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
我们看到的时装秀
是玛德穿着时尚前卫的华服
伴随着蹦呲呲蹦呲呲的音乐节拍
迈着摇曳的步伐从T台走来
今天我们要看到的时装秀
据说它的时尚指数超千年
而且奇特到颜值爆表
并空前绝后
比起当下巴黎时装秀更穿越
更有一种彷如回溯到年前
那个荒蛮而又茂密的原始森林里
芭蕉衣
芭蕉穿上身
○
来自黎族远古的神衣
秋冬新款
秋冬新款
对不起,小谷菌“乱七芭蕉”了!
传说中的黎族芭蕉衣是这样的!
芭蕉衣的由来
够神奇
东汉扬孚在《异物志》中曾记载:岭南人利用蕉茎纤维织布的情形:“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镬煮之为丝,可纺绩……一名甘蕉。”
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蕉类不一。其可为布者曰蕉麻。山生或田种,以蕉身熟踏之,煮以纯灰水,漂澼令干,乃绩为布。”海南岛各地满山遍野生长的芭蕉,为远古先民采集其茎皮纤维用作纺织原料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以蕉麻织成的布叫蕉布。
12
从典故里我们大概明白
芭蕉衣是从芭蕉树的树茎上取材的!
请跟随小谷菌的镜头
探寻“芭蕉衣”制作的神奇故事吧
1
枯皮褪下,变废为宝
芭蕉树的树茎也有“新陈代谢”的功能,类似海绵纤维状的树皮老了以后,就会松蓬蓬地附着在树茎上,黎族老人制作芭蕉衣的原材料就是这些行将作古的树皮。
扒拉下芭蕉的枯树皮
仔细看,展开的树皮有丰富的纤维组织哦
老阿婆接过“宝贝”,芭蕉衣“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让这些老阿婆变得很伟大!
2
大的淡水湖
黎族老婆婆乐呵呵地选厘米长的野生芭蕉树植株,在首尾部环割树干上表面2层皮,去表皮,除渣祛汁,看好了啊!
清洗
熬煮、浸泡半个月后……
芭蕉树皮变得很柔软哦
刮丝:用竹片刮皮条分离出蕉丝纤维,双手并用缕出丝条;
然后分离出断裂的树皮
像金丝线一般漂亮的植物纤维呈现在世人面前
3
妙手巧连“千丝万缕”
芭蕉树皮经过复杂的刮丝工艺后,要放在自然环境下晾干。
图中五颜六色的芭蕉纤维是怎么变出来的呢?这是秘密,留足胃口下次再消化哈!
绩丝:绩即辑,辑便是把丝缕连接起来。
因为芭蕉纤维不是布料,需要将千丝万缕的丝线首尾相连,系上节,才能形成像长城一样的长度哦。
接丝是一个巧力活,力度手法要相当娴熟,才能把轻脆的丝线衔接起来,看着就是一种享受啊!
嘿嘿,这就是芭蕉纤维环绕地球N多圈形成的“绣球”,超可爱哦~~
4
芭蕉上架,可不是烤鸭哦
上架:就是把已接好的丝缕绕到加上,以便丝缕整齐。小谷菌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问了半天,还是不太明白这个架子用黎语怎么说,大概的发音谐音叫“猜欸”,实在拗口哈~~
小谷菌有“纠结症”,看到这么纤细的芭蕉丝差点晕过去,不得不佩服这老姐姐,居然一丝一缕、毫发无损、有条不紊、泾渭分明地理顺好,高人!
高手真的在民间!
5
神奇的踞腰织机,不朽的杰作
好不容易的,从芭蕉树上“万古不复”的芭蕉皮,华丽一变,在老婆婆的手中“重生”了!
好熟悉的画面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错觉?这是在织黎锦么?no的no的,虽然是熟悉的踞腰织机,但织出来的可不是一般的黎锦哦!
工艺是不是很精细?
“纠结症”又在错乱,到底要不要这么“高、精、巧”?其实芭蕉纤维织绣的工艺比黎锦更复杂呢!
小谷菌还要强调一下,芭蕉纤维很德别,因为是自然植物材料,如果没有水的滋润是很容易折断的,所以……
所以要一边慢慢织,一边轻轻润水,保持材质的柔软
不得不佩服老婆婆的“工匠精神”,不!是对民族文化传承桓古不变的精神!
看!这就是纯手工织绣而成的芭蕉布,如果不仔细瞧,谁知道原来这是一幅天然植物蜕变而成作品?
好多人好奇,给小谷菌提了好多问题:
问
芭蕉衣到底长什么样的?
答
瞧,就是这样子,细不细很槟榔谷?
问
芭蕉衣都有哪些特点呢?
答
很轻,很薄、很透气,当然也很珍贵!
问
需要多人工和时间能完成一件芭蕉衣?
答
8个人协同配合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哦!
想吗?
要吗?
买吗?
卖吗?
不卖!
为啥?
无价之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