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宁,兰州漫游散记 [复制链接]

1#

序言

对祖国的大西北始终向往,且怀着敬畏的心。直到真正有空闲才策划到此一游。年7月家中晚辈有人出差到西宁,回来后和我讲述青海湖的美景;使我怦然心动,趁暑期刚刚结束,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前的空档,我谋划并实施了一次大跨度的旅行。行程如下:9月2日城铁+飞机天津/北京南北京(南苑)飞西宁(曹家堡),入住锦江之星五四西路师范大学店;9月3日青海湖一日游;9月4日自由行游览塔尔寺,逛超市;9月5日乘T次硬卧西宁西/兰州抵达兰州,入住锦江之星兰州车站店,安排一日游行程;9月6日游览刘家峡水库/炳灵寺(一日游);9月7日市内休整,逛华润超市、农贸市场;9月8日游览景泰黄河石林(一日游);9月9日游览兰州黄河河滨景点:黄河母亲、水车园。9月10日上午,游览五泉山公园;下午乘T次软卧兰州/北京西返程。9月11日北京换乘城铁返回天津10天总计花费人民币:8,元/2人

青海湖

青海湖一日游,首站经过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多年的历史,自西汉以来,这里便逐渐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城内宽约6米、长不足千米的主街,连接着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署等建筑群,展示了湟源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

丹噶尔古城街上的商铺

丹噶尔古城的名小吃,但我没有勇气品尝。

文庙

去青海湖的路上,顺便参观赞布林卡,说是文成公主去西藏时在中原最后的驿站。

赞布林卡意为藏王园林,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派人在汉藏交界处修建的行宫,以供文成公主在进藏前能暂住休息,逐渐适应藏区气候。据说文成公主在此地住了两年。大殿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的塑像。大殿规模不大,但塑像、壁画、唐卡较为精致,据说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玉身像内有和田玉阿弥陀佛和如来佛,佛体内还藏有佛主舍利子。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海拔最高为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米,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日月山不仅有恢宏的历史意义,它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青海湖面积平方公里,海拔3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际重要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和“国家旅游名片”。我们到的是二郎剑景区,这里原来是我国第一个鱼雷发射实验基地,退役后开发成为旅游景区。据说,青海湖会呈现七种颜色,我们在景区的游览过程中,经历了风雨和瞬间的阳光,看到了蓝、绿、白、灰等几种颜色,也算不虚此行了。

青海湖国际雕塑展的雕塑群---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雕塑

青海湖国际雕塑展的雕塑群---法兰西史诗《罗兰之歌》雕塑

青海湖边,格桑花衬托着金黄色的草地、房舍、绿树、淡青色的湖水、灰色的天空;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

高高的塔楼耸立在湖边,多么像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

远远地望见广袤的青海湖,我不禁想大声呼唤:青海湖,我来了!

现今,青海湖成为海鸥等四类夏候鸟世界最大繁殖地。即使在这麽恶劣的天气里,也随处可见海鸥在觅食......

栈道东侧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雕像。据说青海湖便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这尊西王母雕塑便是在述说这个故事......

而面对西王母雕像的反方向的栈道尽头则另是一番景象。

其实不用看到这块篆刻着“青海湖”三个红色大字的石头,我们也知道这里是浩瀚的青海湖......

经幡和白塔强烈昭示着,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地盘......

水上滑翔娱乐设施,在这狂暴的天气里,毫无用武之地......

鱼雷发射试验场(曾经的海军基地)已经成为过去式......

在恶劣的天气里,青海湖的景色似乎更加壮美......

朋友,你来看---祁连雪山似乎在云卷云舒中起舞歌唱......

爱美的人---湖边一位孤独的摄影师正弯腰把镜头瞄准那艘疾驶的快艇......

青海湖景区的商家,从来不会忘记推销当地物产,因为这是她们的天职......

别了!大美青海湖!你的美丽让我震撼!你的魅力让我难以忘怀!再见!我在心底问自己,何日君再来......

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西宁南部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隅莲花山中。塔尔寺藏文名称贡本贤巴林,即十万狮子吼佛弥勒洲;始建公元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以及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创者宗喀巴诞生地;全寺占地多亩,主体建筑37座,殿堂、僧舍余间,主殿是大金瓦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经堂;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寺内设四大学院:显宗、密宗、时轮、医明;该寺在全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

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壁画是各殿宇墙壁上的绘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壁画画风属喇嘛教宗教画系,与汉画有些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大多取材于佛经黄教诸密乘经典,画面情节属黄教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

红衣喇嘛塔尔寺的喇嘛有八百多名,而鼎盛时僧众多达三千六百名。喇嘛们都穿着绛红袈裟,露出胳膊。据说这种式样的袈裟,是释迦牟尼设计的,故无论寒冬酷暑都要这样穿。寺中喇嘛们必修的功课之一是“辩经”。按通俗解释,“辩经”就是讨论,不过辩论双方所使用的语句不能是平日里的“白话”而须是经文,也就像汉语里的文言文。辩论时,一方席地而坐,一方站立,两相摩拳擦掌互为问答,在问答中释疑解惑。

原来红衣喇嘛的帽子可以这样戴来避雨?

弥勒殿始建于火牛年(明万历五年)。由大禅师仁钦宗哲主持修建,为塔尔寺最早的正式佛殿,该殿是座两层歇山顶汉宫殿式建筑,高13米左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5间,进深5间,面积为平方米。15根藏式八椤柱承飞檐,起斗拱,精雕细刻,着彩饰花,粉金绣文,形成回廊殿,间竖嘛呢经轮8对,随信徒转动,吱吱作响。大殿门楣上挂有“佛日重旭”匾额,殿内正中为弥勒佛坐像。殿名由主供弥勒而得。该像泥塑镀金,高近5米,具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遗风。弥勒佛盘膝而坐,体态庄重自然,表情慈祥而庄重,充满神韵。背光光圈宏大,镀金箔,光焰远射,表现了佛法宏扬,并寓意五谷丰登、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以及光明灿烂的太平盛景。佛像左首为塔尔寺创建者仁钦宗哲的灵骨塔,右侧为塔尔寺第一任法台根本上师沃赛嘉措的灵骨塔;柱下供有一尊双手合十、食指微翘的金刚佛像,手背上铸有“明嘉靖二十三年吉月”字样,据说是得于建殿之初整地基时的文物。殿门两侧的两块藏文石碑清晰地记载了九世班禅在-年驻锡塔尔寺的活动及清宣统元年班禅大师、章嘉国师、巴周活佛捐银修葺佛堂之史事等内容,为研究近代塔尔寺的重要资料。

虔诚的信徒......

除喇嘛外,每日塔尔寺中善男信女川流不息,四处匍匐膜拜。其膜拜之势,先双手合十置于头顶,经头、口、鼻、心,再全身伏地,伏地时双手、双脚和头顶都要与地相接,即五体投地,双手再分开摩地到头顶合十。膜拜者要拖鞋去袜,头着地处放置垫子,双手套上厚布,天长地久,摩擦过的地板上出现了两道深深的凹槽,真是虔诚与体力的结合。

转经筒......

度母殿

度母殿

大拉浪由经堂、华门、牌坊3座殿堂组成,为汉藏合璧式建筑,是塔尔寺总法台的居住处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辩经”之后喇嘛们就赶往塔尔寺最宏伟的建筑--大经堂。

拜谒塔尔寺后,昱日我们登程离开西宁,前往兰州,在疾驰的火车上,我们看到了祖国大西北山川的壮美。

7年改造完成的兰青线其中青海境内.5公里。设计时速—公里/小时,采用双线绕行的线路55.4公里,采用单线绕行的26.3公里,与既有线并肩地段22.8公里。输送能力每天客车30对,每年输送货物量万吨。

刘家峡

黄河刘家峡水库。肮脏的垃圾占据大片水面。刘家峡水库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座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炳灵寺,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从兰州出发乘车行75公里,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换乘游艇,经过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即可到达。我们就乘坐这样的快艇,在刘家峡水库中疾驶约1个小时,前往炳灵寺石窟。

乘坐快艇,在刘家峡水库中拍摄到的,奇异地质地貌,红色丹霞地貌。

透过快艇舷窗我们看到了即将拜谒的炳灵寺石窟外景。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16国时期。炳灵寺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多年历史。

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以下寺最为壮观,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石窟悬崖上有石刻大佛像一尊;悬崖旁边矗立着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清水秀,峰险石奇。乘坐游艇可以直接到达石窟码头。历史变迁,炳灵寺屡遭战火破坏,栈道毁坏。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颁发通知,正式公布炳灵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炳灵寺文物保管所,修建了防洪大堤,并在沟中架起了一座15米的独孔水泥雕栏桥。

走进炳灵寺的路上,我们发现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迷人的湾;一侧群山壁立(炳灵石林),一侧绿树沙洲。

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炳灵寺石窟雕像躯,其中石像躯,泥塑82躯,主要人物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无量寿佛、弥勒佛以及各种菩萨、佛等。型概括,手法简练,肢体半裸,衣裙飞动,姿态优雅,静中有动,比例协调,充分体现西北浑厚粗犷之神韵。

炳灵寺窟雕塑欣赏......

炳灵寺窟雕塑欣赏......

炳灵寺窟雕塑欣赏......

炳灵寺窟雕塑欣赏......

可惜,时运不济。这尊最大的佛像,正在修缮之中,未能见到真身......

炳灵寺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以下寺最为壮观,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图中的电瓶车,载着我们参观上寺、洞沟等景点。

2年1月30日甘肃新闻报道:在著名的黄河三峡旅游区,一尊被35年前分体搬迁的睡佛,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现已搬迁归位。这尊我国最早的涅像有极高的价值,它的重现既成为文物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同时也为炳灵寺窟区增添了一处极有价值的旅游景点。这尊涅像始建于公元年前后,身长8.60米,是我国唯一的一尊北魏时期的涅像。于7年因刘家峡蓄水而搬迁,自年开台,在甘肃省文物局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