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苏武牧羊,王兴家(绘)
“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被派遣出使匈奴。不料,却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九年。尽管苏武娶了匈奴妻子,但对大汉是忠心不二。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都不能使其屈服。我们在赞叹苏武高义的同时,似乎忘了一个人。此人就是与其同行的常惠,同样被匈奴扣留十九年。
而这个常惠,正是继苏武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外交家。此后,他数次出使乌孙,为大汉立下赫赫功勋。汉宣帝时为了表彰他,将其擢升为右将军。那么,这个常惠究竟是何许人也?
常惠,并州太原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人。生年不详,但卒于公元前46年。其一生主要活动于汉武帝、昭帝、宣帝时期。据史书记载,常惠幼年家境贫寒,是在饥饿与严寒中度过的。正是这种生活磨练了他吃苦耐劳、坚强果敢,寡言而决断的性格。由于其生性机敏,再加上勤奋好学。故而在成年之后,就步入了官场。
我们知道,匈奴一直是汉朝的边患。刘邦时期,虽然抗击过匈奴,却惨遭白登之围,不得不与匈奴和亲。而后,文帝、景帝都继承了这一国策。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而匈奴也日益猖獗。于是汉武帝便派出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也取得了巨大胜利。此时虽然是漠南无王庭,大汉北境的烽火得熄。但要想彻底灭掉匈奴也是不现实的。到了天汉元年(公元前),为巩固军事上取得的巨大胜利,汉武帝决定不再对匈奴用兵,而是采取和盟的政策。
是时,汉武帝任命中郎将苏武为正使,手持汉节,出使匈奴。这时,有一个年轻人向汉武帝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前往。汉武帝被他的热情所打动,于是便欣然允诺。就这样,常惠怀揣着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作为苏武的副使与其一同出使匈奴。谁料,匈奴竟然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不愿与大汉和谈,并且扣留了苏武一行。匈奴单于欲以高官厚禄拉拢苏武和常惠,但二人心怀忠义、一心向汉,丝毫不为所动。匈奴单于几次无功而返,并遭到了苏武的辱骂,遂恼羞成怒。而后,为了消磨其意志,匈奴单于决定将苏武和常惠分而治之。于是,将苏武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将常惠囚禁于官府牢狱,并以繁重的劳役折磨其肉体。妄图以此使二人精神崩溃,彻底投降匈奴。
但不论怎么说,苏武被流放到北海。除了忍受严寒、凄凉孤苦外,还是有很大自由的。而常惠呢,此时完全沦为匈奴达官的宫廷奴隶,别说自由了,连生命都是朝不虑夕!然而,常惠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堂堂的大汉使节,身上肩负着皇帝的重要使命。他坚定不移地遵循着“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数次挫败了匈奴的威逼利诱。就这样,坚持了十九年。
幸运的是,此时汉昭帝即位,汉匈两国关系重归于好。于是,匈奴单于为表其诚意,遂将囚禁了十九年之久的汉使苏武和常惠释放,并赠以厚礼,将二人护送归国。
常惠归汉之后,见到阔别十九年的故乡长安,一时泪如泉涌。常惠受到满朝文武的一致称赞,汉昭帝亦感念其气节,授予其光禄大夫一职。主要是作为处理匈奴问题的顾问。等到汉宣帝即位以后,汉匈关系再趋紧张,屡有边事发生。汉宣帝为了联合西域诸国一起抵抗匈奴,彻底消除边患,便派遣常惠为校尉,持节出使乌孙,约其共同抗击匈奴。
而此时的乌孙,定都赤谷城。作为游牧民族,经常受到匈奴的侵袭,不得不屡屡搬迁。但对匈奴是敢怒不敢言,为求自保,对于常惠提出共同抗击匈奴的盟约,也常常是举棋不定。常惠了解乌孙王的心思后,便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说:“大王,匈奴不除,终为祸患,贵国也会长期不得安宁。想我大汉,天威所至,无往不胜。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两位将军北击匈奴,使得漠南无王庭,数十年之内,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等到扫清匈奴这一障碍后,打通商路,发展我大汉同西域诸国的贸易,最终将富裕贵国,造福两国人民。大王您何乐而不为呢?”陈明利弊后,乌孙王被常惠的话打动了,答应愿与大汉结盟,共抗匈奴。
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汉朝发兵十六万,分五路并进攻打匈奴。这次对匈奴的作战,不仅是汉宣帝时期规模最大,而且是两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兵活动。与此同时,汉宣帝派遣常惠前往乌孙夹击匈奴。如此展开猛烈的钳形攻势。匈奴畏惧大汉铁骑,于是一路西遁,不料却被常惠打得大败,损失牛羊财物无数。第二年,恼羞成怒的匈奴单于决定找乌孙报仇,但是遇到大雪,生还者不及十一。再加上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
这场战役,对汉朝来说,可谓是大获全胜。此战使得匈奴元气大伤。自此,北境之患得以肃清;丝绸之路重新得以开通,大汉同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日益繁荣。汉宣帝为了褒奖常惠立下的赫赫战功,便封其为长罗侯。不久,苏武去世。常惠接替了苏武典属国之职,专门处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外交事务,成为继苏武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外交家。常惠为处理汉朝与西域诸国和北方匈奴各部族间的外交关系,可谓是潜心尽职,功绩卓著。史称其“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
到了汉宣帝甘露年间,又擢升其为右将军。后来汉宣帝驾崩,常惠又在汉元帝朝为官。三年后,征战一生的常惠去世。朝廷为其赐谥号曰:“壮武侯”。这一殊荣一直传到了曾孙辈,到了汉光武帝时才终止。
想想常惠这一生,也的确是个奇迹,从一介平民得以立功域外被封为侯。可见此时的汉朝确实是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国家对外交人才极为重视,辄以封侯。难怪东汉的班超会投笔从戎。唐代的李贺会豪情万丈地吟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画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总之,汉代是一个武功张扬的时代。正是这一强盛的时代造就了一批批立功域外、马上封侯的外交人才,而常惠便是其中的一个。我们在记住苏武的同时,似乎也不应该忘记他!
作者:东园公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