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欧阳文忠公,一生注重名节,为何晏殊苏东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公元年9月22日,北宋诗文革新领导者欧阳修,在家中赋闲十四个月后病逝,谥号“文忠”。

为何欧阳修大限将至的时候,特意嘱咐儿子,把自己的墓志铭托付给老领导韩琦撰写呢?这是因为欧阳修为人,最注重的就是名节。然而在欧阳修心中一直有个隐痛,他担心这件事会成为他人生的污点。

《清平乐》中的欧阳修

公元年在北宋朝堂上,发生了长达18个月的激烈争辩“濮议之争”。大臣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相集团,另一派是以王珪、司马光为首的两制集团。

他们讨论的问题其实并不高深莫测,就是宋英宗赵曙,到底应该称呼亲生父亲为“皇父”还是“皇伯”。

这个问题还得从上一任皇帝宋仁宗说起,宋仁宗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需要在宗室中选择皇位继承人,最后选定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立为太子后赐名赵曙。

《知否》赵宗实

赵允让是宋真宗赵恒异母弟赵元份的儿子,赵曙就是宋仁宗赵祯堂兄的儿子。历朝历代新皇即位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封宗室成员,这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宋英宗赵曙该怎么称呼亲生父亲濮王赵允让呢?

这件事情皇帝没法开口,那大臣就得替皇帝开口。

韩琦、欧阳修想让宋英宗称呼濮王赵允让为“皇父”,但是王珪、司马光这些两制大臣和百官都不同意。理由是宋英宗赵曙已经过继给宋仁宗,他是以皇子的身份继承大统,如果再称呼濮王赵允让为“皇父”,简直就是坚持“小宗”而舍弃“大宗”的行为。

《清平乐》中的韩琦

北宋是一个特别尊重礼法的时代,韩琦和欧阳修的行为,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阿谀奉承的无耻行为。因为这件事,欧阳修多年的好朋友富弼,在愤怒和不耻中,直接跟欧阳修断交。

欧阳修临死前嘱托韩琦来给自己写墓志铭,就是希望韩琦写到“濮议之争”的时候,不要给自己扣上奸诈小人的帽子。

“濮议之争”是欧阳修作为权臣被他人弹劾,年轻时期的欧阳修炮轰他人的本事,不知道要甩这些后生几条街。也正是因为年轻的欧阳修,整日聒噪不安,才让他的老领导晏殊,认为欧阳修的人品不行。

《清平乐》中宋仁宗

公元年24岁的欧阳修参加殿试,还没等进考场,欧阳修就拿着准岳父给的钱,给自己做了一身相当高调的衣服,就等着自己考取状元郎的时候穿。

最后虽然没中状元,但是考取的成绩还不错甲科第十四名。当时的主考官晏殊,回忆起欧阳修参加殿试的情景时称,就是因为欧阳修这个人太过于招摇,考官就想磨一磨欧阳修身上的锋芒,才没给状元郎的名次。

由此可知,最初晏殊并不厌恶欧阳修,还非常肯定欧阳修的才华。

欧阳修与晏殊一起在朝为官后,晏殊越来越厌恶欧阳修。公元年晏殊成为宰相,欧阳修也进入中央成为一名谏官。谏官的职责就是字面意思,给百官乃至给皇帝挑毛病。

《清平乐》中晏殊

欧阳修的俸禄绝对没有白拿,三天两头地给皇帝打小报告。今天跟皇帝报告哪个人是阴险小人;明天又跟皇帝报告哪个人没有真才实学;后天又跟皇帝报告哪一个地方不合理需要改良……总之欧阳修这个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不聒噪。

而且欧阳修还特别执着,如果他递的折子皇帝没有任何反应,那么他马上会递上第二道折子,没等皇帝批复,欧阳修的第三个折子又来了……总之必须让皇帝重视自己提出的改革意见。

晏殊作为当朝宰相,整天面对这样一个没事儿找事之人,除了堵心就是堵心。晏殊的一生,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14岁的时候就获得进士及第的称号。而且晏殊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稳重的人,所以晏殊的执*理念是萧规曹随、循规蹈矩。

可是偏偏有个欧阳修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的挑毛病。时间一长,晏殊越看欧阳修越不顺眼。在晏殊眼里,欧阳修的行为就是沽名钓誉,就是妄想利用自己极端的言论,得到皇帝的垂爱进而得到加官进爵。

《清平乐》中宋仁宗

欧阳修连续不断的谏言,不可能就是为了官位。因为欧阳修本身就是一个桀骜不驯之人,他的谏言就是他认知中的真理。当然这其中到底有没有一己之欲,恐怕欧阳修本人也不能否认,毕竟年轻人追逐名利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晏殊整日看着这个四处放炮的下属,让晏殊发现藏在欧阳修内心深处的赤诚好像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晏殊对欧阳修,还得借用欧阳修的原话“话不投机半句多”。

晏殊对欧阳修话不投机,多年后,欧阳修和他的门生苏东坡,倒是成就了师生情谊。

《清平乐》中苏东坡

在苏东坡眼中欧阳修的才能前无古人,更是一代宗师。欧阳修去世20年后,苏东坡还以私人的身份祭拜过欧阳修夫妇。

那么为何在晏殊眼中沽名钓誉的欧阳修,在苏东坡眼中的形象,如此高大上呢?这也许是看待人物的角度不同,也可能是欧阳修本人的变化。

阅历和年龄是改变人心性最好的良药。欧阳修担任礼部主考官之前,陷入过和外甥女之间的绯闻当中,也经历了十年外放生涯,再次回到中央工作的欧阳修,自然抹去了一些桀骜不驯,添了一些人情世故。

《清平乐》中的欧阳修

苏东坡和弟弟苏澈一起赴京赶考,主考官就是欧阳修。当欧阳修读到苏东坡的文章的时候,简直惊为天人,想直接给个状元郎。刹那间,欧阳修觉得这篇大气磅礴的文章,非常像自己学生曾巩的手笔,于是为了避嫌给了第二名,放榜之日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另有他人。

要知道此时苏东坡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就得到文坛泰斗欧阳修这么高的评价,哪个人会讨厌提携自己的人呢?大才子苏东坡也不能免俗,自然发自内心地对欧阳修感恩戴德。

所以说晏殊和苏东坡,对欧阳修的评价差别如此之大,都不过是人之常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