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ww.bdfyy999.com/m/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筑长城、建阿房、造坟墓,征用劳力数百万。
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一人犯法,全家受连,致使民不聊生、哀声怨道。可以说,秦朝暴政已经超出了百姓所能承受的限度。
秦二世元年(前年)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其中有楚国的项梁、项羽及沛县的刘邦。
项羽随叔父项梁,刺杀太守殷通,独自斩杀卫兵近百人,一举夺兵,第一次展现了他的勇敢和魄力!就此24岁的项羽,一跃成为副统帅,登上了军事革命的历史舞台。
巨鹿之战,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一举歼灭王离军,并迫使章邯及二十万秦军投降,自此领导各路诸侯,称霸天下。
彭城之战,项羽以3万军兵击溃刘邦56万大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
那么“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的项羽,为何却败给了刘邦?
1
缺乏政治谋略
说起刘邦和项羽,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鸿门宴”。
我们都知道“鸿门宴”,是一场不好吃的饭局。但这场饭局并不是项羽为刘邦准备的,而是刘邦自己找上门的。
“鸿门宴”前,刘邦破咸阳、封函谷关,将楚军拒之门外,加之刘邦手下曹无伤说:“沛公打算做关中王,任命子婴作丞相。”项羽大怒,下军令,第二天一早攻打刘邦。
项伯得知,夜间张良,劝其撤离,泄露军机于刘邦。刘邦以口腹蜜剑之语,蒙骗项伯,项伯劝说刘邦上门请罪,并游说项羽:“今有大功而攻之,不义也”,项羽因此撤销攻打刘邦,这才有了千古流传的“鸿门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上,刘邦以叙旧、示弱的方式,抬高项羽的地位,一番虚情假意后,项羽竟出卖透漏军情给他的曹无伤。
樊哙曰:“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之后樊哙入席后一番慷慨陈词,使项羽羞愧的竟无颜以对,只曰:“坐!”
项羽虽糊涂,但他的谋士范增却清楚的很,于是便有了而今广为流传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以舞剑为由斩杀刘邦时,项伯却用以身相挡,致使斩首行动失败。席间刘邦以小便为由就此逃走,无疑放虎归山。
“鸿门宴”前后,项羽撤销攻打刘邦、出卖曹无伤一系列的表现,都证明了项羽政治上的幼稚,是他败给刘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
各路诸侯分封不当
项羽在灭秦后,没有选择当皇帝,而是分天下、封王侯,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天下诸侯,并没有因为项羽的分封而存感激之情,相反他们共同的敌人秦朝已不复存在,剩下的也只有利益相争。
在项伯的游说下,项羽将汉中加封给了刘邦,这是项羽分封时所犯大错。领域的扩张代表人力、物力、粮草的加增。
此外,汉中与关中仅隔了一个秦岭,无疑对刘邦夺取关中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从汉中打出去的。
其他诸侯的分封,错将章邯分到关中,因关中二十万秦兵一夜被坑杀,导致关中百姓对章邯恨之入骨,自然都有反叛之心。
未分封的田荣成了第一个反楚的,他还资助彭越、陈余反叛,还写信给刘邦,和刘邦联合反叛。
可以说,项羽的分封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之却添了不少乱。说到底,时势已变,顺应秦灭亡后的时势成为天下新主,这是历史的必然,项羽没有选择做皇帝,就注定会失败。
3
刚愎自负目空一切
清代历史学者李晓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不可否认,项羽确实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天才。24岁做副统帅,27做诸侯盟主,主持国家大政。
少年得志,桀骜不顺,目空一切。他看不到周围的有识之士,听不进别人的直言进谏。
韩信曾为项羽帐下知己,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被楚而归汉”。
项羽入关后,有人建议他在此定都,因关中阻山河四塞,土地肥饶,称霸更易。项羽虽觉得有道理却没有采纳,于是就有了“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给建议的人,因“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传入项羽耳中,随后被烹。沐猴而冠的说者,稍微有一点逆言就“烹”,可想而知,谁敢直言进谏项羽?
转过来再看刘邦,行军打仗他不如韩信,治国理财他不如萧何,运筹帷幄他不如张良,但是会用人,会问他会为之奈何?项羽凭一己之力,又怎么胜过那么多有识之士。
项羽的军事天才和少年得志,错使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刚愎自负目空一切使他错过了一大批谋士,同时江山也与他失之交臂。
4
过度信项伯而疑范增
项羽生性多疑,面对多次坏了他大事的项伯,竟毫无察觉!项伯夜见张良,将军机泄密给刘邦,并说服项羽不攻打汉中。“鸿门宴”上,项伯替刘邦挡剑,导致斩首行动失败。
项伯收受张良贿赂,说服项羽将汉中加封给刘邦,有通敌之罪。项羽要烹刘邦的父亲时,项伯对项羽说:“天下事未可知,虽杀之,未有果?”这时,项伯已开始为今后的生存做打算了,项羽赢他做大官,刘邦赢能换平安。项羽在亲情的把握度上,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楚汉相争,荥阳之战前,项羽因陈平拙劣的反间计,居然弃用了他的谋士范增。
范增没有想到项羽竟会怀疑自己和刘邦有勾结,十分气愤,于是告老还乡。失去范增的项羽,在政治谋略上,更加逊色了。
刘邦曾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对项伯过度的信任,对范增的过度猜疑,都是他性格上的弱点,也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5
未曾开辟北方战场
楚汉相争,荥阳之战长达两年四个月。
期间彭越两次断项羽粮草,致使项羽不得不离开荥阳攻打彭越,刘邦两次趁机拿下荥阳。
项羽陷于荥阳之战时,韩信带兵北上,为汉军开辟了新的领域。项羽却不以为然,沉迷于斩首行动,认为只要杀掉刘邦就能改变战局。
彭越断粮、韩信灭齐,让项羽缺粮、少助,很难在战场上在和刘邦继续征战,在战略的优势更是在正悄然声息的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6
评价
项羽认为自己不需要甚至讨厌政治手段,单靠“力拔山兮气盖世”,专心做自己的马背英雄就能称霸天下。
说到底,项羽败就败在把武力看的太重了,而忽略了政治策略,加之性格上的弱点,最终败给了刘邦。这是项羽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值得我们永远汲取。
项羽虽败,灭秦的功勋却是不可磨灭的,依然是你我心中的英雄。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