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赵武灵王赵雍,或许诸位会感到陌生,这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亲手将赵国打造成战国七雄之一,而且他也是战国时期开创国家二元政治的先行者。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政治家,却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食不果腹被迫爬树掏鸟窝,将雏鸟用来充饥,最后被活活饿死。
当时的赵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主父”之尊的赵雍会被活活饿死?
赵肃侯逝世,五方万人会葬来势汹汹
公元前年,赵雍的父亲赵肃侯逝世,彼时还是少年的赵雍,在博闻之师和左右司的辅佐下继承父位,成为赵国的第六任君王。
与新君一样,失去国君的赵国像一个年幼弱小的孩子,众诸侯国听说赵国国君新丧,纷纷起了趁火打劫的念头。
在他们看来,赵国大好的领土与其让一个小孩子拿来过家家白糟蹋了,不如送来增强增强自己国家的实力。
“魏国派使臣来报,魏国国君将携三千军士来参加葬礼。”
“楚国国君将携三千……”
赵国大殿之上,年轻的新君面色阴沉,下方回禀的臣子还在说,他仔细听了听,除了魏国、楚国,还有秦国、燕国、齐国,这五个国家居然都要携带兵将到赵国来参加葬礼。
“这哪里是来送为孤的父亲送葬,这分明是想将孤一并送走!”
赵雍怒不可遏,骂道:“五国狼子野心,明日昭昭,竟是连遮掩也不做了。”
“君不必怒,先公在世时,五国便常常来犯,他们不过是看君年幼,此番会葬,一是想看君的行事,二是探我赵国虚实。”肥义分析道。
“孤知道。”
肥义话里道理,赵雍很清楚,他粗略算算五国来参加的会葬的人数已过万人,这一群他国军队待在邯郸,若有什么别的心思,顷刻间便能毁去赵国的根基。
“君可有计策?”
肥义问,他是辅佐赵肃侯的老臣子,也算看着赵雍长大,所以他很清楚赵雍不是什么没有城府的青葱少年,这位少年果断有谋略,行事作为颇有其父之风。
“此事,不可退!”赵雍说:“五国军队,又不是共用一个脑袋,乌合之众就算聚集在邯郸也不惧。”
“五国想看一个懦弱怕事的小孩子,孤这次要让他们都看看孤这个小孩子到底是什么行事作风。”
“君所言极是,不过万人之师,我赵国军队亦有雄狮。”
肥义知道赵雍的意思,其实五国这次来也不一定是要灭了赵国,更有可能是想吓吓赵国新君,捞点好处,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赵国的新君得是一个胆小鬼才行。
肥义看了看上首胸有成竹的赵雍,仿佛看见了赵国无比光明的未来,此刻他无比确信赵国将会在赵雍的手上强大。
一段时间后,五国军队浩浩荡荡进了邯郸,来参加葬礼的国君公子们见到不卑不亢的赵国新君,心里十分遗憾。
葬礼期间,赵雍在边境部署了五万人的军队,只要邯郸有变,立刻进攻他国,这一举动极大地震慑了参加葬礼的诸侯国,也让所有人看到了赵国新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经此一事,赵雍正式走上战国的政治舞台,开始他作为国君的一生。
五国封相王,赵雍连秦抗齐独灭中山
赵雍继位的第三年,中原大地上发生了一连串剧变,首先便是由魏国发起的五国相王事件。
魏国发起五国相王的目的是联合韩、赵、燕、中山一起对抗秦国、楚国等传统强国。
“韩、燕、中山等国君已纷纷称王,君为何不称王呢?”肥义问。
“称王做什么?”赵雍问。
“这……”肥义一时答不上来。
“不过是拿来嘲弄周天子的事情,肥义啊,这种枪打出头鸟的事情,赵国何必先去做,你且看着,那几个被好听的名号迷了眼睛的国君,担着王的名号,也不看看自己手上的东西承不承担得起。”
“君之言如醍醐灌顶,臣方醒悟。”
肥义说:“魏、燕此番定会惹怒秦国、楚国。”
“是啊,赵国与他们结盟不过是顺水推舟,孤不称王是明哲保身,且让他们斗去,就让赵国好好练练兵士,待有便宜再去占也未尝不可。”
“便宜是指?”
“这里。”赵雍指着地图上的中山国,说:“此地将来必是赵国领土。”
接下来,赵雍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开创先河,抛弃传统的战车和服饰,下令军队采用胡人的服饰,练习骑射。
推行胡服的命令遭到朝中一部分贵族的反对。
“衣着是传统礼制,怎可随意更换?”反对派赵文说,他认为赵雍的命令有损传统,所以十分抗拒,朝中许多人也站在赵文一边,强烈反对胡服。
“古法只适用于古时,今时的事要根据实际情况变通。”赵雍说,并在之后继续推广胡服,在他的改革之下,赵国军队的作战水平大大提高。
对内训练兵士,对外,赵雍积极干预他国内政,彼时燕国、秦国国内政局跌宕,赵雍看准时机出手干预王君更替。
赵雍在位的第十九年,秦王赢荡在洛阳举鼎而亡,当时的秦王没有子嗣,一时间秦国国内针对后继王位的人选争论不休。
赵雍看准时机,立刻派人去燕国迎接秦武王的弟弟公子赢稷回秦国继任王位,因为这份护送的情谊,公子稷即位之后与赵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赵雍之所以帮助公子稷,是为了联合秦国,同时避免周围的齐国和秦国交好对赵国不利,同时赵国一直在齐国和秦国之间拱火,让两国一直处在对抗的状态,以此确保赵国的安全。
在齐国和秦国互看生厌的时候,赵雍的军队已经直击中山国,正如赵雍对肥义说的那样,赵国灭掉了中山国,拥有中山的领地。
退位推二元,赵雍沙丘行宫活活饿死
公元前年,赵雍做了一件让众诸侯王惊讶不已的事情——退位于次子赵何。
退位时赵雍正值壮年,也没有身体疾病,所以他的行为让很多人不解,尤其是他这次退位也没有完全退干净。
赵雍的本意是退位之后,政务上的事情完全交给儿子赵何,而他自己负责军事好专心去扩张土地。
这番操作相当于把赵国的军政分开,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二元政治,但这件事却成为赵国内乱的源头。
首先是继位的新国君赵何,他只拥有政务上的话语权,军队一点也管不上,这相当于赵何只是在做高级秘书的工作。
如果掌管军队的父亲有什么想法,他随时都可能被罢免,所以赵何一直不安心。
再来是前太子赵章,他因为行事不端而被废,但赵雍对这个长子一直心怀愧疚,对长子也一直有偏心的举动,这些行为加深了国君赵何的不安。
长时间的不安导致父子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一些需要打配合的事情上越发不好合作。
当赵雍发现小儿子在一些事情上故意怠慢甚至阻碍时,军政分开的弊端一一展现在赵雍面前,他决心改变这一局面。
赵雍认为,要重新回到令行禁止的赵国,那他要先从小儿子手上收回权力,怎么收呢?
赵雍的想法是让大儿子夺权,然后自己出面调停,借机将权力重新收回。
于是赵雍开始暗中帮助赵章,但是赵章平日的行为已经让很多贵族不满,赵何也一直紧盯这位兄长。
公元前年,赵章叛乱失败逃到沙丘行宫向父亲赵雍乞求庇护,赵雍接纳了赵章,平乱的军队赶到将沙丘行宫团团围起来。
带领平叛军队的赵成,一时有些后悔将沙丘行宫围起来决定。
“虽然是为了捉拿赵章,王上不会怪罪我们,可是主父在行宫内,我们将主父围困这是犯了死罪,待主父出来定会将我等灭族。”赵成说。
同行的李兑思索一阵,狠下心道:“那便只有让主父不能下这道命令。”
“你疯了,这般行事,王上会放过我等?”赵成说:“主父乃是王上的父亲,若是真这般做,我等也是死。”
“不会。”李兑说:“主父包庇叛贼赵章,王上必定心凉,且我等并没有手刃主父,我等从始至终只是在捉拿叛贼赵章。”
赵成和李兑商议之后,立刻下令继续围困主父宫,宫殿内的存粮不多,很快便被赵雍吃光,为了活命赵雍便区树上掏鸟窝吃雏鸟充饥。
三个月后,赵成和李兑确认赵雍死了,这才进入沙丘行宫,搜寻赵雍的尸体。
结语:
有人评价赵雍之死,是因为他将父子亲情看得太过坚实牢靠,亲手将权力送出之后,却忘记了权力一旦送出就不属于自己。
后续,他也没有平衡好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甚至蓄意挑起儿子之间的争斗,最终导致自己被困沙丘行宫活活饿死的下场。
如果他没有退位,或者退位之后将权力悉数交出,可能就不会落得这个凄惨下场。
参考资料:
《史记》《三家注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