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一、铅的化学活性
铅,这个元素符号为Pb、原子序数为82的金属化学元素,拥有原子量.2,成为原子量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其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展现了独特的物理性质。金属铅,这一耐蚀的重有色金属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质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拥有较低的熔点,同时兼具出色的耐蚀性,使得X射线和γ射线等难以穿透。此外,铅还展现出良好的塑性,使得它能够被加工成板材和管材等多种形态。正因如此,铅在化工、电缆、蓄电池以及放射性防护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化学活性
铅在常温下与空气反应,其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铅或碱式碳酸铅,这层保护膜不仅使铅失去光泽,还能有效防止其进一步氧化。铅还容易与卤素、硫发生反应,生成诸如PbCl4、PbI2、PbS等化合物。当铅在熔融状态下与空气接触时,会生成一氧化铅;若在纯氧中加热,则可得到二氧化铅。与盐酸反应时,铅会释放出氢气并生成微溶性的PbCl2,该物质会覆盖在铅表面,从而终止反应。当铅与热浓盐酸反应时,会生成HPbCl3和H2。与稀硫酸反应时,铅同样会释放氢并生成难溶的PbSO4覆盖层,进而终止反应。然而,铅能溶于热的浓硫酸中,生成Pb(HSO4)2并释放出SO2。此外,铅还能与稀硝酸或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铅Pb(NO3)2。在有氧条件下,铅还能溶于醋酸等有机酸中,形成可溶性的铅盐。当铅与强碱溶液缓慢反应时,会释放出氢气并生成亚铅酸盐。而在有氧条件下与水反应,则会生成难溶的Pb(OH)2。
在加热熔化过程中,铅最初会被氧化为PbO2,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PbO2会分解为PbO,当温度达到~K时,会进一步生成Pb3O4(即铅丹)。值得注意的是,Pb2O3或Pb3O4在高温下容易离解为稳定的PbO。铅在SO2中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几乎不与纯的CO2发生反应。普通水对铅的腐蚀作用也相对轻微。然而,铅能溶于硝酸、硼氟酸、硅氟酸和醋酸中,而在常温下则难溶于硫酸、盐酸和氢氟酸。此外,NH4OH溶液或通空气的稀NaOH溶液也能逐渐溶解铅。其他硝酸盐和氯化物也会对铅产生腐蚀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钾、钠、铁、氨的硫酸盐以及钾的碳酸盐和氰化物溶液对铅则不起作用。
耐腐蚀机理方面,铅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铅膜或其他保护膜,这些保护膜在潮湿并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中会进一步转化为碳酸铅膜,而在硫酸中则会生成硫酸铅膜。这些保护膜都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得铅在许多介质中特别是在硫酸中具有极佳的耐蚀性。具体而言,铅在工业区大气中的腐蚀速度仅为0.~0.mm/a;在天然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为0.0~0.05mm/a;甚至在硫酸浓度高达70%~80%、温度为50℃的环境下,铅仍能保持良好的耐蚀性。
三、炼铅原料
铅在地壳中的丰度相较于铜、锌、锡而言要小一些。在自然界中,硫化矿是铅矿的主要类型,其次是氧化铅矿。硫化铅矿的主要成分是方铅矿(PbS),这是原生铅矿的主要形式。然而,单一的硫化铅矿较为罕见,通常与闪锌矿共同存在,合称为铅锌矿。此外,铅锌矿中还可能伴生有辉银矿(Ag2S)、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硫砷铁矿(FeAsS)、辉铋矿(Bi2S3),以及铟、锗、镓、铊、碲等稀散元素的矿物。由于铅锌矿的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在冶炼前通常需要经过选矿富集的过程。另一方面,氧化铅矿则主要由白铅矿(PbCO3)和铅钒(PbSO4)组成,这类次生矿通常出现在硫化矿的上层,或者与硫化矿共生。同时,含铅废杂料也被视为生产铅的重要资源之一。铅的提取冶金主要包括火法炼铅和湿法炼铅两种方法,其中火法炼铅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传统的火法炼铅流程涵盖铅精矿烧结焙烧、铅熔炼及粗铅精炼三大环节。鼓风炉还原熔炼法是主流的铅熔炼方法,它利用焦炭作为还原剂,将铅的氧化物还原为粗铅。然而,传统火法炼铅面临环境污染、硫回收困难、高能耗和低效率等挑战。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研究直接炼铅法,旨在替代传统的火法炼铅。目前,已进行工业或半工业试验的方法包括基夫赛特炼铅法、氧气底吹炼铅法、艾萨熔炼法炼铅和闪速熔炼法炼铅等。这些新方法无需单独烧结焙烧,实现了自热熔炼,烟气便于制酸,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展望未来,这些直接炼铅法有望逐步取代传统的火法炼铅。
铅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制造蓄电池、电缆、子弹和弹药的关键原料,同时也是汽油中的添加剂。铅化合物则被用于颜料、玻璃、塑料和橡胶的制造中。金属铅因其出色的耐酸碱腐蚀性,常被用于化工和冶金设备的制造。此外,铅合金在轴承、活字金和焊料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铅还拓展了其在沥青稳定剂、核电站屏蔽和核废料贮罐等领域的新应用。
四、应用简史
铅是人类历史中较早被提炼出来的金属之一,其发现和应用可追溯到公元前年左右。在埃及前王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铅制作小的人像,而美索不达米亚的乌拉克三期(公元前年)则用铅制造小容器或将其锤成薄片。在中国,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铅块,证明了铅在距今约至年前就已被发现。商代和西周的墓葬中出土的铅制爵、觚、尊、鼎和戈,更是展现了铅在当时社会中的应用。
然而,直到公元前5世纪之后,铅才在巴勒斯坦一带变得较为常见。直至7至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铅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并成为美国、前苏联、日本、德国、英国以及中国等主要产铅国家的重要产业。
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简称铅酸电池)自问世以来,已历经5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凭借其价格亲民、技术成熟及性能稳定等优势,铅酸电池在化学电源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二次电池。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汽车启动、电力储能、通信备份等。
铅酸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基于铅的不同价态固相反应。在放电时,电池两极的活性物质会转变为PbSO4;而充电时,则会发生逆反应,硫酸电解质作为活性物质参与其中。正负极电极反应遵循溶解-沉淀机理,而非固态离子传递或膜形成机理。室温室压下,铅酸电池的标准槽电压为2.V。
五、铅对人体的危害
铅,这一三大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人体内理想的含铅量应为零,然而,人们常常通过食物和自来水等途径无意中摄入铅。进入人体后的铅,有90%会储存在骨骼中,而剩余的0%则会随血液循环流动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对血红细胞以及脑、肾、神经系统等关键部位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吸收的铅有超过30%会留在体内,严重影响其生长和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