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加香烟,赛过活神仙”,这是爱好这口的湖南人经常调侃的一句话。你们都说香烟和槟榔对身体不好,我就偏不管这些,一边咀嚼着劲道十足的槟榔,甚至满头大汗全不顾,一边吞云吐雾,感觉真的好爽。
在湖南,不论大街小巷,还是偏僻乡村,所有的小买部,槟榔都是必备的商品,各种牌子的都有,琳琅满目,价格还不菲,因为特别好卖。嚼槟榔的人也不分男女老少,不过还是青年人居多。人们相会,互敬一颗,算是应有的礼节,各种酒席场中,宴会桌上摆上一包香烟一包槟榔已经成了标配。
槟榔本是药品,有一定的提神醒脑、消积驱虫等功效,但嚼的人多了就成了食品。因为槟榔有一定的依赖性,嚼多了对口腔造成伤害,甚至有些还会转化成CA,也有说是毒品的。
湖南不产槟榔,但槟榔加工业却很发达,而最发达的是湘潭,据说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柱产业了。湘潭的槟榔加工业为什么如此之发达呢?这就要说道说道湘潭“药都”的历史了。
湖南境内的湘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南起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北接洞庭湖,经洞庭湖与资江、沅江、澧水相连。洞庭湖又汇入长江,长江下游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连,贯通南北。秦始皇时期,为了征服岭南,令监御史禄凿灵渠,使湘江与广西境内的漓江相连,从此贯通了珠江水系。
在古代,物流运输靠人力和水运,湘江水势平缓,河道宽阔,十分利于船运,是一条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的黄金水道。湘潭地处湘江中段,湘江在此形成一个大湾,河面更为宽阔,是一个天然的港湾,十分便利船舶停靠。
自唐朝开始,湘潭漫漫的发展成了南北贸易的货运中转场,特别是药材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明末清初,在这里经营药材的商铺日惭增多。及至乾隆时期,已经上百家了,从业人员上千人。广西、广东、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及湖南本地生产的药材云集湘潭,甚至连南亚的药材也通过珠江漓江过灵渠经过湘江来到这里,再经这里批发到全国各地。湘潭成了名副其实的药材集散地。
槟榔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也从海南等地运到了湘潭,自然而然,湘潭人也形成了嚼食槟榔的习惯。
有一个传说,据《湘潭市志》记载: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日,数万人的县城最终剩下不足三十户。事后,一个安徽商人发现一老僧一边嚼着槟榔,一边收尸,便认定槟榔有避瘟之功效。我则认为,其实老僧是一个嚼槟榔上瘾之人,而安徽商人就是一个经营槟榔的,经他一宣传,对嚼食槟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一个传说是,有一年春天,阴雨绵绵,一个药商库存的槟榔迟迟没有销售出去,堆积如山。药商急得不行,心想要是霉变了,损失可就不小啊。一日,他去库房查看,槟榔果然散发着热气,但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这分明就是发酵了。卖是卖不出去了,但他不甘心,随手拿了一块尝了尝,发现别有一番风味。他马上拿给左邻右舍去尝,结果大家都说好吃。于是他将这些槟榔进行了再加工,还加入一些香料,结果不但没有损失,还卖了一个好价钱,大赚了一把。这就是湘潭口味槟榔的由来。
我国历史进入近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在东南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建立通商口岸,与外国进行自由贸易,史称“五口通商”,水陆运输线进行了重新洗牌,湘江黄金水道的地位日惭衰落,湘潭的“药都”也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民国时期,粤汉铁路通车,物流运输有了更多的选择,内河水运大大减少,“药都”地位再也支撑不住了。但是湘潭人嚼槟榔的习惯可没衰落,不但没衰落,还有发扬光大之势。既然有吃的,那就有加工的,于是“药都”变成了“槟榔之都”。
随着现代加工工艺的极大改进,各种口味的槟榔层出不穷,真是大饱了槟榔爱好者的口福。又现代高科技营销手段的推广,而使得爱好者们流连忘返。有一次,到一小卖部买了包槟榔,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