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www.znlvye.com/公元前年2月,在长安城的未央宫中新帝刘邦正在大宴群臣,正在宴会渐入佳境的时候,皇帝的老部下们开始大呼小叫,放藉形骸,更有甚者拔剑击柱在酒精和美食中宣泄着自己激动的情绪。
刀头添血的暴徒当然毫无教养可言,但此时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也还没有确立相应的制度与威严,出身布衣的皇帝猛然意识到自己距离至尊无上的统治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仅仅在19年前的年,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历史进入帝国的时代。在一个广袤的国土上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家,皇帝是全帝国唯一的首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帝国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这在诸侯割据的时代是开天辟地的。
西周属于分封制,也叫封建制,秦以后建立的大一统的国家,采用是中央集权制,秦以前有人叫王国,秦以后叫帝国。实行郡县制皇帝垂直直接管理地方,帝制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有中央直接控制地方的一种制度。可惜的是秦帝国是一个非常短命的帝国,他在历史中只存在了15年的时间。公元前年秦灭亡后,两个主要的灭秦势力集团又开始了争霸天下的新角逐。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楚汉之争”,在这场战争的开始,实力的对比有利于西楚霸王项羽,这使得刘邦的汉军处在以小博大的哀兵状态。
3年后,还在为争夺天下苦战的刘邦接待了手下大将韩信的使者,在韩信写给刘邦的信中,这为统兵大将很不识时务的希望刘邦分封他为代理齐王。在此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这样的要求很有点趁火打劫,以攻相狭的味道;这使得刘邦非常的恼怒,
“我困在此地朝夕希望韩信能来救我,而韩信既不相救却要求我封他为代理齐王”。
刘邦的谋士张良,陈平却另有看法,进言道:“形势对汉不利,况且此时我们也很难禁止韩信称王,不如假戏真做就立他为代理齐王,令他守住领地,如果不这样那形势的变化将会对我们更加不利。”
刘邦立刻会意,拍案而起:“大丈夫受封为诸侯要当就当真的王何必去当代理齐王呢!”
他随即拜韩信为齐国国王,韩信要求的分封是在秦汉之前留下的古老习俗。在秦以前建立于年前延续了年的周王朝,似乎也拥有广袤无垠的国土,但偌大的国家实际上是由无数小国组成的。在年前,有多个小国通过一千多年的互相吞并,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还剩有七个。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除分封制的皇帝,他将天下分为36郡,各郡长官有一定的任期期限,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然而这种称为郡县制度的政治变革却并不为当时的全体臣民所理解。
公元前年,秦建立帝国后的第七年,一位叫淳于越的大臣向秦始皇提出了一项较为敏感的政治主张,他请求皇帝重新恢复分封制,
“臣听说殷周两朝之所以建国千年,都是因为实行了分封制度,子孙作为分国的王可以辅佐朝廷,而今陛下统一天下,但子孙都没有分国,一旦有变故谁来能拯救朝廷呢?不去效仿古代而能够长久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秦始皇令众大臣对他的政见进行公议,丞相李斯首先反对,
“周文王与武王封了许多弟弟子侄为王,可是几代过后,亲情逐渐淡漠,彼此为了利益相互掠夺厮杀,异性的诸侯更是连年征伐,周天子也不能禁止。今天全国因为陛下的英明大略,终于统一。天下都划分为郡县,皇子与功臣不必分封而是享用国家的俸禄,他们因没有权利而无法反叛,这才是安邦定国的好制度”。
秦始皇认同了李斯的观点,分封制显然违背了中央集权的目的,在秦始皇拥有国家无上的权威后何必再次分封掣肘皇权呢!
史书上说,秦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被秦所灭的六国豪杰之所以一呼百应都是为了恢复各自的国家,一圆自己分封的美梦。
为了取得天下豪杰的支持,楚王项羽不得不恢复分封制,他不但分封了被秦所灭的六国,而且还建立了很多新的国家。刘邦的汉国就是其中之一,楚汉争霸的战争打响之后,在双方的阵营都有项羽分封的诸侯,刘邦这边总共有8位诸侯王。
公元前年,刘邦召集韩信等8位诸侯王,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团团包围在垓下,谋士张良令军中彻夜吹奏楚曲,此曲彻底击溃了楚军的士气,这一战后项羽自刎乌江天下终归于汉。
大汉的天下是刘邦与八位诸侯联合灭楚的结果,所以在汉刚刚建国的时候,这八位诸侯也都拥有相当多的封地。
打开大汉的之初的版图,大汉的天下一共划分了50几个郡,其中有30多个郡分给了追随刘邦同项羽征战的八位诸侯王。而属于中央政府直辖的却只有15个。诸侯王为了自身的利益各个无不佣兵自重,其实这些诸侯王就是汉王朝的国中之国。
春秋战国虽然也是诸侯分封制,但他的依据是从西周而来,而秦始皇却改变了这种体制用郡县制完全替代分封制,这是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一次革命性的举措。随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一些人也开始反思是不是由于这种变革力度过大,是不是应该在平稳过渡,继续采用分封制度。
群雄逐鹿江山谁属?自然是英雄人物最为关心的话题。一位叫蒯通的谋士在楚汉相争的时候,曾为齐王韩信谋划过争夺天下的方略,“以齐王你的智慧与才干,在拥有精锐的雄兵和齐燕赵国的地盘,趁此两雄相争之际你挥兵占据北方,谁又能阻挡你的发展呢?我听说放弃上天给予的机遇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时机到了没有把握住,会因优柔寡断而遭殃,希望你能仔细思考我的建议。”
秦末汉初的诸侯王拥有自己的王国和军队。诸侯王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如果有诸侯的存在汉帝国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统一。
经历春秋战国四百年的乱世,形成统一的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秦皇汉武这些英雄人物的顺势而为当然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原因,然而王后将相也并不是创造历史的全部动力。有幸的是两千年后的历史学家却能以上下两千年的科学眼光赋予历史一种新的时代视点。抛开历史英雄人物,让我们了解到形成历史统一的其他原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有其自然地理的原因,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大河给国家的统一注入了积极的因素。
在秦统一中国的年前,中国的大地上存在着一百多个国家,由于没有统一的治河手段致使沿河两岸的国家饱受河水泛滥的摧残,一条夹带5%河沙的泥流已属少见,而黄河的带沙量竟达到过46%,于是黄河经常淤涩河床溃决泛滥。史书上记载,齐国的国王曾经召集诸侯盟誓,盟誓中这样言道,黄河沿岸的诸侯国应该放弃国界的概念共同治理黄河。这次诸侯大会被称为“葵丘之盟”,它反应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中央集权就难以动员一切资源,集合全国的人力对黄河进行治理。于是在上千年的时间里,统一中国的观点在与黄河的不断斗争中逐渐酝酿起来。
当然经过春秋战国四百年的乱世,人民也都普遍向往平稳安定的生活。第一个提出中国大一统观点的是儒学“亚圣”孟子,他提出天下必须定于一。他认为当天下只有一个国家的时候,就能够摆脱战争迎来和平。这是在中国史集上第一次出现大一统观点字样。
取代了秦建立了汉帝国的刘邦,不见的能认识到大势所趋,但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皇权,消灭割据力量,这位平民皇帝准备向诸侯发动攻击。不仅是刘邦,他的皇后吕雉,丞相萧何同样认识到诸侯王对中央政府的潜在威胁,消灭诸侯王的行动与建立国家几乎同时展开来。
在八位诸侯王中,他们最担心的是第一名将韩信,干掉韩信的密谋迅速在三人中达成共识。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说改封为楚王的韩信要造反,这为皇帝酝酿已久的削藩行动提供了借口,于是刘邦立急召开军事会议,诸将纷纷要求出兵,唯有谋士陈平不同意,“陛下的士兵比楚王韩信的士兵如何?”汉祖答曰:比不上。“陛下手下的大将有没有比韩信更有军事头脑?”答曰:差的太远。“如今兵不行,将也不如韩信,我们发兵去攻打他们是把战争当儿戏呀!我认为陛下的处境很危险。”
汉祖问曰: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陈平回道:“如果韩信听说陛下去游玩,他一定会退掉事务到郊外去迎接你,拜见的时候陛下擒住他,只需要一个大力士就把事情完成了”。
就这样刘邦传檄诸侯说天子巡狩,请大家在陈地相聚,韩信也赶到陈地恭恭敬敬的在一边等候;刘邦在车里看到韩信,于是用眼色暗示武士,武士三下五除二将韩信捆绑起来。韩信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命运,“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天下已定,我当然也该死了。
当一个王国被中央政府削去以后,原王国的国土就被设立为郡,再有皇帝直接任命政府官员管理。灭楚分封设立郡县也并不是秦始皇发明的,最早的县与郡是产生于晋楚两国,在战国纷争的局势中,有远见的国君开始尝试分封王国之外的领地的治国办法;而郡县制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帝国的官职改革逐渐形成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丞相为百官之首,负责政府的全部工作。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帝国的军事。御史大夫是负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包括丞相在内。在三公之下设计九卿分管帝国的各种事务。
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是沛县的老乡,也是他最信任的大臣萧何。这位汉初最杰出的丞相特别擅长组织与管理上的工作,对待这位能臣刘邦的态度也是高深莫测。
公元前年,那时刘邦与项羽还在进行着争霸战争,萧何坐镇关中负责为前线招募士兵筹划粮草,刘邦曾数次派遣使者慰问丞相,承蒙主上如此看中,萧何不由有些得意起来。但是一位叫做宝升的谋士确认为危险即将来临,“汉王刘邦正在征战,吃不好睡不暖,但是数次派使者慰问你,这是怀疑你呢!我为你设想了一个办法,不如将你的兄弟子侄都送到汉王的军营里去汉王一定更加信任你”。
萧何如梦方醒,他立刻将家中能从军的男丁几十人系数送到前线,追随在刘邦的身边,表面从军,实际是放在刘邦身边的人质;丞相如此忠心,自然博得了刘邦的信任。
即使是最信任的大臣,主上都猜忌如是,不难看出这位布衣皇帝构建帝国的基本思路:对外废除分封,对内实行适合帝国管理的官僚制度。皇帝便能君临天下,集大权于一身?
公元前年,汉帝国十年,被夺取王位的韩信依然无法安然的度过余生。这一年刘邦在外征战,为了防止韩信的叛乱,刘邦的妻子与萧何定下计谋秘密将韩信诱到长乐宫中杀死。在韩信死后,刘邦捉捕了韩信的谋士蒯通,方才知道十年之前手握雄兵的韩信曾这样回绝了蒯通的建议,
“汉王对我情深义重,把他的乘车送给我,把他的衣服送给我,把他的食物送给我,我听说接受马车衣物的人要给人排忧解难,接受食物馈赠的人要为人去死,我怎么能因为向往利益而放弃信义呢!”
可见这位汉初第一名将在汉初刘邦最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背叛刘邦。
公元前年前后,西汉历史才刚刚得以展开,在如何废立分封制代之以一个政府的模式,更有效的为皇帝管理帝国?这个贯穿了整个帝制时代的古老命题也才刚刚开始。
在两千多年前,那个历史大变迁的时代,即便英雄如秦皇汉祖也不得不以求知的态度在实践中摸索出治国的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