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洪日本战后政治史上有关年号的政治较量 [复制链接]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本网特稿。

原标题《日本确定“令和”年号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探析》,原文刊载于《日本学刊》年第3期发表(全文约1.5万字)。

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岛国日本在大海这一天然屏障保护下形成的封闭环境,未曾出现“易姓革命”式的改朝换代。即便是武家政治时期,形式上的天皇权威仍得以保留,并在明治维新之后历经“绝对主义天皇制”走到战后“象征天皇制”。久而久之,这个一以贯之地使用着天皇年号的纪年方式已经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偏好”,而发展为普遍存在的“政治文化偏好”。使用年号标注历法对保守政党和保守政治势力来讲,已是须臾不可缺失的“日本政治文化传统标志”。由于历史的原因,二战后的民主改革并未能够清除这种保守政治“底色”,冷战时期“保革对立”模式下自民党“一党主政”与革新政党“万年在野”的政治对垒下,双方对年号存废的较量更使得天皇年号纪年超出了历法选择本身的意义。每当涉及天皇的政治事务出现波澜,各种政治力量都会不遗余力地发动起来,捍卫包括使用年号在内的“象征天皇制国家”带有的各种特征。

确定纪年是国家权力运作下的政治行为

在古今历史上,使用何种历法在本质上讲是国家权力运作下的政治行为。传统历法是基于对日月等天体运行时间法则做出的法律表达。就此而言,遵守历法也就是对国家法律的遵循,可以说是世俗法律和神圣自然法则两者统一的要求。在中国古代,历法改革主要有两种动机,一是政治层面的动机,二是技术层面的动机。改朝换代,昭示着天命的转移和变革,新朝廷为了标榜其统治顺应天意,必然要废除旧的历法,颁布新的历法和年号,以获取王权正统和社会承认的象征意义。此外,在非改朝换代时期,如出现灾异、祥瑞等,也会引发统治者对历法和年号的改革。众所周知,现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法。与之相对的年号纪年法又可以细化为“单纯的帝王年号纪年法”、“天干地支相配的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日本仿照古代中国使用年号纪年由来已久,更新年号自然也是由法律规范与文化传统共同决定的政治文化操作过程。国体与政体的制度设计、政治权力中的决定性力量、国家政治生态乃至国民大众的心理等因素,都会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发挥直接或间接、表面或潜在的影响。

战后初年一度出现的“年号危机”

在战后历史上,日本围绕年号存废的政治斗争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战后初年到和平宪法制定期间,这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历史终结引发的政治大讨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标榜“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被废除,也就失去了继续使用年号的法律依据。政治上坚持维护皇统的右翼势力顿失所恃,战前倍受压抑的和平民主进步力量扬眉吐气。在此背景下,是否继续用昭和年号纪年开始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年1月,有“日本议会政治之父”美誉的尾崎行雄向众议院议长提交了“改元意见书”,建议废除“昭和”年号,改以“新日本”的纪年来表述。政治活动家石桥湛山也撰文呼吁废除年号,改用公历。但是,美国主导日本民主改革的盟军总司令部(GHQ)对此首鼠两端,既要铲除滋生军国主义的神化天皇,又需要利用天皇权威节省占领成本。于是,就有了战后天皇的“人格宣言”。据吉田茂回忆,麦克阿瑟曾对吉田讲过:“如果日本国民以皇室为中心团结起来,日本的重建不难。”足见利用天皇稳定人心是占领者的政治目的和策略选择。

战后日本新宪法第一条“天皇的地位与国民主权”中明确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虽然新宪法没有明文规定战后日本是否继续采用年号纪年,但按照这一国家根本法赋予的权能,全体日本国民是有权做出相关选择的。事实上,当时日本社会上也存在新宪法实施后理应将旧的年号制度一并废除的呼声。为此,年2月,参议院文部委员会还召开专题会议,正式讨论了是否废止年号的问题。该委员会甚至还整合出一份“草案”,其中有“由此日始,再无‘昭和26年1月1日’,而变更为西历的‘年1月1日’”的内容。然而,在战后,日本保守政治色彩依然浓重,反对取消年号的声浪也十分强大。在议会讨论中,以东京大学坂本太郎教授为代表的“年号维持派”力主年号的使用不仅是“独立国家的象征”,更与“日本历史、日本文化紧密结合”,他们认为“昭和年号早已广为人知,较之公历机械似的时代划分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无废除年号之必要”。让保守势力感到庆幸的是战后日本改革百废待兴,积压的政治议题多如牛毛,加之朝鲜战争爆发后复杂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冲淡了日本社会上关于历法改革议论的热度,国会为了优先确保其他法案通过,“暂时”将“年号废止法案(草案)”搁置下来。日本政府也顺水推舟,将其作为“社会共识”让昭和年号及年号纪年方式留存下来。由于战后日本几乎不加改动地承袭了原有国旗、国歌,天皇也成为新时代“国家及国民意志的象征”,政治舞台上对继续使用昭和年号的抵触情绪相对减弱,推动年号废止的政治活动逐渐平息并最终消失。

20世纪70年代的“年号存废之争”

第二次“年号危机”出现在革新政党势力上扬的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党、共产党与自民党形成了媒体所谓的“保革伯仲”的分庭抗礼局面,公明党诞生前后推行的中道政治也在一定意义上削弱了保守政治势力。在如此背景下,伴随裕仁天皇年事渐高,“昭和时代”行将结束,年号问题再度成为日本国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