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达官贵人的零嘴之选槟榔 [复制链接]

1#

槟榔树是中国土生树木或是外来树种,目前尚无确论。中国人究竟从何时起开始嚼食槟榔,似乎也是一个历史谜团。西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曾有南方贡献的“仁频”古木,有人认为就是槟榔树。中国较早记载食用槟榔的文字,见于东汉时期,南北朝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曾引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说:“槟榔,……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由此来看,中国人食用槟榔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槟榔流行于长江流域,从南方人民的保健食品一变而为北方贵族的高级休闲食品。朝廷用来赏赐(梁王僧孺《谢赐于陀利所献槟榔启》),宴会设为佳荐(沈约《竹槟榔盘》诗:幸承欢醑余,宁辞嘉宴毕),戚友相互馈遗,丧葬引为供品,人们的日常生活洋溢着槟榔的香味。”(《槟榔闲话》,见互联网?天涯社区)

《南史?任昉传》中说,任昉的父亲任遥是个“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的瘾君子,任昉本人“亦所嗜好”。《南史》还记载有“金盘槟榔”的故事,故事说南朝宋武帝时有个大臣刘穆之,年轻时家贫,常到其岳家蹭饭。餐后曾向其妻舅讨要槟榔吃。妻舅奚落他说,你常常连饭都吃不饱,槟榔是消食化积之物,要之何用?后来刘穆之做了官,便请来往昔讥讽他的妻舅,以一只*金盘子端出满盘槟榔请他享用。对此,唐代诗人李白、卢纶分别有“何时*金盘,一斛荐槟榔”(《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且请同观舞鸜鹆,何须竟哂食槟榔”(《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的诗句以记其事。

唐、宋时,嚼食槟榔仍为宫廷与民间不少人的喜好,史载,唐德宗李适某次出外巡幸,当地有百姓贡献槟榔给他,李适十分高兴,竟赏赐献槟榔者以官职(文官),所以槟榔又有“文官果”的别名。唐朝韩愈曾留下赞美槟榔的文学作品,被奉为「槟榔祖师」。曾经贬谪海南的宋代诗人苏轼,也有多首涉及槟榔的诗章,其“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题姜秀郎几间》)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关于海南人的爱食槟榔,南宋祝穆所撰《方舆胜览》之《海外四州?琼州》卷也说:槟榔是琼州(今海南)人须臾难离的妙物,“琼人云:‘以槟榔为命’”,而当地“所产槟榔其味尤佳”。元、明时期,有人说曾经有官府禁止民众嚼食槟榔的命令,但似乎并不能阻止槟榔在坊间的流行,刘基有一首《初食槟榔》诗,形象地写道:“槟榔红白文,包以青扶留。驿吏劝我食,可已瘴疠忧。初惊刺生颊,渐若戟在喉。纷纷花满眼,岑岑晕蒙头。将疑误腊*,复想致无由。稍稍热上面,轻汗如珠流。清凉彻肺腑,粗秽无纤留。信之殷王语,瞑眩疾乃疗。三复增永叹,书之贻朋俦。”由此看来,槟榔的食用仍然普遍,其功效亦为人所认同。清朝时,槟榔一直是地方献给朝廷的贡品。据说慈禧喜食糖果、蜜饯等甜食,又有吸水烟的习惯,因而出现*牙、龋齿,影响美观。御医为慈禧配置的“固齿刷牙方”的同时,并告诉她,口嚼槟榔果有消食开胃、生津固齿、清除口气、口齿芬芳等益处,嘱咐她饭后常嚼槟榔。这种口嚼槟榔习俗,甚至在中外使臣谒见清帝时,当着皇帝的面进行亦不为怪:“有人指给我们看另一些肤色黝黑的使臣,他们也是在这天上午觐见皇帝。他们头上包着头巾,光着脚,口中嚼着槟榔。”(英国马戛尔尼著《乾隆英使觐见记》)

从小说《红楼梦》和多种笔记中,我们均可见到士大夫或一般市民食用槟榔的记述。不过,从北到南,相对说来,以湘、琼、台湾地方的风气更盛。以台湾为例,据康熙三十三年的《台湾府志》,明末清初时当地土著居民已广泛食用槟榔。雍正刊《诸罗县志》上说:“土产槟榔,无益饥饱,云可解瘴气;荐客,先于茶酒。闾里雀角或相诟谇,其大者亲临置解酒之,小者辄用槟榔。百文之费,而息两氏一朝之忿;物有以无用为有用者,此类是也。然男女咀嚼,竞红于一抹,或岁糜数十斤,亦无谓矣。”诸罗县,清台湾府属三县之一,当时辖嘉南平原北、台湾中部、北部及东部的奇莱(今花莲市)等地。乾隆年间的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湖南人朱景英记录当时台湾吃槟榔的习俗说:“嚼槟榔者男女皆然,行卧不离口……解纷者彼此送槟榔辄和好。”(《海东札记》)张湄的《槟榔》诗:“睚眦小忿久难忘,牙角频争雀鼠伤,一抹腮红还旧好,解纷惟有送槟榔”,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清代广东《澄海县志》上也记载岭南、海南一带处理纠纷中,“或有斗者,献槟榔则怒气立解。”

在中国许多地方,槟榔的食用同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来,槟榔的得名,即为“宾”与“郎”的谐音,宾、郎是我国古代对贵客的称呼。“客至敬槟榔”,则是所有嗜用槟榔地区民众的共有礼节。据西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南海地方以槟榔为待客上品,“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宋代周去非撰《岭外代答》上说“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今天海南万宁人依然把槟榔作为美好友谊的象征,客人登门,主人首先拿出槟榔招待。客人即使不会嚼槟榔,也得吃上一口表示回敬。我国黎族民歌这样唱道:“口嚼槟榔又唱歌,嘴唇红红见情哥。哥吃槟榔妹送灰,有心交情不用媒。”按照黎族的传统婚俗,男方向女家求婚,聘礼之中必须有槟榔。女家若同意婚事便将聘礼收下。这种求婚习俗民间称为“放槟榔”。傈僳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中亦有槟榔,槟榔表示男青年心爱着姑娘,想把她含在口中。姑娘若接受爱情就把槟榔嚼吃掉,如拒绝就再加上一截辣椒,将槟榔等退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