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学第五课唤起遗失的记忆 [复制链接]

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医术,也是中医的指导性著作,其历史传承却是未知数,涉及到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古代哲学理论,人们熟知的阴阳五行只是其中常用的一小部分。《黄帝内经》既神秘又难懂,也是中医必须懂的一部医书,这就需要把医学知识向前延伸,找到遗失的记忆,使人们更容易理解《黄帝内经》。

一、口传心授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伏羲一画开天中华文明就在世界的东方出现了,当时的文明还只是蒙昧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只有8种,把所发现的任何新事物都归类到其中,这就是后来的八卦包罗万象,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到八卦中来,幸运的是这种划分方法符合自然规律,经受住历史考验,至今仍然是对事物归类的重要方法。

到了神农年代,依旧没有我们今天可识别的文字出现。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甲骨文,有一些人认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则是不完整的。在广西“花山岩画”就是非常著名的古老文字,只是现代人无法识别。研究发现在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创造出30多种文字,历史有多悠久是人们很难考察清楚。但是文明没有因为读不懂文字就无法探索。口传心授就是我国历史传承的一种及其重要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量民间传说在西南地区被继承下来,是探索中华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线索。

中医也不例外,我国发现的可考的最早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我国天文学家赵永恒、李勇通过天文计算发现书中表述的时间是公元前年前后,到秦越人(公元前年左右)刻印成书,时间跨度是年,也就是说《黄帝内经》口传心授的时间至少有年历史。

二、探寻踪迹

《黄帝内经》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五运六气理论,形成年代更加久远,在正史中已经难以找到踪迹。《山海经》应该是大禹治水年代对上古历史做的一次大的总结,我在探索中国治水历史事件过程中推演出大禹出生时间是年。另外据浙江绍兴禹祠所藏《姒氏世谱》记载:禹出生于帝尧陶唐氏六十一载,为公元前年农历6月初6日。中间相差9年,大禹不可能9岁带领大家治水,但是对于几千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已经很精确了。也印证了大禹却有其人。

《山海经》记载的事件都没有时间,这符合口传心授传承文化的特点,其中记载的历史人物并不多,帝俊是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没有之一。这个人很神秘,他的妻子、孩子几乎都是我国最早的发明家,三位妻子一个生十个太阳,一个生十二个月亮、一个生三身。孩子中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牛角是神农氏的重要标志。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他的朋友拥有一只五彩鸟。在《山海经》以后的中国史书中帝俊几乎绝迹,伏羲、神农、黄帝等人成为人们敬仰的先祖。

帝俊的功绩为什么在以后的历史中消失了呢?对研究《黄帝内经》有什么帮助吗?如果我们把帝俊三个妻子理解成三才,十个太阳比作天干,十二个月亮比作地支,五彩鸟比作五行,这就是上古的哲学概念。也就是可以认为帝俊是我国上古哲学家,他生的后代是他的哲学体系。

也许这个大胆联想过于奇葩,但是,我们现代人考古知识还无法识别上古时期的文字,还不了解当时人们是如何描述这个世界的。口传心授的世代传承是唯一可以了解上古文明的途径,也就是各种民间传说和通过民间传说整理形成的文献资料,《山海经》就是一部这样的书籍。通过大胆想象找到联系上古医学的线索,是了解《黄帝内经》哲学思想的重要方法。

三、太阳历

《山海经》:“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人不能生出太阳,也不能生出月亮,《山海经》中的生是不是有别的含义呢?在古代生是草从土壤中长出来,土生万物、土生土长,是创造力。帝俊生下子孙就是创造子孙,创造了什么呢,就是历法。《失落的天书》是一部研究《山海经》的权威著作,论证了常仪生十二月就是古时候发明历法这件事,为《太阴历》,延续到今天就是农历。

延续这个思路,可以理解为羲和生十个太阳就是发明《太阳历》这件事,《太阳历》一年为10个月。《太阳历》一年10个月的设想不是空穴来风,在我国彝族《太阳历》就是10个月,每个月36天,一年天,余下5天是过年时间。传说彝族《太阳历》已经有1万多年历史了,对应的年代就是没有文字的上古文明。36对应天罡,在陕西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以8为底边的正三角形图案,数字正好是36个圆点,也就是八卦的全部数量(八卦阳爻12条断线,阴爻24条短线)。所以十月太阳历在我国出现不只是传说,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一笔。

《黄帝内经》五运则是把一年分成五个节段,按照五运规则,每一运都是由两个天干化合而成,这也对应一年10个节段。《黄帝内经》成书年代是公元前年,此时已经有五运六气详细推演,也就说明五运规律在更久远的上古年代已经形成,时间也指向没有文字的年代。

四、大羿射日

古本《山海经》中记载是大羿射日,后羿射日是误传。大羿也不是尧帝年代历史人物,《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说明羿是帝俊管辖的。既然羲和所生十日是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何以能用弓箭射下来呢?只有废除《太阳历》才吻合。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一个,这就出现矛盾,一年不能只是一个月份。合理的解释就是出现了纪年,用十个太阳纪年,一年使用一个太阳。

在大羿以前人们只有每年十个月的划分概念,今年和明年、明年和后年是什么关系呢,还没有找到规律性。到了大羿年代,使用十个太阳纪年,这就有了年和月的概念。如果这段历史成立,羿射九日始有纪年,就符合文化传承的自然顺序。我在《从历法演变到帝俊年代考》一文中系统梳理了《太阳历》、《太阴历》等历法出现的年代,在公元前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对于历法方面记载则是空白,大羿射日弥补了这个空白,也指出纪年出现的时间。嫦娥奔月也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传说,而是中国历法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五、历史的衔接

有了年和月概念以后,已经打开了古人的心智,在此基础上日期、时辰也都可以轻松的被表述出来了。从只知道每年有月份变化到纪年,再到年月日时概念出现,历法上必然出现巨大变化,也就是中华古代文明肇始的开端。这个时间段应该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大羿射日易后,也就是公元前年和年之间。这个时间段正是黄帝年代,也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年代。

《史记历书》有云:“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润余。”对“考定星历”一说,《系本》及《律历志》作如此索引:“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更早的战国时史官所撰的《世本》记黄帝以迄春秋时的历史,有“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这些记载都表明黄帝对历法制定做出突出贡献,是黄帝总结前人历法成果,协调当时的科学家开展了我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历法修订工作,从此古人有了年月日时的准确表述,也是我们今天以年月日时表征时间的开始。

表征时间的概念也在黄帝年代定格为天干地支,为以后的历法、医学、记事、规律总结等打下基础,由此开启全新的中国古代文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