和第三者滚床单,我也是,只要提前告知,彼此尊重,这样才能保持最大程度的自由。

但如果所有人对待两性关系都这么开放,人类社会会如何?

如果越来越多女性为了发展事业,放弃代价高昂的生育,导致人口代际大滑坡,最后人类繁衍都成问题,又该如何是好?

乐观点看,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是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各种新问题的关键也是技术进步。

没有技术进步,根本不会有女权主义和老龄化问题。

新问题最终也还要靠进一步技术进步解决。

没准未来发明人造子宫,只需提取精子卵子,就能在机器(Matrix?)里孵化新生命,女性从此摆脱生育之苦~

悲观点看,如果技术进步遇到怎么都过不去的瓶颈,老龄化加速,经济危机持续,战争重启,全球气候加速走向极端,怎么办?

就像《三体》里说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即使没有三体人入侵,也没有万古长存的智慧文明,地球目送过那么多物种的兴亡,不差多一个智人。

再看开点,地球终将凉凉,太阳系终将凉凉,宇宙终将凉凉。

作为微不足道的银河系中,微不足道的太阳系中,微不足道的地球上,微不足道的70多亿人类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在我们微不足道的短暂一生中,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过微不足道的努力,也算不枉此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