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元1000年,到底谁要换皇帝 [复制链接]

1#

公元年,是大宋咸平三年,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在位。

这一年有两件大事,北边打仗和西边兵变。北边宋朝和辽国从公元年冬天开始打仗,一年的时间里双方胜负难分,到了公元年的“檀渊之盟”双方战事才告一段落。西边兵变是四川的“王均之乱”,这场乱子呢我们下周再讲。

这一年里大事不多,小事不少,接下来我们专注一件小事,那就是四月初五这一天吕端去世。

可能你并没有听说过吕端,在历史长河中吕端并不算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但是在宋朝,吕端极具时代标志性。“大事不糊涂”的典故也出自于吕端。

吕端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最后一任宰相,也是宋真宗的第一任宰相,辅佐两位帝王的重要人物。因病从宰相位置退下来后,皇帝还亲自去他家里探望过他,就连他的丧事也是皇帝派身边的宦官去打理,又给他追封司空,以及给他的儿子升官等等。

你可能认为这只是皇帝按照礼制对待两朝元老,其实不然,宋真宗和吕端之间还有一份特殊的君臣感情,那就是“定策之功”,也就是拥立皇帝的功劳。如果没有吕端的坚持,宋真宗是很难继承皇帝的位置的。

公元年,宋太宗驾崩,本来太子赵恒继位是毫无悬念的,但是有一群人想发动政变。他们分别是宋太宗的皇后李皇后,不过宋太宗驾崩,这里我们就称她为李太后了。李太后背后还有娘家哥哥禁军统领李继隆的支持,第二个人是宋太宗时期权力最高的宦官王继恩,还有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李昌龄,以及相当于写文件的知制诰胡旦。

一看这几个人来头就不小,只需要再加上宰相吕端,换太子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宋太宗皇帝驾崩后,这群人一遍张罗着办丧事,一遍就开始筹划换太子的事情。首先他们让宦官王继恩去把吕端叫过来,心想着只要吕端愿意过来,这件事八九不离十就成了。

大事不糊涂的吕端看到王继恩来邀请他去见太后,估计也觉得事情不对劲,他谎称有一份档案需要找出来带上,于是就把王继恩骗进库房并锁了起来,然后独自前往拜见太后,并给太后讲道理,没错就是讲道理,关键是还真给他讲通了。

吕端讲的道理也很简单,第一,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面临如今这个情况,第二,太子是先帝选出来的,先帝刚刚驾崩,作为妻子怎么好违背他的意愿呢?

这道理一讲,李太后就动摇了,吕端见状,趁机举行登基仪式,黄袍加身,百官俯首称臣,赵恒才有惊无险的当上了皇帝。

大家觉得这件事有没有奇怪的地方呢,可以留言讨论一下,明天我们再继续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