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王伐纣的年份是怎样确定的涉及考古史料 [复制链接]

1#
一、武王伐纣年份的研究思路

在古代,关于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早已有人进行研究。两千年来,中外学者通过各种研究,推测出了至少44种不同的结论。其中,最早的结论为公元前年,最晚的则为公元前年,前后相差达年。这44种结论可以归为三类:

1、西汉刘歆的三统历推算武王伐纣的年份为公元前2年。

三统历是由西汉的刘歆在董仲舒天道循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太初历创立的一种历法。太初历则是汉武帝时期制定的,主要依靠天文观测作为依据。

三统历在太初历的基础上融入了董仲舒关于天道循环的理念,认为天地运行是周而复始的,黑、白、赤三绕不断循环。该历法从公元前7年开始实施。根据三统历的记载,武王伐纣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年之间。

2、根据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武王伐纣的年份是在公元前年,大致范围在公元前年~前年之间。

3、部分史料、金文、卜辞记载武王伐纣的年份是在公元前~前年之间。

二、史料记载的武王伐纣年代范围

《左传宣公三年》中记载:成王在郏鄏定鼎,经历了三十次卜问,历经七百年岁数,乃是天命所归。

成王将九鼎安置于郏鄏(即东都洛阳),并曾占卜得知,周朝受命于天,可传承三十代,享国七百年。

自周武王起至周显王,周朝共有30世,31位君王,不包括在位时间极短的周哀王与周思王。从周显王三十三年开始,六国自立为王,周天子的权威逐渐消失,周朝名存实亡。《左传》记载的享国时间是按30世计算的。

有说法称周显王于公元前年逝世,推算回去年即为公元前年。

《孟子公孙丑下》中记载,孟子离开齐国时说道:从周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

周赧王三年,孟子访齐,这发生在公元前年。据孟子言,距今七百多年,即公元前年前后。由此推断,周朝的建立时间应早于公元前年。

《竹书纪年》记载:从武王灭掉商朝,一直到幽王统治的时间跨度为二百五十七年。

公元前年,周幽王被杀,西周随之灭亡。向前推算年,则是公元前年,这也是一种说法。

历代学者曾对武王伐纣的年代进行过推算,多基于古代历法。刘歆于西汉末年依据三统历推算认为是公元前2年,而汉代学者则根据殷历推算出公元前年,清代学者则以颛顼历推算为公元前年。这些推算仅供参考,各有其依据和观点。

三、考古遗址与碳14测年技术

1、陕西张家坡遗址碳14测年

年,在陕西长安沣西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沣西H18遗址,该遗址包括四个不同的年代层。出土了木炭、兽骨以及炭化小米。通过常规碳14测年技术检测,确认时间范围为公元前至前年,不同文化层的测年数据存在差异。

在武王伐纣之前的时期,被称为先周,当时的周仍为诸侯,测定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武王伐纣之后的时期则被称为西周,此时周朝已经灭亡商朝,测定的时间范围为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利用AMS碳14测年法得到的结果显示,测定的时间范围为公元前年至前年。通过相同方法,先周文化层的测定数据为公元前年至前年,而周朝文化层的测定数据则为公元前年至前年。这些测年数据可以用于推测或确定武王伐纣的具体年份。

2、殷墟及其它周朝遗址碳14测年技术

众所周知,殷墟是商朝自盘庚迁都至帝辛灭亡期间的都城,持续了年。根据测年数据,殷墟四期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

北京房山区的玻璃河一期遗址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武王灭商后,将其弟姬奭封于燕地,这便是燕国的始封君燕召公。燕国是西周时期最早被分封的诸侯国,其建立时间非常接近武王伐纣的时间。根据玻璃河一期遗址的碳14测年数据,时间大约在公元前年至前年之间,这大致就是燕国建立的时间。

曲村天马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是西周时期晋国的早期遗址。这里是晋国的最早封地,晋国的第一位封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最初,这个封国被称为唐国,唐叔虞的儿子姬燮继位后,将其改名为晋。

根据曲村一期一段的测年数据显示,晋国始封时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前年,早于武王伐纣约十几到二十年。晋国始封是在周成王时期进行的分封。

殷墟四期测年的上限为公元前年。武王灭商后,他还在殷地分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随后发生了三监之乱,这些事件可能延长了殷墟的历史时期几十年。综合推测,武王伐纣的时间上限为公元前年。

玻璃河一期碳14测年数据显示,其上限为公元前年,可视为武王伐纣的下限。曲村一期遗址的测年上限为公元前年,也可视为武王伐纣的下限。取两者的较大值,即公元前年,可推断出武王伐纣的时间范围为公元前年至前年之间。

四、天文学资料

1、利簋铭文

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被命名为利簋。这件青铜器尤为珍贵之处在于其上刻有33字的铭文,因此被誉为出土的西周时期最早的青铜器。

武王讨伐商朝,甲子日早晨,历经一年,终于灭商。辛未日,武王在阑师,将黄金赐予有事的史利,用以制作檀公的宝贵器皿。

周武王率兵讨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灭亡了商朝。在岁星高悬的甲子日清晨,占领了朝歌。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予右史利大量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这些金属为祖先檀公铸造了这件祭器,以此纪念先祖檀公。

这件青铜器是周武王赐给右史利的一批铜锡金属,利用这些材料铸造了一只簋,用以纪念此事,因此被称为利簋。

武王征商铭文刻于利簋上,刻有四个字,是唯一一件具有此铭文的出土青铜器,十分珍贵。铭文详细记录了武王征商的时间,确切是在甲子日的清晨,验证了历史记载中关于武王伐纣日期的准确性。铭文还提到岁鼎二字,表示岁星在其正位。

《淮南子·兵略训》记载:武王讨伐商纣王时,面向东方迎接新年。

岁星指的是木星。木星出现在天空中,这是一个天文学现象。史书记载,在武王伐纣的那一天,东方天空中出现了木星,而且这一天是甲子日。通过历法和天文学推测得出,武王伐纣可能发生在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或公元前年。

这个推测过程极其复杂,我们不妨略过其细节,直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