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春,秦穆公亲自统领战车五百乘,精骑二千,步卒五万,护送重耳进入晋国,争夺君位。
外有秦穆公的大军支持,内有晋国大夫栾枝、郤縠等人的策应,姬重耳夺取君位,可谓是十拿九稳,胜利在望。
接下来,事情也是异常顺利。从秦国进入晋国之后,令狐、臼衰、桑泉三地先后闻风而降。直到抵达郇城,遇到姬圉派来的晋军,秦军这才稍稍受阻,暂时停下进军的脚步。不过,姬重耳派出狐偃去晋军谈判,顺利说服晋军倒戈。之后,姬重耳成功入主曲沃,曲沃是“曲沃小宗”的龙兴之地。可以说,谁成为曲沃的主人,谁就是晋国的主人。再后,晋国大夫栾枝、郤縠起头,带领群臣,前往曲沃,投奔姬重耳。最后,姬重耳在群臣的支持下,在曲沃即位称君。
姬圉失去民心,自知大势已去,只好放弃君位,逃离晋国国都,毕竟保命要紧。然而,姬圉杀了狐突一家,与姬重耳、狐偃、狐毛等人结了死仇,已经毫无退路。最后,在高梁城中,姬圉被姬重耳派来的人杀死,结束了其短暂的一生。
姬重耳上位之后,提拔重用狐偃、狐毛、赵衰、魏犨、司空季子、介子推等一干亲信,以及栾枝、郤縠等一干内应。
不过,介子推这人很有意思,他不仅拒绝了姬重耳的重用,还携带母亲隐居了起来。其实,介子推对姬重耳是很忠心的。他不仅跟随姬重耳十多年,不离不弃。甚至,在姬重耳饿晕过去时,介子推主动割了一块自己的大腿肉,煮给姬重耳吃。这个故事记载在《韩诗外传》之中。
然而,介子推为人忠心,性格却清高且寡欲。他看不惯狐偃等人,将从龙之功挂在嘴上,自以为是。可能因此,他与狐偃等人产生了矛盾。可能,狐偃等人出言讥讽介子推,你清高,你沽名钓誉,你有本事就说到做到,不要接受高官厚禄,去隐居,我们就佩服你。介子推呢,一气之下,真就这么做了。为了显示他隐居的决心,他还带着母亲一起隐居。
不过,姬重耳却不想让介子推隐居,他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棉山找到他。姬重耳为了说服介子推出来做官,三番五次派人游说。但介子推始终严词拒绝,他就要隐居到底。不知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跟姬重耳说放火烧山,就能逼出介子推。姬重耳也是脑袋秀逗了,居然同意了。就这样,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出山做官。
此事真假尚且不论,但介子推因为其至死不渝的清高的隐居精神,成为了儒家的典范。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
而狐偃等人虽然居功自傲,但这只是小节,无伤大雅。因为他们个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帮助姬重耳革新内政,不仅提升了晋国的综合实力,更帮助姬重耳击败楚成王、秦穆公,称霸成功。
他们力主的政策主要有:一,在人事上,提倡唯才是举,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二,提倡孝事父母,尊祖敬家,忠于国事,“以厚民性”;三,废除繁重的徭役,减免苛捐杂税,资助无力生活和生产者;四,鼓励农耕,劝有分无,省灭国用,足财备凶;五,“大搜于被庐”,改上下两军之制为上中下三军之制。这些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推动工商业的繁荣,提高晋军的战斗力,起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使晋国呈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昌盛景象。
说完晋国之事,我们再来看其他诸侯国在公元前年所发生的大事。
先说周王室,王子带再次造反。为什么说再次呢,因为在公元前年,也就是十三年前,他就勾结戎人造反过一次。不过那次,他失败了,被迫逃到齐国避难。最后,在周朝大臣富辰的劝说之下,于公元前年,周襄王才原谅了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王子带,同意他回到成周城居住。
不过,王子带显然是没有感恩之心,不知悔改,依然想着造反。通过四年的谋划,他在外勾结了狄人,在内联合了大臣颓叔、桃子,里应外合,可谓十拿九稳。于是,在公元前年,狄人突然发兵攻打周国,并包围了成周城;同时,王子带等人则起兵叛乱。最终,他们将成周城成功拿下,并活捉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等权贵。唯一可惜的是,让周襄王逃了。
周襄王逃到郑国氾地,请求郑文公的庇护。其实,周襄王与郑文公之间是有矛盾的。而且,这个矛盾就发生在前不久。
事件起因是滑国,滑国是郑国的附庸国,因为郑国在齐桓公去世之后倒向楚国,滑国认为郑国有损中原诸侯的骨气,便脱离郑国附庸身份,加入卫国附庸。郑国怎么说也是曾经的中原小霸主,虽然没落了,但基本的体面还是需要维持的。所以,郑文公便率兵讨伐滑国,一次性就攻破了滑国都城,逼迫滑国臣服,重新加入郑国附庸。
其中,滑国向卫国求救。可是,卫国忙着对付狄国、刑国,没空救援。不过,卫国还是派人向周襄王汇报此事,希望周襄王能出面制止郑文公。周襄王呢,也派使臣去调和了,但是被郑文公无视了。
可能是郑国欺压滑国太厉害,导致滑国于公元前年再次叛离,投向卫国。郑文公这次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派儿子率领军队,讨伐滑国。而滑国呢,同样向卫国求救。而卫国呢,再次请周襄王出面调和。而周襄王呢,派出伯服、游孙伯两位大臣,去找郑文公说和,劝他不要攻打滑国。
郑文公认为周襄王偏袒卫国和滑国,拉偏架,就很生气,把伯服和游孙伯两人给关了起来。
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郑文公这么做,无疑是打了周襄王的脸。可是,周襄王实力不够,怎么办呢?他就想联合狄人,一起对付郑国。
这里有个疑问,周襄王为什么不联合卫国,却联合卫国的仇敌狄人呢。毕竟,周襄王是因为卫国的关系,才出面调和郑、滑之间的矛盾。卫国还是滑国的老大,无论如何,他都应该站出来,和周襄王一起对付郑国才是。而且,公元前年,卫国联合宋、许、滕三国,就滑国之事,攻打过郑国。不过这次,卫国还真就袖手旁观了,让人费解。可能,是因为周襄王联络了狄人一起,卫国人感到愤怒,最终退出了周襄王讨伐郑国的行动。
对于周襄王要讨伐郑国一事,周大夫富辰是极力反对的。他说:郑国是姬姓诸侯,是周王室的兄弟。两兄弟之间有矛盾,也不应该打架。眼下,周王室势衰,天子您更应该笼络郑国这样的兄弟诸侯才是,怎么能反目成仇呢?
可是,周襄王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俗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何况郑国与周王室早就离心离德了,哪里还有兄弟情分在。所以,周襄王派遣颓叔、桃子率领军队,联合狄人一起,讨伐郑国,并且占领了郑国的栎城。
周襄王很高兴,认为狄人可用,就想求娶狄人首领的女儿为王后,好进一步笼络狄人。
周大夫富辰再次极力反对:他认为狄人是游牧部族,狄人的女人怎么能当尊贵的王后呢。再者,狄人贪婪,搞不好会有很严重的反噬副作用,会害了周王室。
可是,周襄王依然不听劝,真就娶了狄人公主为后,史称狄后。
不过,这个狄后可不简单,骚气的很。很快,她就跟王子带(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勾搭上了。而王子带通过狄后的关系,获得了狄人的支持,才最终造反成功,占据成周城,自立为王。
再来看周襄王,真是赔了夫人又丢王,如丧家之犬一般,跑到郑国,痛哭流涕,请求郑文公的收留。
与对待姬重耳的态度不同,郑文公对待周襄王,倒是热情的很,不仅不计前嫌,还把他安顿在了栎城,好生招待。
可见郑文公这人,典型的看人下菜碟,可谓势利眼。周襄王身份尊贵,郑文公就可以不计前嫌,敬重他、善待他。而姬重耳只是落魄公子,郑文公就不待见。唉,只能说郑文公目光短浅,有眼不识真英雄,不仅错过了抱大腿的机会,还跟晋文公姬重耳结下了仇恨,给郑国带来了灾祸。
不过,郑文公虽然好吃好喝招待着周襄王,但要他出兵帮周襄王复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郑文公自身实力也不强,即使能打赢,也会损失惨重。
所以,周襄王也知道让郑文公出兵的希望不大,就把希望寄托在秦、晋这两个强国身上。他派大臣简师父去晋国求助,派大臣左鄢父去秦国求助。至于秦、晋两国是否出兵帮忙,就是后话了,留待下节分解。
最后,说一下宋国。宋襄公在前一年去世,其子王臣继位,史称宋成公。于公元前年,宋成公亲自前往楚国,向楚成王求和,并达成盟约。这标志着,宋国正式向楚国臣服,结束其短暂的争霸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