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碾nián)中的“丿”指示有力的作用,地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运动和变化;“”十和二的合体,说明一年有十二个月;加点“丶”表示年有平年和闰年。借“碾”声说明地球能自转和绕太阳公转。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也就是说我们华夏民族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知道地球自传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比西方十六世纪(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早知三千多年。
年的本义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共十二个月。可引申为1.每年的,如年会、年鉴、年利、年薪;2.一年的开始,年节、新年;3.有关年节的(用品),如年画、年礼、年货;4.时期,时代,如近年、年华、年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年限、年深日久;5.收成,如年成、年景、年谨、荒年;6.岁数,如年纪、年事(岁数)、年高、年轮、年寿(人的寿命)、年力(年龄与精力)、年衰岁暮(年纪衰老,寿命将尽)、年在桑榆(比喻垂暮之年);7.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年、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8.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如年兄、年谊(同年登科的关系);9.姓。
《华夏上古志五千年演义》记载:做了首领的尧,仁德像苍天那样广大,无所不被;智慧像神灵那样微妙,无所不知。尧让重和黎专门负责观测天象,占卜天意。日久天长,重和黎居然成了两位天文学家呢!他们还把所掌握的天文知识传授给羲和、羲仲,让更多的人懂得天象。尧任命了农官后稷之后,农耕日渐发达,他也越觉得播种、收获,都须掌握四时,而是掌握四时必须懂得天象。于是,尧把羲和、羲仲等人召来,命羲和细心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民政部来制定历法,以便人们按时令从事生产。他命羲仲住到东方海滨,观察记录日出的方位与时间,以昼夜平分那天作为春分;命羲叔住到南方的明都,观察太阳如何向南移动,以定夏至;命和种住到西方的昧谷,专门测定日落,以定秋分;命和叔住到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移动的方位,以定冬至。尧分派完之后,又说道:“我告诉你们,大概可以日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闰月的办法去解决,这样,春夏秋冬就好确定了。确定了四季,自然就能确定出年来了。”这样的测量方法,有点物理学知识的就会明白,古人知道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道理了。
石碾的结构
石碾碾是新石器时代(距今年)的产生的。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由碾盘(碾台)、碾砣(碾磙子、碾碌碡)、碾框、碾管芯、碾棍孔、碾棍等组成。石碾分上下两部分,上面的叫碾砣,下面的叫碾盘。碾盘和碾砣的接触面上,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中间深两边浅的碾齿,而碾砣上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一边深一边浅的碾齿,用以磨碎粮食。碾砣被固定在碾框上(碾齿深的那头在中间),而碾框是用硬木(一般是枣木)做成的架子,呈四边形。碾砣两头的中央有两个向里凹的小圆坑,里面固定着一个小铁碗儿,叫碾脐;在碾框的对应位置固定着两个圆形铁棒,与碾脐相对,凹凸相合,能自由转动。碾框的一端,中间有一孔,套在碾管芯上,而碾管芯是固定在碾盘正中央的一根金属圆柱。碾框上一般还凿有两个碾棍孔。这一切组合就绪,再安上碾棍,这盘石碾就可以使用了。碾棍是两根一米左右的木棍,分别插在两个碾棍孔里,呈对角线分布。当逆时针推动碾棍,碾砣转动起来,石碾就开始工作了。使用一段时间后,碾齿被磨平了,需请石匠重新錾出碾齿来,赋予这种石制工具以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