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今天是1月1日,
很多国家都称呼这一天为元旦。
它代表新一年的开始,
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欢快的节日。
你知道吗?在中国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现在的农历春节,还有“端日”“元正”等称呼。那现今“春节”“新年”以及“元旦”的日期,是怎么来的呢?和小布一起去探寻~
古代“元旦”二字啥意义?
说起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可以理解为“首日”。
“元旦”的“元”有开始、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象征地平线,结合起来象征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所以,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一元初始,万象更新。古代的元旦十分受重视,古诗《元正》:“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的便是当时元旦的热闹情景。
古代“元旦”起源于何时?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元旦”,相传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晋书》中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虽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从未改变,但由于历法原因,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之前并不十分统一,历代的元旦月、日也不一致。
夏朝时,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但之后各朝多有变更。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基本固定下来: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重定夏历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春节”名称的由来
年1月,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要求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由此一来,在中国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阳历”,作为公共行政、国际交往等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沿用的“农历”,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生活。
年1月,当时政府的内务部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在批准之后,传统农历新年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名称被搁在了公历的1月1日。
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古代“元旦”吃什么?
“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元旦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期待,古代元旦宫廷有隆重的贺岁之礼。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有一种说法认为,历朝历代类似的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源于上古社会的“蜡祭”,主要祭祀庄稼和收获神,如农神等。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在新的一年开始之日,要感谢“神灵”、祖先的庇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此时的饮食也是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中便有明确记述。南朝时荆楚地区拜贺完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等等。
仔细数数,其中有饮料、食品、药物,各有寓意。古代“元旦”,人们按部就班的执行着一整套习俗,忙的不亦乐乎。
明代诗人陈献章在《元旦试笔》中则提到:“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好似一幅“乐岁图”,描摹的正是人们欢度传统新年的景象。
编辑:朱轶锴
来源:中国新闻网
邮箱:pdxinwenchu
.