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综艺《心动的offer》医学生季官宣,热搜一出,不少观众表示,期待能看到真实的医生日常。
但也有不少医学生纷纷发言表示,医生的日常,绝对不是一台综艺就可以呈现出来的。
恰好,阿信最近读了一本新书《外科的诞生》,深深意识到,我们能享受现代医学的治疗,背后有一段数百年来的坎坷之路。
[美]大卫·施耐德著张宁译
年9月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外科的诞生:从文艺复兴到移植手术革命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76.4购买
许多我们今天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医生手术前要消毒双手、要给病人打麻醉、心脏上可以安装人造支架、磨损的膝关节可以更换人工部件……
这些医疗知识或技术,在并不遥远的两三百年前,都被视作“异类”,被当做谋财害命的“创新”。
在过去的代人当中,只有最近的5代人才享有现代医学带来的福祉,而在此前医生的“照护”几乎毫无帮助,甚至可能致命。
阿信今天就像来讲讲,历史上那些真正的外科医生,是如何走过这一条坎坷之路的。
痴迷尸体的年轻人
在今天,医院,想到的八成是“有救了”,而在几百年前,生病的人去见医生,内心默念的都是“没救了”。
有的医生是手到病除,有的医生则是“手到命除”。中世纪时,不管什么疾病,最主要的疗法都是这四种:放血、催吐、验尿和灌肠。
这些医生救人不靠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并不知道人体结构是什么样的。
公元2世纪时,一位名为盖伦的医生,提出通过“解剖”来了解人体构造。但由于解剖人体是违法的,所以他只能解剖动物来进行学习,在获取了一些重要发现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少错误。
盖伦,图源:重庆数字科技馆
而这些错误,也一直被一代代医生们奉为圭臬,直到一些“异类”的出现。
年,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在布鲁塞尔出生,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也自然而然地选了学医。
由于根深蒂固的解剖禁令,地位显赫内科医生们往往是站在高台上,读着盖伦的理论,不屑于亲自执掌手术刀。
维萨里接受的正是这样的教学,他不需要自己动手,仅远远看着地位低下的外科医生和理发师做一些肤浅随意的器官展示。
维萨里,图源: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