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m.39.net/disease/a_5866114.html年,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出版了一本《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名人排行榜》,其中第一名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二名是科学家牛顿;第三名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第四名就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在麦克哈特看来,这些人都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之后经过修订再版,孔子从初版的第四名变成了第五名,但依然不妨碍孔子在世界思想教育文化领域独领风骚。
书中对孔子影响的介绍是:掌握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哲学戒律强烈影响中国、韩国(韩国儒学)、日本(江户道学)、越南和印尼(印尼儒教)。
看似很牛逼的简介,却不知道这个身高一米九,可以徒手开城门的老头曾经是个“丧家之狗”。
01学礼的开端
公元前年,也就是距离现在两千五百多年之前吧,孔子出生了。
孔子的父亲叫纥(hé),字梁叔,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
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zhēng)在。
他俩结婚没有办手续,不合乎当时的礼制,也因此孔子的母亲总是过着相对不太称心的日子。
孔子也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并且养成了遇事多思索的习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早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记载: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区别于其他的孩子,孔子从小没有什么玩伴也没有合适的玩具,他只爱模仿祭祀,经常把祭祀时用的礼器摆出来,学着祭祀的礼仪玩。这是他最常的做的事,也可以说是唯一可玩的游戏了。
在孔子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因为当时礼制约束着妇女,也迫于舆论的压力,孔子的母亲就一直没有告诉孔子他父亲埋葬的地方。
同时,他们也从偏僻的陬(zōu)邑(yì)搬去了曲阜。
而这个曲阜就是鲁国的国都,而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而这个周公旦是孔子的偶像,换到如今,可以说孔子是周公旦的迷弟。
02周公之梦:那个自己仰慕的人
周公旦也就是我们说的周公,他是周文王姬昌第四个儿子,也是周武王的弟弟,他曾经帮助周武王治理天下,帮助他征伐殷纣王,因为对国有功,因此周武王将鲁国封给了周公旦。
《论语·述而》记载:“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不仅如此,周公还频繁的出现在孔子的梦中,每次梦见周公,孔子总是要激动很久。也因为仰慕周公,所以他经常到处考察学习。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周公之梦”的由来。
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这样不可避免的和梦联系在了一起,想来周公自己都没有想到,许多年之后,他竟还成了解梦达人,《周公解梦》也是后人借他之名而作。
周公受封后因为要留京辅佐周武王,于是派了自己的长子姬禽代他去鲁国做国君,而姬禽就是鲁国的第一代国君鲁公伯禽。从伯禽开始,周公的子孙就世代生活在了这里。
《左传·昭公二年》记载: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十一岁那年,据《左传·昭公二年》记载,当时的晋大夫韩宣子到鲁国说了一句话,大致的意思就是“周礼都在鲁国了,而我今天才知道周公的品德,也终于明白了周之所以为王的原因了。”
因为韩宣子在鲁国看到了《易象》与《鲁春秋》,也因为当时正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所谓的《周礼》便是周公所著,而孔子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的。
而他所崇拜的周公,也就和他相差了五百年吧。
03礼崩乐坏之春秋战国
说到春秋,不免想到那个混乱的时期,这个时代通常指的的中国东周前半期,也就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
而那个总是和春秋连在一起的战国,指的是在春秋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
通俗点讲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打了,然后他儿子周平王搬到到了东边,于是西周没了,东周开始了。只是这样子的结局就导致了天子没啥威信,他下边一个个的诸侯按耐不住了。
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土地经常赏赐给诸侯,而诸侯就通过一些手段来让自己占领的疆土扩大,然后实力增大之后不免开始膨胀,想要开始掌权,于是各国就开始了王者之争。
一个个都来欺负一下这个天子,不然就是你打打我,我打打你,再不然就是窝里横,总之和它的名字东周列国一样,乱的很。
再然后,有个叫秦孝公的人带着秦国一路崛起,在公元前年,秦昭王,也就是秦孝公的孙子他先灭了周天子,从此,天下只剩诸侯们,然后他一路开启了统一中国的任务,在公元前年,终于将最后一个齐国给灭了,从此春秋战国结果,大秦帝国的故事就开始了。
西周建立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包括五礼,五乐,礼器用制等制度,社会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但与此同时是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公废黜殷祀,袭击淮夷以后,回到西周首都丰京,写下了《周官》,推行礼乐,朝廷的制度规范从此更改,百姓和睦相处,颂歌四起。而这个《周官》也就是《周礼》。
但是随着天子势弱,群雄并起,诸侯国之间的兵戎相见,社会矛盾也被激化,礼制的权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变质,而最遭殃的就是百姓了。
04孔子的乌托邦
在这样的失序混乱的时局,孔子感到内心困惑,想要去考察社会,而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东周都城洛阳,最想见的人就是住在洛阳的老子。鲁国国君鲁昭公成全了他,赠与了他随从和马车。
于是才有了《中国》的开篇的内容,孔子与老子之间的交谈。孔子向老子表达了自己对时下风气的焦虑和疑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强烈渴望。
而孔子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便是周礼精神和制度下的“亲亲”“尊尊”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遵从并且坚守着周礼,在他看来社会应该有一定的规矩,而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和身份下应该承担自己身份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看到社会制度逐渐的崩塌,孔子自始至终的在想方设法的呼唤并恢复周礼。所以孔子打破了周王朝多年的官学传统,开始有教无类,想要将礼制安放进世人心中,于是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私学“杏坛”,并开设“六艺”。
只是好景不长,公元前年,这一年孔子35岁,鲁国的政治形势进一步恶化,一场内乱爆发导致国君逃去了齐国避难,随后内乱始作俑者季平子宣布鲁国大权归自己了。
面对这一切,孔子是不敢相信的,他愤怒着的同时无法忍受鲁国的“礼崩乐坏,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他追随着鲁昭公去了齐国,但因为不得志,几年后又重回了鲁国。
孔子42岁那年,鲁昭公死在了流亡的路上。孔子一面教书一面静观其变,在他51岁那年,被鲁国国君鲁定公邀请,被任命为中都宰,也就是如今的市长,干了不到一年他就做出了政绩,升任了司空,紧接着就做了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如今的司法部长。
只是为了“礼制”,孔子和权贵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并且鲁国良好稳定的发展也让邻国担忧,随着当权者一步步陷入敌人的计谋中,孔子失望了,于是在他56岁这一年,再一次离开了鲁国,带着一众弟子开始周游列国。
05孔子与狗
孔子这一走就是十四年,历史书上用“周游列国”四个字形容孔子的一辈子,只是对于孔子来说,这一段经历恐怕更适合用“颠沛流离”来形容,这背后是他和弟子们所经历的残忍现实以及对于自我理念的深深怀疑。
《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在路过郑国时,孔子和弟子走散,孔子在东门旁发呆,他的学生子贡到处寻找,有人告诉他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子贡听闻后如实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而笑,可不就是这样吗!
可以说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妄图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来改变东周的现状,回到那个分邦建国,礼乐征伐的西周盛世。他四处求渴望,四处碰壁,不断的流离失所,更别提中间还被人追杀,围困。
君王们此刻只想着怎么成为下一个霸主,而孔子的礼制仁乐显然无法帮助他们开疆拓土。
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
此时孔子终于明白了当初和老子分别时,对方的赠言:“聪明深察之人离死亡很近,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辩者常常招致危险,因为他喜欢揭人之短。做子女的要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而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
只是这个时候,那个早已看透的老子已经隐退于世真正的四处云游去了而他却在饥寒交迫中等待机会的降临。但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孔子选择的天命,他想要改变这个世道的初心不变,并且更加坚定。
直到孔子在前往楚国途中,碰到了一个人,他叫陆通!
06楚国的隐士
陆通,字接舆(yú),是楚国著名的隐士。因为对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装疯不肯做官。他喜欢发表各种大而无当的言论,也被人称为楚狂接舆。
也是这个人在孔子到达楚国时,溜达到孔子面前唱了首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用来讽刺孔子积极从政的行为,然后不给孔子搭讪的机会又匆匆离去。
后人形容接舆是给了孔子当头棒喝的一个人,他让孔子明白了不是自己的理念不行,是现在这个社会容不下自己的仁和礼,在如今这个混乱的时局,当局者自己都自顾不暇了,谁又会来管这个世道如何呢?
但奈何孔子就是愿意为了理想而奔波,此时邀请他的楚昭王病死了,孔子不知何去何从之时,卫国国君向他发出了邀请,他在卫国呆了五年,回首这几年的奔波,他才明白自己念念不忘的从来都只有“礼乐”这件事,而积极从政显然无法实现他的愿望。
此时,齐国入侵鲁国,孔子的弟子冉有击退了齐人,这让鲁国正爱卿季康子看到了孔子的能力,于是派人带了礼物去接孔子回国。终于,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孔子决定返回鲁国。
07获麟绝笔,寂寞垂老
结束了长达14年的颠沛流离,这一年是公元前年,六十八的孔子回到了故土,他虽被尊为了国父,却并没有实权。于是他又回到了那个属于他的杏坛,继续开课授徒。
孔子六十七岁这一年,他的妻子去世了,这一年,他还在卫国。他之所以可以如此肆意妄为的实现自己的抱负,免不了妻子在背后的支持和含辛茹苦,所以孔子在回到鲁国的时候,跪在妻子的墓前行了重礼。
紧接着,他的儿子也离他而去了,再然后孔子的哥哥也走了,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他悲痛万分,为了转移悲痛,他把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和编订六经上,包括《礼》,《乐》,《书》,《诗》,《易》,《春秋》。
起初他只是想作为教材使用,但是随着社会礼崩乐坏的现实,他要将这份文化留给后人,所以他格外的认真。
而他最为用心的《春秋》更是被用来命名了他所处的这个时代,而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在经历了各种礼崩乐坏,孔子将自己的理念和看法融入进对事件人物的记录中,他通过自己的记载来维护周礼,从而推行自己的理想,并且让更多人去认识和了解。
但是紧接着他的弟子也接二连三的先他一步而去,这让孔子倍感孤独,他经常发着呆说一些伤感的话。
公元前年,孔子七十一岁,这一年,鲁国的贵族在郊外猎到了一头怪兽,孔子听说后前去观看,在看到怪兽被杀害时,他掩面大哭,原来这头怪兽是一头麒麟,只有在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的时候才会出现,可是它却出现在了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时代,还被捕获杀害了。
许是想到了自己,哭诉着麒麟的生不逢时,更是哭自己的怀才不遇,也明白自己终将难逃命运的轮回,而《春秋》也在他写下“西狩获麟”时停笔了。
公元前年4月11日,一代圣贤孔子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他被葬于曲阜城北约一里路的泗水旁,紧靠着他妻子的坟墓和儿子的坟墓。
孔子的一生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考究的地方,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也就是我们说的《论语》,这本书成书于战国前期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一读。
这本书也让后世的我们从中了解了更多那个时代人的故事以及更多关于孔子和他弟子间的对话。以及那些年支配着我们的“翻译全文”。我们从这本书开始了解孔子,了解儒家思想,了解了那个时代人的智慧。
08圣人也是普通人
孔子的去世让大家都很悲痛,鲁哀公更是亲自为他写了悼文。
孔子的很多弟子也为他守墓三年,子贡更是守墓六年。再后来,有的弟子因为思念老师又把家给搬了过来,有些百姓也因为孔子的圣贤而将家安在这里,渐渐的竟有了一百多户人家,于是成了一个镇,得名孔里。
回顾孔子一生的坚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历尽坎坷,但一生都在为维护周朝礼制改变乱世局面而努力着。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因为孔子虽是布艺,但是传世十几代,学者们也都很尊敬他。很多凡是讲习六经的地方,都以孔子的标准来判断是非。
除了已经失传的《乐》,其余五经滋养和影响着后世数千年。虽然孔子生不逢时,但是他的思想代替着他继续存世,至今不衰,加上后世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层层加封,几乎囊括了所有至高无上的桂冠,也让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中无人企及。
09结语
我曾经很难想象自己会静下心来追起一部关于历史的纪录片,因为这听起来就很沉闷。只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有太多故事吸引着我们一次次的去探究,也有太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指引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就像《中国》的开篇,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个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开放的黄金时代,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故事了。
而我喜欢春秋这个时代,不仅仅因为在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也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起源,更因为我向往着那种出门就能遇到“孔子”,上街就能碰到“老子”那种满大街大佬的快乐。
中国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民族,总会在困难时期涌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引领者,带领着我们走出困境,走向未来。也许这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和精神,才让我们在如今这个混乱的时节成为一枝独秀,在东方闪耀!
厉害了,我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