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郑庄公是春秋时期的小霸主,从哪里说起呢?郑国前三代国君均为周朝的卿士而权力很大。到郑庄公时期,周平王想要把一部分权利分给给西虢国,以削弱郑庄公的权利。庄公故而怨恨,平王笑着说“没有这回事”,故周朝与郑国互相交换人质,这就是周郑交质成语的由来,以前都是各诸侯单方面向周朝提交人质,而这次互换人质,郑庄公颠覆了以前的政治规则,可见郑庄公不再对王室毕恭毕敬了。
公元前年周桓王继位以后把政事交给虢公,再次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于是命令军队收割了周王室在温地的麦子,秋天又收了成周的禾苗。周和郑一改之前的和平局面开始交恶,这场交恶又促成了周郑交恶的成语的出现。周桓王对于庄公收割自己的庄稼很生气,公元前年周天子联合卫、宋、陈、蔡伐郑,围住郑国都城5天又撤军了,可见郑国坚不可摧。然而到了秋天诸侯联军再次伐郑,这次打败了郑国,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收割了郑国的庄稼。郑国不仅和周的关系愈加紧张而且也与周边的诸侯也结下了梁子。
公元前年郑庄公朝拜周桓王结果没有以礼相待,因为这个事,公元前年郑国派人到鲁国交换土地,以示对周天子的不满,因为诸侯之间交换土地是需要周天子同意审批的。此时郑国与周朝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了。公元前年周桓王又试图分割庄公的权力,郑庄公不再朝见天子,这下天子多没面子啊,周桓王率领王师和蔡卫陈共同伐郑,双方战于繻葛(河南长葛),最终郑国打败联军取得完胜,并且周桓王被弓箭射上了肩膀。这就是著名的繻葛之战,以郑国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从周平王末年周郑交质到公元前年郑国收割周的庄稼形成周郑交恶的形势,持续到公元前年繻葛之战,以郑国打败周天子及其联军结束,可以说周天子威严一落千丈而中原诸国也被降服,郑庄公霸气侧漏,标志着诸侯势力大增,竞相争霸的时代已经开启。
以上都是郑国与周天子处理关系实现小霸地位,我们再看看郑庄公在尊王攘夷方面他是如何做的。繻葛之战周桓王在逃跑过程中被弓箭射中了肩膀,此时庄公的一员猛将祝聸请求追击周桓王,庄公劝阻说:“侵犯长者尚遭到责难,何况天子呢”,夜晚庄公派祭(zha)仲去看望周天子以及问候周王的左右随从,估计是送了一些钱财说些好话,说庄公还是很敬重天子的,只是您先来攻打郑国只是自卫而已。这表明虽然郑国豪横但是依然表面上尊奉周天子的。
公元前年北戎入侵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太子忽将北戎军队打败,北戎是指北方少数民族部落或未被分封的部落经常向这些中原诸侯侵扰,放在以前如果后受到侵扰是向周天子汇报请示,由周天子统一安排直接征讨或召集诸侯联军驱逐戎狄,但是这次齐国直接向郑国求救说明周王室已无力匡扶天下了,郑国实力强大实际上行使了天子的职权。
郑庄公在实现小霸的路上,主要经过周郑交质到周郑交恶再到周郑交战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代周天子维持政治秩序的转变,通过尊王攘夷开始了对春秋霸主政治的探索,为后世霸主政治的成熟以及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范本,那为什么历史上称郑庄公为春秋小霸呢而不算真正的霸主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1、周王室实力尚存。周平王东迁以后当时王室并未衰微到谷底,从周天子削弱郑庄公权势以及召集很多诸侯国共同伐郑,说明周天子还有点实力,还有几个忠实粉丝的。
2、尊王攘夷有些勉强。在尊奉周天子方面,周天子似乎心里不服,从一次一次的周郑交恶可以看出周天子并没有承认庄公的霸主地位。
3、打败的诸侯皆为小国。郑庄公时期战争的对象都是小国比如陈、蔡、卫、鲁、宋都是不经打的小弟,实力悬殊很大。当然这一时期唯有郑国是一个大国,其他的都没有崛起。不像后来的五霸,强国几乎同时出现长期争霸。
所以说历史给予郑庄公的评价是春秋小霸王,但是这并不能说郑庄公不如后来的齐桓公、晋文公等,因为这是有历史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