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小儿便秘案一则
前言提要
引起小儿便秘的原因较多,临床常见者有:饮食不节,食积肠腑,或肺失宣降,肠腑不降,或胃肠热盛,大便燥结等等。而对于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所致的的便秘,则常容易为临床医生所忽视。
病案简介
方某,女,7岁。
年6月5日初诊。
其母代诉:便秘1年。
现病史:患儿于1年前出现大便不畅,干燥如石子,每2-3天甚至3-4天一行。常用饮蜂蜜水、吃火龙果等方法虽可起效一时,但不能彻底改善症状。平时不喜欢吃蔬菜。现精神食纳可,余无不适。
查其头发略显稀疏,干枯少泽,腹软无压痛;舌淡胖苔薄白,根部舌苔较为厚腻,脉滑濡数。
中医诊断:小儿便秘
中医辨证:腑气不降
治法:通降腑气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6g白芍15g瓜蒌6g
厚朴10g陈皮10g枳实10
槟榔3g甘草6g
7剂,煎服,每日1剂。
年6月13日复诊。
其母诉,服药后大便次数略增,但大便仍干燥难解。考虑肠燥失润,腑气不降,当以通降腑气,养阴润燥为主。乃更方为:
柴胡6g白芍20g瓜蒌20g
陈皮15g枳壳10g甘草6g
7剂,服用方法同前。
年6月27日复诊。
其母诉,服上药后,大便通畅,虽因故停药1周,大便仍能畅下,每日一次。继用上方加减7剂,巩固治疗。
讨论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虚,肺常不足,肝常有余,病常易虚易实。引起小儿便秘的原因较多,临床常见者有:饮食不节,食积肠腑,或肺失宣降,肠腑不降,或胃肠热盛,大便燥结等等。而对于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所致的便秘,则常易为医家所忽视。
明代李梴《医学入门》中言:“肝与大肠相通……因怒伤肝,乘肺传大肠者,肠鸣气走有声,二便或闭或溏,六君子汤加苏子、大腹皮、木香、草果、厚朴、枳实。便闭者,三和散、四磨汤。”清代医家程杏轩在《医述》中遵李梴注解:“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云::“肝自郁则失其条达之性,必本经自病,故便难两胠痛也。”唐容川在《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中说:“肝主疏泄大便,肝气既逆,则不疏泄,故大便难”。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脏腑通治》中又强调:“故所以肝病宜疏通大肠,以行其郁结也。大肠病如痢症、肠风、秘结、便*等症,皆宜平肝和血润肠,以助其疏泄也。”
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历来很多医家都认识到,便秘之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儿心智未全,每所愿不遂,心有隐屈,或被受责罚时,常情志不畅又不知自我排遣调节。如此日久,势必致其气机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脾胃及大肠的升降,最终使腑气不降而出现便秘。故在治疗小儿便秘时,应当重视对肝气的疏导,从而达到通便的目的。临床选方时,笔者常喜以四逆散作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自觉较为应手。
本案除便秘症状外,别无不适。在治疗获效后,大便仍干结明显,考虑肺失宣降,故去槟榔、厚朴之温燥,加重瓜蒌之润肠通便,获效较为稳定,究其原因,应该是从肝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管见,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名医名言录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大医精诚》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