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这五年,三亚这么干 [复制链接]

1#

博后村、中廖村、大茅村等小村庄变身“网红”打卡点;一个个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建起来,农户就近打工挣钱学技术;一所所村级卫生室遍地开花,村民在家门口看病还便宜……这些都是脱贫攻坚为鹿城大地带来的可喜变化。

游客在吉阳美丽乡村博后村水景步道上游玩。李学仕摄

东方红小学位于抱安村,是三亚最边远的山区学校。新学校开设一至四年级共4个班级,学区适龄儿童97人,目前已报名入校61人。李学仕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三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脱贫时序目标,攻坚克难补短板,决战决胜拔穷根,奏响一首奋进曲。统计数据显示,三亚建档立卡户年人均纯收入在“十三五”期间持续大幅增长: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截至9月30日),元。

三亚16个贫困村,年全部脱贫出列;三亚建档立卡户户人,年就摘掉“穷帽”,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亚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11%降至年底的0%。

 扶贫“战士”冲锋在前

起了个大早,帮扶责任人招明驱车前往育才生态区抱安村,像往常一样来到张老果等村民家中“唠家常”。

走村串户一万步,练好扶贫基本功。村里的山路崎岖难行,村小组与村小组之间又隔着山,招明一年入户走访不下次。每到一户村民家中,他都会访民情、解民意、讲政策、问冷暖,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确保帮扶对象都能享受国家相应福利。

张老果一家人原先仅靠种植槟榔糊口,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0元,去年增长至元。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正是招明。“他帮我解决了老婆的看病报销,小孩的教育补贴,还鼓励我扩种槟榔,国家政策很好,我现在比以前有干劲多了。”张老果对招明感激不已。

“驻村就要注入活力,帮扶就要帮出成效。”这是招明一直坚持的原则。在他的带领下,今年,抱安村农户养鸡鸭约只、投放蜂箱个、发展其他林下经济约25亩、收获槟榔约15万斤。

在三亚,还有大批和招明一样冲锋在前的扶贫“战士”。截至目前,三亚仍有脱贫攻坚大队5支66人、中队54支人、小队支人;20支贫困村驻村工作队,65名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成员;名帮扶责任人坚守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示范培训班、精准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新选派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动员会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培训班……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目的就是让广大扶贫干部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地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

不仅如此,三亚还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长任指挥长的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指挥部下设16个专项工作组,对各专项扶贫工作担负主体责任。建立市级领导联系贫困村制度,把脱贫成效作为检验包干领导守初心担使命的直接体现。同时成立市委脱贫攻坚战督查组,建立督战机制,形成了四级脱贫攻坚战斗体系。

“扶上马”再“送一程”

在天涯区过岭村六六小组,脱贫户符日姣的“帮扶信息卡”挂在门前最显眼的位置,上面记录着:符日姣,家庭人口5人,年识别纳入,年脱贫退出等内容。

由于缺乏资金、交通条件落后等原因,年,符日姣一家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帮扶责任人经常到家中进行“家访”,产业、医疗等一系列帮扶措施也接踵而来。踏踏实实干了不到两年,符日姣一家便摘掉了“穷帽子”。但脱贫不松劲,摘帽不解甲。“年帮扶贷款1万元,年帮扶48只阉鸡苗、35只鸭苗,以及一些化肥和农药,这两年还发放了耕地补贴、灵活就业奖补等,帮扶了很多生活物资……”

在全市,和符日姣一样的脱贫户,时刻感受着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精准扶贫“扶上马”的基础上,三亚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再送一程”,以确保脱贫户不再返贫,实现稳定脱贫。

从“全上学、全资助”,到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从家庭医生签约随访,到消除村卫生室空白点;从危房改造,到北部山区饮水工程……在不断叠加的关爱中,偏远农村地区上学难、看病难、用水难等“老大难题”逐渐成为历史。

主动对接省内外大型企业,发动全市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点对点”劳务输出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建筑类科目学徒制培训,鼓励建筑企业提供岗位学徒;认定就业扶贫基地(车间)18家,累计吸纳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多点发力帮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

吉阳区罗蓬村推广小脚鸡合作养殖模式,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合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小脚鸡品牌,目前,罗蓬村脱贫户养殖的小脚鸡规模已超过只;崖州区抱古村发展睡莲种植产业,探索多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北岭村养殖黑山羊,同时在羊舍上利用光伏发电出售电力,多渠道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产业布局,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今年国庆前夕,在育才生态区龙密村,已经脱贫的黎德收到了来自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发放的8万株嫁接茄子苗,种下致富的“金种子”,“这两年一直种植茄子苗,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有2元一斤,一亩地能有上万元的收入,期盼来年大丰收。”

精准发力“五大振兴”

从海南东线高速公路中廖村出口进入海榆中线(即国道)往五指山方向2公里,就到了大茅村。这是一个典型的黎族村落,因辖区内的大茅山而得名,如今因为大茅远洋生态村的存在,这座朴实无华的村庄也在周末和节假日里热闹起来。

顺着村道往里走,独门独院的25个房车营地依地势星罗棋布,14栋木屋小别墅则错落有致地坐落在芒果山上。在这里,市民游客可以体验挑战滑索、摇摇桥、穿越丛林等户外拓展项目,还可以在菜园认领菜地,当一回农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三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硬任务,精准发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做强农业,富裕农民。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调优热带水果种植面积38.25万亩,获“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称号;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推进2.万亩南繁高标准农田、南繁生物育种专区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块地”改革,引入“一村一企”,华侨城、远洋等10余个知名企业在1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资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全市配备近万名涉农专业技术人才,建成“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技术推广链。发挥南繁科技服务团队优势,推行“专家+村委会”“专家+基地”“专家+农户”模式。挂牌首批2个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让文明新风“滋养”乡村振兴。率先在省内开展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革,推进7个大社区试点。在边远山区新建11所公立幼儿园和3所公立小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达%,组建5家区域性医联体,覆盖全市92个行政村家村卫生室,农村住户成员医疗保险参保比例达99.2%。在省内率先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

——以村貌“蝶变”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64个示范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累计改厕7.07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8.05%。个自然村启动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完工个。个自然村已%实现通硬化路,个自然村实现通客车。16个行政村和1个连队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40个行政村实施村庄规划编制。

——用“红色力量”撬动乡村振兴。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全市92个行政村共有两委班子成员人,农村党员人。选派51名第一书记进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工程,打造2个省级农村党建示范点,树立30名省级农村党组织书记标兵,培养名模范党员。

希望的田野,积蓄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9亿元,同比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5.9%,增速排在全省前列。

如今,三亚的农业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小村庄晋升为“网红”旅游景区、南繁种业蓄势待发、“三亚芒果”“三亚甜瓜”“三亚莲雾”等农业品牌越来越响亮,广大农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来源:三亚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