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本文共计字
阅读时间大约*3分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估,由于提神、上瘾,全球有10%-20%人口咀嚼槟榔,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其中包括中国的湖南、云南、海南和中国台湾地区。
近期,IARC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了对槟榔主要活性成分——槟榔碱(arecoline)致癌性的主要评估结论。基于有力的机制研究证据,槟榔碱被定为2B类致癌物——可能对人类致癌(动物试验证据或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
IARC指出,尽管此前槟榔已被IARC归类为1类致癌物(确定会对人体致癌),但一直未确认其中确切的致癌成分。这是IARC工作组首次对槟榔碱进行评估,非常重要,促进了人们对于槟榔如何致癌的认识。
确认槟榔致癌,为何选择槟榔碱进行评估?
槟榔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但此前尚未确认具体是哪种成分致癌。基于目前可获得的机制证据,IARC独立专家咨询小组建议优先评估槟榔碱。
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活性成分,易于吸收,可以在槟榔食用者的唾液、血液、尿液、头发和母乳中检出。此外,部分传统药物中也直接用到了槟榔碱。
从成分性质而言,与尼古丁一样,槟榔碱也是一种生物碱,也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同时,槟榔碱还是其他受体(包括*蕈碱乙酰胆碱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槟榔碱与亚硝酸钠反应还可以形成N-亚硝胺,这也是一类致癌物质,也已经在咀嚼槟榔的人的唾液中发现。
评估槟榔碱致癌性的证据
IARC工作组评估了来自全球各地学术机构对槟榔的机制研究证据,包括槟榔咀嚼十分常见的东南亚地区。
1.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槟榔碱具有致癌物的多种关键特性,这些证据来自于在人原代细胞中以及多种实验条件下所开展的研究。
槟榔碱具有亲电性。
具有遗传*性。可在人原代和培养细胞中诱导DNA链断裂、形成微核(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的一种现象)、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可以改变DNA修复或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槟榔碱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可引起染色体损伤,并可在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实验和细菌中诱导基因突变。在转基因小鼠中,槟榔碱可改变小鼠的突变谱。在人细胞系的体外实验中,槟榔碱会改变DNA修复。
可引起氧化应激。
槟榔碱的代谢产物槟榔次碱(arecaidine)和槟榔碱-N-氧化物也具有遗传*性。
2.在实验动物中,有限的证据显示槟榔碱具有致癌性。在两项小鼠饲养研究中,槟榔碱增加了总的肿瘤发生率。在多项致癌性研究中,槟榔碱在小鼠中诱发恶性食道肿瘤,在大鼠中诱发良性食道和舌头肿瘤。
3.在人类中,尚缺乏关于槟榔碱致癌性的充分证据。
基于上述主要证据,IARC专家组将槟榔碱定为2B类致癌物。
近年来,槟榔和口腔癌的密切关联也多次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