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方情人节为什么比中国情人节更流行 [复制链接]

1#

文/李光斗

商业促销的力度今非昔比,但2月14日的情人节依然成为城中盛事:交通拥堵指数飙升,餐馆影院大排长龙、快捷酒店客房爆满………国潮热并没有让西方情人节式微,反而在各阶层大行其道。其实,中国也有自己的“情人节”,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始终没有象西方的情人节那样成行成市,形成共识。原因有四点;究其根本还在于市场营销推手的神奇运用。

首先,西方的情人节非常聚焦。

虽然有一些欧美国家传统的情人节原本并不是在2月14日,但渊源都大致相同,现都大一统聚集于2月14日,更利于在全球的大流行。情人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起源于公元年,以纪念宗教与爱情双料圣徒瓦伦丁为正义、为纯洁的爱而牺牲自己。

相比之下,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情人节,则较为分散,在历史上并没有及时固化为一个统一的日期。其一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以让古代平日不能出闺阁的女孩子们名正言顺地与陌生男子相会,其中私定终身的就不在少数;其三是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恰逢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最应景于红男绿女相会于河边,赠芍药定情。《诗经·郑风·溱洧》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唯美描述,可惜后来逐渐没落,没有成为中原的主流民俗节日;其三当属七夕节(七姐诞,农历七月初七),据考证传统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的专属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牛郎和织女的七夕鹊桥相会,拖儿带女也不方便,于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而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非常流行的情人节则是4月13至15日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成为男女互相表达爱意的狂欢节日。正因如此,中国的本土情人节相比之下有些分散,不像西方的情人节聚焦固定,所获得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