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元前311年,燕王姬哙做了一件事,没想 [复制链接]

1#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541715372409284&wfr=spider&for=pc

公元前年,燕王姬哙做了一件事,本以为会是双赢的局面,没想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更是把燕国也搭了进去。燕王姬哙是燕国的第三十八代君王,继位之后,与其他诸国联合攻打秦国,却以失败告终。

战争失败,对于本就贫瘠的燕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燕王姬哙敦厚爱民,算是明君,但当时诸国割据,强国环伺,燕国再不变革,就只有被占领。因此,燕王姬哙觉得,必须有一场大的变革来改变现状。但自己确实没有治国之才,因此他广纳贤臣,希望国家能得到改善。这时,一个叫子之的朝臣进入了他的视线,在观察过一段时间后,他果断提拨子之为燕国宰相。子之成为宰相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其中就有对百官的考核制度,这个制度一下,百官们都不敢懈怠,积极处理政务,朝堂也是一片清明,燕王姬哙对子之非常满意,越发的重用他。就在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出现了差错。子之的一个追随者鹿毛寿,一次和燕王论完事闲聊之时,开始给宰相子之叫屈。一番话下来,意思也就是,大王你重用宰相,说把国家托付给他,可是,朝臣们大都以太子马首是瞻,宰相处理国事,也是多有阻挠,这样下去,宰相对上太子,自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更不利于国家发展呀!燕王姬哙听后,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遂问其解决办法。鹿毛寿赶紧拍马屁,赞扬燕王品德高尚,而且爱民如子,真真的不可替代,可若真的希望国家强大,为什么不能效仿尧舜,禅位给宰相呢?禅位之后,宰相就拥有了实权,肯定能更好地实行政令。但凡有点头脑的皇帝,都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但是燕王姬哙则不然,他觉得自己真心为国,子之的政令已经有了成效,不能夭折,既然禅位给他对百姓好,自己也不能成为“绊脚石”,于是决定让出大王之位。他觉得这样,既能让子之大刀阔斧的改革,又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实在是双赢的局面。

因此,第二天早朝上,他就宣布,要禅位给宰相子之,拥护宰相的朝臣纷纷说:“大王英明。”在一片呼声当中,乍听到此消息的太子姬平,非常不忿,觉得父王受奸臣教唆,失去了判断,竟然做下如此儿戏的决定,所以他据理力争,反对燕王如此行事。可他不知,他越是如此,越是让燕王姬哙觉得太子阻拦变革,宰相行事艰难。燕王更加坚定了禅让的决定,甚至把大臣们的印信都交给了宰相,他自己退居人臣。不料,宰相子之执掌燕国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而太子姬平和将军市被密谋,想乘机杀了子之,重新拿回政权。但是,将军市被围攻王宫失败了,太子姬平得知后,震怒非常,杀了将军市被,于是,整个燕国更加混乱。

借此机会,早已虎视眈眈的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杀了燕王姬哙、子之、太子姬平,直至两年后,公子职上位,燕国才算暂时安定下来。燕王姬哙以为的双赢局面并没有出现,而因为他“理想主义”的做事风格,使得燕国陷入了混乱当中,赔了夫人又折兵,实在令人唏嘘。那燕王姬哙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大家怎么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