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秋时的中国人咋打仗有2不打3不杀,后被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效果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自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周朝的历史被划分成了两个阶段:以周天子名义征伐不臣之国的春秋时期,和以秦、楚、赵、齐等为首的七大诸侯互相征伐的战国时期。春秋这个名词,源自鲁国史官记载历史的一种方式。虽然孟子曾言“春秋无义战”,但实际上,春秋时期的战争方式跟战国甚至是现代战争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看不到血腥,反而处处体现出仁义。那么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都是怎么发生的呢?虽然我们常说春秋时期诸侯礼崩乐坏,但春秋的战争却不以杀伤、斩首为目的,反而是为了维护“礼”。所以,春秋时的诸侯很少有常备军,兵器盔甲通常都封存在府库里,只有要打仗了,才征召贵族子弟,分发武器。战争打完后,兵器还要交还府库。比如郑国攻打许国前,“授兵于大宫”,在祖庙举行罢授兵仪式后,郑军才开赴战场。那国家不设常备军,就不怕被其他诸侯国突然袭击吗?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想要开战,必须满足3个条件,否则战争是打不起来的。1、没正当理由不打春秋时期打仗讲究师出有名,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借口就行的,必须获得敌方的认可才行,战前必须要下战书。战书内容既要说明来意,还要约定战争的地点,这是因为春秋时期以车展为主,双方必须商定一个开阔的场地进行较量。比如公元前年,齐国和晋国因为盟友问题发生战争,两军抵达战场后,晋国送来战书,内容是“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晋国和鲁国、卫国是盟友,他们向我国告状说你们齐国的军队跑到了人家地盘上)。齐国的回复是:“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大夫已同意,那就开战吧)2、对方没准备好不打上面提到的是对方应战的情况,但如果对方还没有回信或者明确告知不想打,那战争发起方也是不能随意攻击对方的。这是因为诸侯战争讲究“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左传》就曾记载了公元前年的一场晋楚之战,晋国大军在主战派郤至的统率下,浩浩荡荡杀奔楚国,半道上碰巧3次遇到了楚王亲统的军队,由于双方还没有下战书约战,所以,郤至不仅没有趁机袭击楚军,反而脱下头盔小步快走,向楚王表示敬意,而楚王也派工尹襄给郤至送来一张弓作为礼物。此外,如果一国国内发生灾祸或者大丧,那么即便正在交战,处于优势的一方也要撤兵,所谓“师不伐丧”。公元前年,楚国和陈国交战,结果陈成公突然去世,听到消息的楚国大军立即做出了退兵的决定,以示礼仪。除了3不打之外,春秋时期的诸侯还遵循3不杀。第1种是受伤的不杀,即如果对方已经受了伤,那绝对不能给对方补刀,导致对方受到二次伤害。第2种是黄口和二毛不杀,黄口指代小孩子,二毛指的是老人。《淮南子》就曾说道:“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第3种是丧失作战能力的不杀,这其中既包括投降者,也包括战败溃逃的敌军。公元前年的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战车在溃逃时不慎陷入到了泥里,结果楚军士兵跑来告诉晋军,你们得把用横木把车抬出来,晋军照做果然有效。走不多远,战马又盘桓不肯向前,楚军士兵又跑来说道教对方“拔旆投衡”(把旗和车轭扔掉),晋军果然成功逃脱,临走前还感慨的对楚军说:还是你们逃跑有经验啊!春秋时期的战争,其实更像是贵族之间的决斗,少了血腥杀伐,多了一些信义和契约精神在里头。虽然战国的战争方式已经完全抛弃了这种看似“迂腐”的作战方式。但在多年以后的欧洲中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这种贵族约定,依然在欧洲骑士阶层中延续,规定交战双方要约定战场,堂堂正正的对攻,不搞突袭,不攻击非战斗人员。并且,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形成的这种贵族契约,还被写入到了《日内瓦公约》里,比如第一公约规定不对伤病员施加伤害,第四公约规定不破坏不设防的城镇,不伤害没有作战能力的平民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