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原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除了灿烂光辉的文明,我国自古以来以来就非常重视史书的编写工作,上古时代就有专门记录历史的官职,从未中断过。
可以说在很多地方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有了丰富的历史记录,甚至有些国家的历史完全没有留下记录,要靠着中国的记录才能理清楚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印度就曾经靠着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才补上了自己国家一段很重要的历史。
在重要的历史记载中,除了有卷帙浩繁的文字记录意外,绘画雕塑建筑等形式也为记录历史保留了非常重要的形式,尤其是可以通过这些其他的形式比文字更直观的看到感受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翻开大唐盛世很多东西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文字记录的多么优美,我们也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想象,感受一下大唐的气势恢宏,但有一组图片却能非常直观的让我们感受到大唐的那种博大的胸怀和开国的盛况,这一组图片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
(1)战马之歌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我们每每想到唐朝铺面而来的都是那种磅礴大气,这样的一种朝代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唐朝的开创者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呢?
唐朝的立国之基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就是南北朝时期的那个统一了北方的草原民族,在无数次试炼和磨合之后,北魏创制了一套非常合理的制度,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这两种文明的积极性,八柱国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个制度就不展开讲了,你知道知道李渊的父亲就是八柱国之一就可以了。
之后的北周和隋朝都完整了继承了这一套制度,隋朝更是结束了长达四百年的大分裂,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可以二世而亡,随着崛起的唐朝跟隋朝基本上都是同宗同源,隋炀帝还是李渊的表哥,所以唐朝的立国之基,就是包含了农耕跟游牧的两种基因,从一开始就展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当然了,空谈个各种文化制度气质在立国之处都是白扯,唐高祖李渊于公元五月,废掉傀儡隋恭帝,正式登上皇帝之位,建国号为唐,改元武德。
历来都重视的年号的中国从这个年号中你就能感受到那种肃杀之气,武德元年唐帝国正式建立,但面对的挑战却是巨大的,各路割据军阀依旧是虎视眈眈,唐只能算是各路军阀中势力比较大的一个,所以干脆以“武德”作为自己的年号,明白告诉天下,天下大乱以武统之。
当时唐政权周围存在着几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东面有隋朝官僚王世充建立的郑政权、魏公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他们占据中原洛阳一带,不断交战;窦建德领导的人马占据河北,并建立了夏政权。
北面有依附突厥自称皇帝的刘武周武装势力,不断南下,并进占唐根据地太原;梁师都建立的梁政权,占据北面朔方、延安等郡。西北有“西秦霸王”薛举、薛仁杲父子,占有陇西之地,号称军士三十万,并向东推进,欲取关中;“河西大凉王”李轨,占据河西五郡。南方则有杜伏威军占据江淮一带。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和强劲的对手,李唐政权经过六七年东征西战,基本统一了中原与南方。这场中原逐鹿之战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告终,这其中以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功劳最大,并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和班底,最终发动玄武门之变,正是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唐太宗。
唐太宗多年马上征战,打下了赫赫军功形成了自己的威望和班底,尽管玄武门之变肯定不是像他宣称的那样是出于无奈,但李世民在征战过程中形成的军事势力和班底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李世民正是靠着这些才登上的皇位,军功和势力才是一切最好的证明。
(2)战马之魂
唐太宗上台之后搞了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什么程咬金呀尉迟恭呀这些大家熟悉的名将都在其中,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大家不熟悉的是,除了这些常规的操作之外,李世民还做了一件后代帝王基本上不做的事情,那就是下令将陪伴自己一生征战的六匹战马做成浮雕,永远的陪伴自己。
李世民一生征战,晚年又曾远征高丽,成败得失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凌烟阁的那些功臣们,最终也会渐行渐远,只有自己曾经的战马才是对自己不离不弃的,陪伴自己征战四方,只有让它们最终在陵寝前陪着自己,或许是对自己一生最好的解读吧。
这六匹守护在李世民墓室的战马,就是非常著名的昭陵六骏,文字可以改写,历史可以修饰,但只有你真的面对面看到这些昭陵六骏的时候,你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李世民这一生的经历,作为一代地外最终选择了战马陪伴自己,这一点已经足够说明李世民上位靠的就是无可比拟的军功,他最在乎和最信任的也就是这些战马,只有这些战马才是自己一生荣耀最好的证明。
这些战马形态各异,但分明都是魂健有力的,其中还有中箭的,但依然是呈现不屈的姿态,这种最后的陪伴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说明,才是一个时代气质最有力的展现。
一个王朝的开创者,最终将战马甚至是受伤的战马最为自己的最终陪伴,这就是唐朝立国之初的气象,以军功立国以战马终生,这就是一代帝王最终的选择,比起那些要什么金银陪葬和装饰的帝王,不知道要高明多少。
(3)战马之功
这些马都是非常鲜活的生命,太宗一生征战,遇到的险情更是无数,这六匹马不仅陪太宗征战,还有好几次救过太宗的命,甚至可以说是替李世明挡了夺命的箭,太宗有感于马的恩情,命人详细的记录他们的事迹:
白蹄乌,武德元年李世民与薛仁杲作战时所骑。
特勒骠,武德二年李世民与宋金刚作战时所骑。
飒露紫,武德四年唐军攻打东都洛阳,李世民与王世充作战时所骑,马前胸中箭,被丘行恭救援脱险,所以石像雕刻了丘行恭为马拔箭的形象。
青骓,李世民与窦建德在虎牢作战时所骑,当时马身中五箭。
什伐赤,也是与窦建德在虎牢作战时所骑,马臀部曾连中五箭。
“拳毛騧,武德五年李世民与刘黑闼在洺水激战时所骑,马中九箭而死。
像不像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和他们最终战死时候的事迹,对战马如此重视的帝王恐怕也就只有李世民了恶,因为只有他才明白,李唐江山的来之不易和这些战马的赫赫战功。
(4)以马之名
你不要以为这只是普普通通的六匹马,这六匹马都是有故事和名字的,每一匹都有名字和故事,他们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样,都有着自己的一段往事和光辉功业。
这六匹马的名字都很特别“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这些有名有姓的战马,能够流传至今,还要感谢一下大画家阎立本,是他惟妙惟肖的保留了这些马的样子,并得到了太宗的认可。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这几匹马的名字看起来有些怪呢,三国时期的像什么赤兔的卢绝影爪黄飞电什么的,大家一看就能理解,很多都是以马的颜色或者速度来命名,但太宗这几匹马,有些名字还能看的动,为什么有些马的名字如此费解呢?
如果你能看到这一层,那么恭喜你,你看到了事物的本质,看到了这昭陵六骏背后的故事,任何一种表象你看透之后,都能让你更深刻的理解背后的真相。
有几个名字你之所以看起来奇怪,是因为他们是音译过来的,换句话说他们是胡马,是太宗直接从游牧民族手里买过来来,但并没有给他该名字,而是直接用了原来的名字,从这一个细节分明就能感受到唐朝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的气质,那就是无比自信和兼容并包。
李世民是唐太宗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称号叫做天可汗,意思就是游牧民族最高的领袖,一般游牧民族的领袖叫做什么可汗,而把李世民叫做天可汗足见李世民在当时游牧民族心中的地位。
正是有了这种来者不拒的心态,唐朝最终开创了一代盛事,长安也成为了当时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大都市,外国人来华做生意的比比皆是,甚至是做到高官的也大有人在,这就是大唐的气象,这就是自信的表现。
昭陵六骏,描绘一群不屈的战马,同时也传达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看重军功重视军马,同时又有着包容的心态,这样的唐王朝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盛事。
总结:一副昭陵六骏,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唐初的战况和背后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是整个盛唐气象的浓缩,图像有着文字所无法替代的直观感受,认真的再看一眼这幅昭陵六骏,仿佛大唐的气象触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