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愈 https://m.39.net/pf/a_4793212.html总叙,就是一本书的总纲领。《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年至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句(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总叙”即《弟子规》一书的总纲。“弟子”是旧时对少儿、学生、门徒的称谓,“规”乃规则、规范,“弟子规”就是青少年弟子应当格守的行为法则。因为《弟子规》是编著者选用《论语·学而》第六章整段文字“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演绎而成,而“总叙”基本上是上述孔子言论的照录,故有着“开宗明义”的总论作用。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使我们的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
历史故事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1.虞:朝代名,在今山西。
2.瞽瞍:时人以舜父虽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称之曰瞽瞍。
3.顽: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即无知无识而妄为也。
4.嚚:嚚音银,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5.孺慕:谓如孺子之慕父母,言其诚也。 6.号泣:哭泣也,犹曰声泪俱下。
7.慝:恶之匿于心者,言己实侍奉无状,不能得亲欢也。
8.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初封于唐,故曰唐尧,又曰陶唐氏。
9.二女:娥皇、女英也。
10.底,致也。豫,乐也。允,信也。若,顺也。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当尧帝把国家禅让给了舜时,舜为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的欢心而伤感。大孝终身慕父母,对父母的那份仰慕不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有丝毫的懈怠。最终,他的一片至德的孝心,终于感化了家人。
舜能做到孝顺,我们也能,有为者,亦若是,让我们以舜为榜样。孝亲、顺亲,继而把这份孝心扩大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1.大舜的家境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在田野上哭,为什么而哭呢?
2.他在历山耕种时,动物是怎么帮助他的呢?为什么会这样?
3.他每到一处就会使当地不良的民风转好,举例说明一下?
4.当舜拥有了国家之后,为什么不高兴?
5.最后他的父母转变了吗?为什么?
6.看了大舜的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