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元史卷二唐末群雄割据 [复制链接]

1#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抵御叛军在各地的凌厉攻势,朝廷将藩镇制度拓展到了内地,并最终推向全国,一时间,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和湖北等地区内出现了大量节度、防御和团练等规模不等的大小军镇,这些军镇在平定叛乱和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权力不断强化,势力日益增长,最终构成了唐朝末年的藩镇主体。

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藩镇都不奉朝廷诏命,大多数藩镇都还接受朝廷任命,服从朝廷指挥,并且向中央纳税供赋,实际真正割据的,只有河朔三镇及周边的个别节度。安史之乱平定后,朝廷无力处置坐大的地方实力派和大量安史降兵,便以赏功为名,授予这些势力头目以节度使称号。其中河朔之地,先后有安史降将李怀先被封为卢龙(今北京)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大名)节度使,薛嵩为相卫(今河南安阳)节度使,共有四镇。后来相卫为魏博所吞并,又成三镇,这三镇虽名义上归于中央统辖,实则完全独立,节度权柄大都是父子相承或大将代立,朝廷根本就无权干涉。

除此之外,一些依仗自身军事实力而短期割据的藩镇也不时出现。淄青(今山东青州)节度使李正己割据山东世袭三代,山南东道(今湖北襄阳)节度使梁崇义割据湖北西北部达十九年,淮西(今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希烈曾据镇称王,与河北及淄青四镇遥相呼应对抗中央。唐德宗执政时期,曾调集与淮西相邻的诸道兵马讨伐李希烈,但受调的各路藩镇兵马都力图保存实力、畏缩不前。在此期间,又相继发生了泾原兵京师叛乱、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乱,德宗几度被迫从京城出逃,朝廷的统御力和号召力被大大削弱,不得已再次对藩镇采取妥协政策,以缓和矛盾、积蓄力量。

到唐宪宗即位,经过十多年军事和财富的积累,朝廷已经有了同割据藩镇相抗衡的力量,于是朝廷便派兵先后平定了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刘辟、夏绥(今陕西靖边)节度使杨惠琳和镇海(今江苏镇江)节度使李锜的割据叛乱,并着手收复河朔。恰逢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在士兵簇拥下自立为留后。宪宗没有照例批准,而是派出军队讨伐王承宗,不料唐军被成德军击败,宪宗只得允许王承宗继任成德节度使。三年后,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去,魏博军大将田兴有心向唐,与朝廷联络表示归顺,将田季安的幼子田从谏送入长安,还请求朝廷派出官吏执掌魏博,长期割据的河北三镇出现了突破口。

不久后,淮西节度使的继任者大将吴少阳死去,其子吴元济也自行继任。宪宗再度不允,并调拨邻近的各州军队围攻淮西。朝廷的锋芒让一些长期独立的藩镇感到恐慌,所谓唇亡齿寒,为阻止朝廷对割据藩镇的瓦解削弱,淄青和成德两藩镇暗中支持淮西,随即造成了割据藩镇和中央朝廷的一场决战。由于进攻过程中部分地方兵马的迟疑和蛇鼠两端,这场战争打了整整四年,直到唐邓节度使李愬“雪夜下蔡州”,方才取得胜利。次年,宪宗又发兵攻打淄青,淄青将领刘悟杀了节度使李师道投降了唐军。强大震慑下,承德节度使王承宗、卢龙节度使刘总相继入朝请辞,朝廷另外委派官员接收河朔,河朔三镇重归中央统辖。

可好景不长,等到唐宪宗被宦官毒杀,继任的唐穆宗便推行起削减兵员的政策,加上朝廷委派在河朔的各级官员将三镇吏民视作“降虏”,加倍压迫盘剥,最终导致卢龙兵变的发生。叛乱者囚杀了朝廷任命的官吏,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官军,紧接着,成德、魏博也陆续响应,据镇复叛,河北三镇又陷入脱离中央的割据局面。而此时的朝廷已是自顾不暇,更别说整顿力量收复河朔了,藩镇割据的顽疾又卷土重来。等到唐僖宗即位,中央朝廷已是奄奄一息,社会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旋即便爆发了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王仙芝、黄巢起义。朝廷征调各地藩镇镇压起义,但貌合神离的各地藩镇们却并不积极,许多节镇反而借机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割据者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长起来。

到公元年时候,黄巢大军攻破长安,中央政权分崩离析,至此中原大乱、礼崩乐坏,藩镇豪杰割据地方,相互征讨攻伐,这些人虽然名义上以藩镇节度相称,但已经与独立王国没有区别了。其中沙陀人李克用占据了河东(今山西中部),称晋王。黄巢降将朱全忠占据河南(今河南、山东),称梁王。唐末旧勋李茂贞占据凤翔(今陕西关中西部),称岐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占据两川和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称蜀王。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占据淮南、江西(今江西、安徽及江苏大半),称吴王。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占据两浙(今浙江及江苏小半),称吴越王。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占据幽州(今北京),称燕王。威武节度使王潮、其弟审知占据福建,称闽王。武安节度使马殷占据湖南,称楚王。清海节度使刘隐、其弟刘岩占据岭南(今两广与越南北部),称汉帝。除此之外还有割据一州一城者,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其中因为晋、梁占据中原地区,两者实力相当,长期对抗相持。梁在对抗中逐渐占据了上风,河北各镇多向梁称臣,梁王朱全忠(即朱温)便篡夺了大唐年号,自称皇帝,并更名为朱晃,建都汴州,以开封为东都、洛阳为西都,朱温便是后梁太祖。

朱温称帝后,各地藩镇由于畏惧梁的强大,纷纷尊奉其为正统,只有晋、岐、吴、蜀还在沿用唐朝年号。吴、蜀两藩发布檄文要兴复大唐正统,却没有得到其他藩镇响应,于是蜀王王建便也起了自立的心思,他向晋王李克用修书,请求各自称帝一方。李克用回复道:我誓言此生都不敢失节。于是王建自立为帝,建国号为蜀,为前蜀高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